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繪圖與AI產圖差異│一條,創作界線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raw-image

  寫作者排斥AI替他們動筆,卻接受AI生圖只是輔助;繪師批評AI奪走創作靈魂,卻在需要唯美文詞時,動用AI生成文字,說這是輔助。這種對AI應用存在雙重標準的現象,反映了當前人們對於人工智慧介入創作領域的複雜心態。


  有些人會說「現在AI生成的文章,一看就帶有濃濃的AI味」,我覺得這就像對一個剛滿月的嬰兒說:「你怎麼只會在那邊爬來爬去,怎麼不走路?怎麼還不會說話?」的意思是一樣的。現在的AI可能還只是個原始洞人的存在,我們怎能要求它達到人類般的流暢,或滿足更多高階的創作要求?


  AI目前尚在發展初期,便已讓許多人玩得樂此不疲。可想而知,等個幾十年後,大家討論的不再是這副作品是AI還是純粹創作。那時,純粹創作說不定成了新的夕陽產業,然而曾經令人爭議的AI作品,卻早已偷偷深入觀眾的心,變成一種理所當然的存在,甚至AI僅靠彼此互相訓練就已足夠。我想,這些才是最值得我們深思的。


  然而,無論AI如何發展,我們都應該清晰認識到 ——能力是能力,工具始終是工具。


  早期人們用心算或算盤,後來發明計算機;有了相機,也並沒有讓畫畫絕跡。計算機與相機是外來的「工具」,而心算與寫生則是自身的「能力」。AI的本質,亦應被視為一種強大的工具。


  我個人對於AI,就像看待有人抽菸,那是他自己的事,只要別把煙飄到我這裡就好。我寫文章時會用AI查詢背景資料,也會請它幫我看哪裡寫得不夠好。它不像朋友那樣顧及情面,也不會因為你一直問就不耐煩,它的便利性是不可否認的。


  工具始終不能替代創作的本質。傳統手繪的本質在於繪出「獨一無二」的畫面。即便有人模仿,也會受到手感、理解與風格影響,這正是「傳統手繪」的魅力所在。就算是電腦繪圖,無論是以數位筆或滑鼠作畫,每一個區塊與細節,仍是由使用者親自決定與調整,是依照他本人的想法一步步構築出的成果。


  相較之下,AI產圖是根據指令與模型生成圖像,在模型與條件一致下,輸入相同的指令就可能得到相似甚至一模一樣的畫面。AI再怎麼擬真,仍是基於資料與算法的模擬,並非來自主觀意圖與情感的創造。


  關於「AI 繪師」這個稱呼,如何定義至關重要。就像手工刺繡與機器刺繡,差別明明白白,卻有人硬要搶著說自己是「手工刺繡」。傳統繪圖是「人為主、工具為輔」,AI產圖則是「工具為主、人為輔」。這並非全然否定AI的價值,只是說明兩者在創作上的差異不容混淆。我們不應模糊「創作」與「操作」之間的分界。就像工程師設計計算程式,也不會因此自稱是數學家。


  目前的AI產圖使用者,或許就像「夜市裡在魚池撈金魚的玩家」。他們認為主要是靠自身技巧才撈到魚,殊不知魚的位置密度和撈網強度,全是魚攤老闆事先安排好的。這與傳統繪圖的「在大海中靠本事釣魚」有著天壤之別。


  後者只幫你準備好基本工具,你得自己掌舵、下竿、看天氣,每一步都需要靠經驗與不斷練習累積,才能一直精進和發現更多驚喜。同樣都叫「作畫」,但實際動手可能是一整片大海與一池撈魚遊戲的差距。


  AI產圖能出什麼圖像,關鍵不在「關鍵字」輸入得多花樣百出,而是在於後台模組寫得有多強。厲害的是後台,不是使用者。


  若前台的使用者都自稱AI創作者,那麼真正該稱為「創作者」的,應該是後台那群開發模組的人,我想稱他們為「千手千腦創作者」都不為過。


  除非有一天AI真的長出雙手,或人類造出一個擁有自主思想能獨立創作的機器人,否則目前AI產圖的能力再強,也不過是被後台程式所框住的產物罷了!


