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is a long song - 037
《披頭四》The Beatles - A Hard Day’s Night (1964)
2025-05-12
在1964年初的一次公路旅行中,巴布·迪倫(Bob Dylan)
駛經科羅拉多州,收聽了一次全國熱門單曲前十名的排行榜,其中超過一半的歌曲來自披頭四(The Beatles)。當時這支樂團已經以一種近乎荒謬的速度征服了美國,而他們的音樂首次在美國電台播放僅是在1963年聖誕節前一週。不清楚巴布·迪倫是否喜歡這支樂團的音樂,但他確實承認,他們的聲音能量、和聲語言,前所未有且具有吸引力,指引了音樂未來的方向。
距離前專輯《Please Please Me》問世僅一年多,於1964年夏季發行的《A Hard Day’s Night》可說是披頭四的現代形象:安全卻有點古怪;溫暖卻帶有一絲冷峻;一支不斷嘗試創新的樂團,但從未脫離主流音樂的軌道。這張專輯最著名的一點,是所有歌曲都由藍儂(Lennon)與麥卡尼(McCartney)所創作,這開創了一種新觀念的先例:流行音樂以及創作這些音樂的音樂人不只是表演的載體,更是一種揭示藝術家內在靈魂、表達無法用言語訴說的藝術形式。

《A Hard Day’s Night》的音樂本身也更加成熟。在前兩張專輯中,披頭四的音樂仍大量仰賴節奏藍調與靈魂音樂的翻唱;而在這張專輯裡,這些影響已被完全融入他們自己的創作中:《A Hard Day’s Night》標題曲對日常生活釋放感,《Can’t Buy Me Love》的藍調式道德寓言(在專輯推出後立刻被艾拉·費茲潔拉(Ella Fitzgerald)翻唱)。藍儂的《I’ll Be Back》是他們錄製過最憂鬱的歌曲,而麥卡尼的《And I Love Her》則是最坦率深情的,呈現出一種陰影與光芒並存的特質,溫暖卻鮮明,這種對比不僅對他們的創作而言是新的,對整個1960年代的流行音樂來說也是創舉。

《A Hard Day’s Night》沒有了前兩張專輯的翻唱歌曲,讓聽眾自己來接受樂隊的現代主義新聲音。Lennon-McCartney的歌曲比以前更加複雜,其特點是分層人聲、即時的副歌和低調的樂器,大膽的和絃,強大的和聲,閃亮吉他和北方口琴。專輯中哈里森演奏一把12弦電吉他,在歌曲《A Hard Day's Night》獨特的開場和絃,這種聲音在1965年民謠搖滾爆炸中,對其他樂隊產生了影響。

12弦電吉他
這張專輯最初構想是做為聯藝影業(United Artists)電影《A Hard Day’s Night》的原聲帶,該電影的目的原本只是為了趁披頭四在英國的名聲撈錢(當時美國的唱片公司對發行他們的專輯仍頗為猶豫),這恰好說明了整個流行機器運轉之快;而披頭四不僅完成了這張專輯,連這部電影也製作得如此迷人且巧妙創新。

這張專輯的美國版本於1964年6月26日由聯合藝術家唱片公司發行,在告示牌專輯排行榜
上排名第一,停留了14週,是當年所有專輯中停留時間最長的專輯。
推薦該專輯的下列歌曲:
- A Hard Day’s Night https://youtu.be/70QfHtKdh_0?si=2Zn3CjP-AsN-Hz_M
- And I love Her https://youtu.be/9_c2XZd9mMo?si=ZR4Nyc1CMhAaokxz
- Can’t Buy Me Love https://youtu.be/srwxJUXPHvE?si=4n2bKtmcmS6cm9j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