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特別分享給我的高中同學、好朋友、乾姊,恭喜她在職涯的發展有很好的成就,因此近期受公司重視,送回學校類似EMBA再度深造。總體經濟、景氣循環、投資、工作、人生,背後總有一個不變的哲學或道理,我自己學經濟的、工作跟錢有關,也思索了幾年,希望妳也能在理財的路上看清金錢運作的本質。
- 從總體經濟循環來思考,因為廠商價格調整的速度快速,以及總是預先準備庫存的調整。而經濟體中的需求者,包含個人與法人的需求往往無法提前預測自己的需求。因此供給彈性總是大於需求彈性,所以才會出現庫存週期循環,這個循環大約每三到四年一個循環,在股市中也常常看到三牛一熊的走勢。
- 總體經濟中全球遵循者穩定CPI 2~3%的成長,也因此GDP應該也是2~3%的成長,然而有庫存周期的循環、資本支出的循環、房地產支出循環,造成GDP的波動往往會大於CPI的波動。在經濟學中的四個生產要素,即勞動、資本、土地和組織(企業家才能),它們的均衡價格主要由工資、利息、地租和利潤來決定。
- 在工作的職涯中,我們大部分時間都是透過勞動來獲得工資,而工資的成長率往往低於通貨膨脹率,也就是像台灣的實質工資成長率都是負的。有一些人工作存了一筆錢後,轉化成資本存入銀行獲得利息,而我們也知道這個利率也都是小於通貨膨脹率。所有生產要素中的大部分都歸於企業利潤中,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每個人都要學會投資,找尋企業利潤成長率較高的公司,才能讓我們的資本成長率高於工資成長率、高於利息報酬率。因此,近期也有書籍強調持續買進,用買入指數型ETF來參加總體企業獲利成長的一杯羹。
- 什麼是好公司,並不是股價的高低,而是這間公司的未來成長力道有多高,就像人才能夠快速獲得拔擢一樣節節高升。因此,就算短期因為投資氣氛偏向保守而套牢也無須擔心,因為我們都是相對比較的心態,好公司被套牢解套的機率很高,而壞公司可能跌得更多且無法解套。人生來就是相對的,除了工作競爭是相對的,投資股票獲利能力也是相對的。誇張一點來想像,若哪一天這個國家沒了,那你我和許多億萬富翁一樣一無所有,因此不用害怕被套牢。
- 最後要注意的,第一個是找到高成長的公司抱緊抱好,第二個是留意公司成長是否趨緩的警訊,最後留意經濟循環的那一頭熊是否已經到眼前了,該躲還是得躲好。
- 所以從我的經濟思維來看,不喜歡配置過多的資金在成長率低的高殖利率ETF或金融類股。好的,廢話講太多,下一篇就來介紹成長的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