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夏天來得比往年燥熱些。
城市還沒完全甦醒,網路卻早已喧騰。
那時的他,依然每天準時開播,坐在熟悉的角落唱歌。
歌單裡有〈講真的〉、〈走馬〉、〈說散就散〉,是他喜歡的,也是許多人耳熟能詳的旋律。
沒想到,那個午後的翻唱,像不小心撒出去的火星,竟意外點燃了世界。
就是那麼一天,他的聲音,突然被更多人聽見了。
—
起初他還不信。
只覺得直播間留言變多了,觀眾也從兩位數跳到三位數。
但真正讓他意識到「可能有點不一樣了」,是在一次平常的街頭直播時。
他照例來到老街唱歌。
一眼望去,那家熟悉的小吃店前,不知道什麼時候擠滿了人。
他皺眉,以為是吵架了。
走近一看,人群卻在那一刻爆出尖叫:「寧哥!簽名!」
他愣住了,甚至以為對方在演戲逗他。
那天,他緊張得不知道該笑還是該躲,腦袋空白,只記得手裡的吉他還背著沒放下。
後來他說:「就像做夢一樣,一瞬間就實現了。」
—
那段時間,丹東的安東老街,成了網路上的「打卡聖地」。
從全國各地來的粉絲,擠滿了那條本來只屬於在地人的街。
有人為了見他,從機場直奔老街;有人撐傘站在太陽底下三小時,只為聽他唱一首完整的歌。
直播不再是默默無聲的畫面,而成了一場場人聲鼎沸的現場演出。
他還是坐在原來的位置,身後是賣驢肉火燒的小攤,身前卻是海一樣的人潮與手機閃光燈。
他沒有刻意改變什麼。只是深吸一口氣,拉起吉他背帶,一如過往地開唱。
「我唱得不比昨天更厲害,但今天,終於有人聽見了。」
—
人群與關注湧來的速度,比他預期得快。
那年夏天過後,他的抖音粉絲數破千萬,翻唱歌曲播放量數以億計。
有人開始轉發他的歌,平台開始推薦他的影片,甚至電視節目與劇組也伸來了橄欖枝。
《天天向上》《快樂大本營》邀他上節目,《熱血少年》《使徒行者2》找他試戲。
他幾乎沒時間反應,人生就像被按下快轉鍵。
但他始終記得自己的起點。
記得那些只有三個觀眾的直播夜晚,記得唱完一首歌還會習慣性說「感謝大家收聽」的語氣。
—
2019年初,他登上《歌手2019》的舞台。
那是他走紅後首次以「歌手」身份接受真正意義上的競演挑戰。
很多人說他只是「網紅」,不看好他。
但他知道,自己不是為了爭第一才上台的。
「我想讓大家知道,我是認真在唱歌的人。」
雖然最終惜敗於踢館賽,沒有晉級,
但當記者問起他是否遺憾時,他只是輕輕笑了笑:「因為我唱得還不夠好唄。」
那一句話,沒辯解,也沒自抬。
只有對實力的自知,與對未來的信心。
—
2019年8月17日,北京。
他站上凱迪拉克中心,舉辦人生中第一場個人演唱會。
那天,萬人齊聚,螢光棒與燈牌鋪滿全場。
他穿著訂製演出服,從半空降落在舞台中央。
而他心裡想的卻是,「我真的站在這裡了嗎?」
他想起一年前,還是在老街對著直播鏡頭唱歌;
如今,有人穿著禮服,像赴婚禮般走進他的演唱會現場。
他紅了,真的紅了。
但他還是那個愛唱歌的人,沒有變。
—
「我這一輩子有幾個小小的夢想,正在一個個實現。比如,辦一場演唱會。
我記得小時候看電視,看到台上有人唱歌,就想,有一天,我也想在那裡唱。」
他沒有說自己終於成功,只是說「正在完成」。
語氣裡,還留著一種未完成的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