  有些AI使用者會說:「這是用 AI 圖訓練的,沒有任何繪師受到傷害。」看到我都想問一句:那你AI圖的源頭是從哪生來的?是給米開朗基羅一塊披薩換來的?又或是說,是你親手畫完十張圖給AI訓練、AI用這十張圖產出二十張圖,然後又用這些圖片自己再進行訓練嗎?就算你是用自己的作品訓練模型,然後讓 AI 產出風格類似的圖像,整個過程本質上仍是模型在運算,而非你親手的創作。那已經不再是「創作出的圖」,而是「啟動操作生成的圖」。


  去年剛開始寫短文時,我也用過AI圖,覺得畫面漂亮,又比傳統繪圖來得快速。後來發現圖片反而搶走了文字的風采,於是我全數刪除,重新來過,開始放上自己畫的圖片,畫不好也沒關係,至少是自己想要的。


  其實當初我用AI產圖時,也不是一鍵生成那麼容易。記得一篇詩詞寫牛頭馬面,AI卻只給我一頭真的牛和一個奇怪老人。那時我才知道,讓AI理解你的意思,也是很辛苦。我想AI作品也有一定的程度才能產出好作品,並非隨便對鍵盤敲打幾個文字就可以出現。然而,當我兩者都使用過,才知道差別在哪裡,最後選擇自己認為最恰當的方式。


  其實,沒有人說不能使用AI產圖,法律也沒規範使用會怎麼樣。我也支持AI產圖、AI動畫等技術性的發展,因為它們可以讓一些想拍電影卻沒有經費、或不擅畫畫又沒時間練習的人,都有機會實現原本難以完成的創作構想,這是一件很可貴的突破。假如AI能讓接觸者喜歡上寫作或學到更多事情,往好的一面發展,那未必不好。相反的,若拿AI隨便點一下,就說這是我親手畫出來的,自稱繪師,又或是拿AI產出的作品去換取龐大金錢利益,那就好自為知。


  只能說:「AI本身沒有對錯,真正對錯的,是如何定義後面操作它的人。」


  最後,總結——


  動手畫圖叫「創作」,輸入指令那叫「操作」,「創作」本意是無限,「操作」本身是有限,這是它們本質上的差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筆落卿心🍃
181會員
30內容數
議題、生活。——魏佳卿【文字撰寫/封面設計】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AI繪圖要廣泛用於商用還有一大段路,還需要依賴人類的經驗判斷、調整,為什麼呢?
Thumbnail
AI繪圖要廣泛用於商用還有一大段路,還需要依賴人類的經驗判斷、調整,為什麼呢?
Thumbnail
素描擁有那無法比擬的美感,藏著你的氣息。素描是所有繪畫的基礎,甚至是設計的基礎。運用簡單的線條筆觸,加上輕重緩急,就能繪製出各種畫面。
Thumbnail
素描擁有那無法比擬的美感,藏著你的氣息。素描是所有繪畫的基礎,甚至是設計的基礎。運用簡單的線條筆觸,加上輕重緩急,就能繪製出各種畫面。
Thumbnail
練習線條&排線的手感,掌握輕重緩急的表現。這些看似簡單的線條,經過安排之後,可作為基本的繪畫練習、創作前的草稿、視覺的紀錄,也能是完整的視覺藝術作品。
Thumbnail
練習線條&排線的手感,掌握輕重緩急的表現。這些看似簡單的線條,經過安排之後,可作為基本的繪畫練習、創作前的草稿、視覺的紀錄,也能是完整的視覺藝術作品。
Thumbnail
上圖是根據彩色故事腳本生成的照片與草圖。 運用圖生圖的原理,把AI視覺故事腳本的其中一個畫面。擷取出來。 輸入重新繪製這張圖片 AI 會自然根據草圖,重新繪製元素一樣的精細畫面。
Thumbnail
上圖是根據彩色故事腳本生成的照片與草圖。 運用圖生圖的原理,把AI視覺故事腳本的其中一個畫面。擷取出來。 輸入重新繪製這張圖片 AI 會自然根據草圖,重新繪製元素一樣的精細畫面。
Thumbnail
本篇文章分享了對創意和靈感來源的深入思考,以及如何將其轉化為實際的成果或解決方案的過程。透過學習、資料收集、練習、創新等方法,提出了將創意落實的思路和技巧。同時介紹了AI在外顯知識的自動化應用,以及對其潛在發展方向的討論。最後探討了傳統機器學習技術在模擬中的應用案例和對AI世界的影響。
Thumbnail
本篇文章分享了對創意和靈感來源的深入思考,以及如何將其轉化為實際的成果或解決方案的過程。透過學習、資料收集、練習、創新等方法,提出了將創意落實的思路和技巧。同時介紹了AI在外顯知識的自動化應用,以及對其潛在發展方向的討論。最後探討了傳統機器學習技術在模擬中的應用案例和對AI世界的影響。
Thumbnail
在學習描寫文的過程中,將思維視覺化是一個重要的教學策略。通過使用AI生成圖片功能,教師能夠幫助學生將抽象的描述轉化為具體的圖像。
Thumbnail
在學習描寫文的過程中,將思維視覺化是一個重要的教學策略。通過使用AI生成圖片功能,教師能夠幫助學生將抽象的描述轉化為具體的圖像。
Thumbnail
這一篇,是整理之前提到的,怎樣的程度,才是屬於「電腦繪圖」?
Thumbnail
這一篇,是整理之前提到的,怎樣的程度,才是屬於「電腦繪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