
在盛傳日本大地震的7月5日看講世界末日的日本電影……感謝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安排這個特別的上映時間(笑)
幾乎每次看黑澤清的作品都要用這段開場白:「黑澤清是我又愛又恨的導演……」今次觀賞《回路》4K修復版,愛的是他的影像處理,善用光影對照及人類對黑暗的想像、生與死的曖昧界線勾起觀眾心底之恐懼,亦是J-horror令我們既驚懼又著迷之處,恨的是其敘事方式,顯見的空白令我陷入迷茫,不能徹底投入
(下有劇透)病毒依附於錄影帶實體,效率怎及得上網絡無形感染?轉眼全城人傳人,通往末世想像。驅動元素非仇恨,乃人心孤獨,直指現代文明的內在空洞。「回」字的封閉設計、電話通訊無效、畫面不穩跳動……離奇線索整理不出系統真相,如同片中只有點而沒有線串連的圖像。血肉身軀傍在牆上忽爾平面化為黑影、無形的幽靈以網絡寬頻連線的速度漸成實體,潛伏在廢棄空間的暴力/惡靈緩緩地顯現眼前……
2000年代互聯網興起,《回路》預視了電腦會加深人與人之間的隔膜,都市人陷入更深邃的孤獨之中,並延伸到害怕死亡──直到死亡也依舊無法改變孤獨的狀態,甚至淪為永遠伶仃的幽靈,徘徊人間揮之不能,導演將這些恐懼化為驚悚電影:詭異的背景音樂、無法進入的禁忌房間、牆上黑色的人形殘影,猶如現實中屍體留於世上最後的痕跡;甚至無限想像,一個個人逐漸困於狹小的電腦屏幕內,引發全人類消失的世界末日
電影以意象為主,捕捉了人類的恐懼或孤獨的心境,但劇情邏輯或角色塑造方面who fuxk care(抱歉誇張了),譬如看似開朗又主動幫助川島的春江為何陷入不能自拔的恐懼,害怕孤獨到要擁抱幽靈、自殺離開現世/進入死者的空間?諸如此類敘事中顯見的空白令我難以忍耐
又或者,這種空白表達了親友「突然」將身邊人拒諸門外、明明朝夕相處,身邊人卻「突然」自尋短見──茫然又悔恨的感情?太接近的話會同歸於盡,太遠離的話又不由自主地走近,人類要如何理解對方,然後能夠互相扶持生活?
P.S. 全盛時期的麻生久美子和小雪真的漂亮到令我捨不得眨眼(心心眼)
打醬油的役所廣司讓我想起了幾年前錯過了《X聖治》重映,之後香港還有上映的機會嗎(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