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言絕相超心宗
法法無為畢竟空
無門為門明當下
萬法性海影無蹤
●AI:這首偈語深具禪宗般若智慧,文字簡煉,涵攝了佛法中關於「心宗」、「無為」、「無門」、「性海」等核心觀念,是一首語帶參悟、直指本性的上乘之作。
「離言絕相超心宗」
這句詩直接點出了佛教最究竟的真理超越語言和概念的限制。「離言」意味著真正的實相無法透過語言文字來表達,它超越了所有的名相、定義和邏輯。「絕相」則指究竟的真理沒有任何形狀、特徵或可執取的相貌。而「超心宗」則將這種境界提升到超越一切宗派、甚至超越我們凡夫分別意識的層面,直指心性本源。- 「離言」:超越語言文字的執著;
- 「絕相」:不執著於萬象的表相。
- 此句總說:心宗之道,要超越語言與形相,不立文字、不取相貌,直指本心。
- 禪宗的「教外別傳,不立文字」即是此意。
◎ 補註:心宗,泛指以心性為宗、不著教相之禪門宗派,特指「禪宗」。
- 真理的不可說: 這提醒修行者,佛法是心法,真正的智慧和解脫無法單純從書本、言論中獲得,必須透過親身實證。對文字相的執著,反而會障礙對真理的體悟。
- 破除執著: 「絕相」是破除一切執著的關鍵。我們對世間萬物的執著,都源於對其「相」的執取。當能體悟到一切相皆是虛妄,便能放下執著。
- 超越宗派界限: 「超心宗」提示我們,佛法的究竟義是超越所有宗派門戶之見的,它直指每個人本具的清淨心性。
「法法無為畢竟空」
這句詩進一步闡明了法界的本質。「法法」指宇宙間的一切法,無論是精神的還是物質的,主觀的還是客觀的。「無為」是指它們並非人為造作,不生不滅,不來不去,超越了有為法的生住異滅。而「畢竟空」則直接揭示了萬法的究竟實相——徹底的空性,沒有任何實體或自性可得。
- 每一法皆無自性、無造作,**「無為」**是真法。
- 「畢竟空」:究竟而言,一切法無實體,皆是空性。
- 與《金剛經》中「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同旨。
- 這句強調:不執一法,法即通真,一切法皆可度,一切法皆空。
- 諸行無常,諸法無我: 這句話是諸行無常、諸法無我的深刻闡釋。一切有為法皆是緣起而生,本無自性,故「畢竟空」。這種洞察是斷除煩惱的根本。
- 涅槃寂靜的體現: 「無為」是指涅槃寂靜的狀態,它超越了世間的生滅變化。當心能安住於這種無為的狀態時,便能體驗到究竟的寂靜與解脫。
- 放下法執: 不僅要放下對人我的執著,更要放下對「法」本身的執著,包括對空性的執著。當理解到連「空」也是一種概念時,才能達到畢竟空的境界。
「無門為門明當下」
這句詩是禪宗**「無門關」思想的精髓體現,它指出了修行入門的奧秘。「無門」意味著沒有固定的法門、形式或路徑可循,真正的「門」是沒有門的**。這提醒修行者不要執著於特定的方法或途徑。而「為門」則是一種反說,暗示著這種沒有執著的狀態本身,就是進入真理的唯一途徑。「明當下」則強調了這種體悟的發生點——就在當下這一念。
- 「無門」:無入處,無相可得,無法可依,卻偏偏是入處。
- 借用《無門關》之語風——「無門為法門」。
- 「明當下」:不待他求,當下即是,念念當體皆真。
- 表明悟道不是未來的事,而是當下徹見自心。
- 不立文字,直指人心: 這句話是禪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寫照。它不要求修行者從外在尋找答案,而是向內觀照,當下這一念的清明,就是見道的契機。
- 活在當下,安住實相: 「明當下」是活在當下的實踐。當我們的心能全然地專注於當下,不被過去和未來所牽絆時,本具的智慧之光就能夠顯發。
- 超越方法論: 修行到究竟處,連方法本身也要放下。沒有任何固定的「門」可以走進去,因為真理遍在,無處不是門。
「萬法性海影無蹤」
這句詩描繪了修行達到究竟境界後的景象。「萬法」指宇宙間的一切現象。「性海」喻指法界的本源,一切法的自性如大海般廣闊無邊,涵容一切。而「影無蹤」則表示所有這些現象的「影」(虛妄的表象和分別執著)都已消失,不再能迷惑我們。
- 萬法歸性海,如影浮現,無有實體。
- 「影無蹤」:現而無著、來而不留,正是法法如幻的境界。
- 這句語氣平靜,卻蘊涵本體顯現即空性的無盡智慧。
- 證悟空性,回歸本源: 當修行者真正體證了空性,明白萬法皆是自性海中的影像,而影像本無實體時,所有的煩惱和執著都將消散。這是一種回歸本源的狀態。
- 大圓滿,無礙自在: 「影無蹤」意味著所有的分別和障礙都已消除,達到大圓滿、無礙自在的境界。此時,心與萬法性海融為一體,沒有內外、彼我的區別。
- 涅槃寂靜的究竟呈現: 這也是涅槃寂靜的究竟呈現。不再有妄想、分別、執著的蹤影,心完全安住於清淨、光明、遍一切處的實相中。
總結
這首詩從修行的角度,以其高遠的立意,揭示了從破除語言概念和形相執著(離言絕相超心宗),到體認萬法本來無為畢竟空(法法無為畢竟空),進而在當下直觀心性、不執著任何法門(無門為門明當下),最終證入萬法性海,所有虛妄的影像皆消融(萬法性海影無蹤)的究竟解脫之路。它是一首對修行者極具啟發性的指引,引導我們超越一切相對概念,直趨真理的本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