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千早茜的《透明香氣的夜晚》,雖然說是有點少女漫畫(或日劇)風格的故事,但整體而言還是很有趣的,很適合Monday Blue的夜晚以它為基調寫篇小文。
-
這故事的主角是一位調香師朔(從描述來看是個帥哥),透過他對氣味的敏銳感知,與女主角一香相互理解與救贖。
作者不僅僅是編織出一個讓讀者會繼續想讀下去的情節,更深入探討了氣味如何喚醒我們深層的情感、回憶,以及那些難以言喻的心緒,其中還有許多關於香氣的乾貨小知識。
作者在書中將香氣描繪得非常具體且富有詩意,讓讀者即使沒有親身體驗過書中描述的氣味,也能透過文字感受到其氛圍和情感。
她把抽象的「氣味」具象化,並賦予其情感和故事,展現了嗅覺在文學中的無限可能性。
並透過香氣這個媒介深入探討了人類的記憶如何被觸發、情感如何被喚醒,以及人與人之間細微的連結。
文字充滿了美感與細膩,營造出一種既詩意、浪漫又有些憂鬱的氛圍。
這跟我上個月書單中的《香鬼》有異曲同工之妙,只是《香鬼》整體氣氛更深沈了一些,而《透》就像是在追劇一樣的感覺。
如果可以其實也蠻適合拍成小品日劇,男主角氣質的話,我覺得山下智久蠻適合的(想入非非)。
不過畢竟只是中長篇小說,當中角色之間情感的遞進是挺快速的,不過也相當適合不想看得太有壓力的讀者閱讀☺️
對千早茜這個作者有一種「初次見面,印象還不錯」的感覺,作為休閒娛樂的書籍挺療癒的,很奇妙的是,因為我一向不太喜歡故事中的戀愛線,常常覺得文學中的愛情都太⋯⋯不切實際(?)
但作者在《透》裡面把朔跟一香之間的關係處理的很剛好,相互理解與救贖的過程也鋪墊得挺有邏輯。
重要的是我太太太喜歡日本作家們經常描寫生活日常了。尤其是吃食這方面的(個人喜好)。
例如
『我走到廚房,從冷凍庫拿出加入豆子燉煮分裝好的義大利蔬菜湯,在解凍的同時,把昨天煮白肉時剩餘的高湯倒入保溫效果好的鑄鐵鍋中。將紅蘿蔔、馬鈴薯、洋蔥削皮後加入,開火。湯滾後轉小火,再放入切塊培根和數片月桂葉,剩下的只要交給爐火放置燉煮就好,等到竹籤能戳進紅蘿蔔後就輕輕倒入蕪菁。悶煮頓菜的期間,將冷凍白飯放進微波爐解凍,和義大利蔬菜湯攪拌後稍微煮一下,盛入盤中撒上起司與現磨黑胡椒,簡單的燉飯就做好了。端去給新城,還配上了之前做好的根莖類泡菜,而我給自己泡了德國洋甘菊茶。』
幾乎每位日本作家(像是夏目漱石也不例外)總喜歡描寫這些食衣住行都日常。或許對很多人來說是囉囉唆唆的,但我特別喜歡這種間隙,讓人覺得人物很真實,而在這些虛構情節裡(或多或少帶有一點哀愁、沈思的氣氛)穿插生活化的一部分,對應到我們的真實人生,有種「就算天塌下來了,只要好好吃飯就能繼續前進」的感覺(又或是好好洗衣服、好好喝杯茶等細碎片刻)。
而這個故事裡最著重強調的「香氣」,跟《香鬼》不太一樣的是,以相當平易近人的方式傳遞給讀者。
例如蝴蝶的翅膀其實是有點檸檬味的,這種奇妙的小知識。《香鬼》裡就比較多專有名詞了。
-
氣味是永恆的記憶,在這個透明的夜晚,你以什麼氣味陪伴自己呢?
有時在幫大家寶石占卜時,偶爾會得到一些特別的結果,有些人除了得到適合的寶石能量、也有的人會被寶石建議使用某些香氣(如果沒推薦的就不用太在意)。
現在業界也有與香氣相關的療癒方式,看完這個故事後,更覺得香氣是跟水晶最一樣也是很神奇的存在呢☺️
#千早茜 #透明夜晚的香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