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3🇳🇱 Leiden, Netherlands
清晨六點多起床,萊頓的天色依舊沉靜而深藍,不像希臘那般迅速甦醒。
今天除了需要在十點前抵達朋友住處拿行李外,我其實還惦記著一件事:第一天來到這裡時,超市旁邊那間烤雞店,我想在離開前一天再吃一次。於是,天才剛亮,我就騎回昔日宿舍一帶,邊寄明信片、邊等候店家開門。我似乎是第一個上門的,那位父親一般、戴著眼鏡的老闆,照例默默在後台忙碌準備,而那位乾淨俊朗的新店員,則以真誠的語氣問:「今天可以怎麼幫您呢?」當他把熱騰騰的烤雞遞給我時,微笑裡沒有告別,只有單純的祝福:「祝妳今天愉快!」我會想念這樣的超市文化,那種無需多說什麼的好意,還有他笑容裡的光。

最後的萊頓街景
趕回住處放下烤雞後才趕緊出門,走了20分鐘抵達Hugo de Grote宿舍。沿途風景之美,不時令我停下腳步。本來想照原路走回去,但Kumika非常窩心,說可以一起幫我拿行李,和我一起搭公車回到住處。我敵不過行李的重量與凹凸不平的路面,不好意思地答應了,但當我提議替Kumika刷卡時,Kumika只詫異地攔阻我:「不用不用,這是小錢呀!」
離別前夕的校園巡禮
放完行李休息一下後,便回到學校,好好和這個美麗的大學道別。可惜因為是週六,多數大樓與學餐都沒開,本來想在學生餐廳,喝最後一碗熱騰騰的湯,看來是無法如願了。我還記得當初上美國文學的時候,教授說她只要進學校,一定要喝上一碗,因為每天的菜色都不同,鮮少重複。啊,那印度咖哩湯、泰式香料濃湯、義式蔬菜洋蔥湯......在記憶裡的滋味,已經越來越淡了。不過更濃的,是與朋友共進美食的回憶與情感。

很喜歡萊頓的市容,牆面上不經意總是會出現有趣的壁畫,例如數學公式或詩作。這張是萊布尼茲的微積分(應該)

萊頓大學人文學院圖書館

萊頓大學學生餐廳與自習區
當然,心理學系也不能錯過,雖然沒了腳踏車要走遠一點啦。
最後的周末市集
回程路上決定繞去週六市集,做最後一次的巡禮。途中,就在轉角牆邊,我意外撞見了牆面上的這首詩:
Travel Safely
‘Where are you going, in such hurry?’
The desert-thorn asked the wind.
‘My heart is torment here -
don’t you want to get away?
From this dusty desert?’
‘It's all I long for, but
what can I do, with my feet tied like this…’
‘Where are you going in such a hurry?’
‘Wherever it may be, except here, where I am.’
‘Travel safely then! But my friend, I beg you,
When you have passed safely from this brutal wasteland,
And reached blossoms, and the rain,
Greet them for me.’
萊頓的詩牆總是像這樣,不經意又宿命般地,在某些時刻提醒你一些什麼。或許是對你說出那句遲來的道別,又或者,是替你說出那些無法說出口的情感。

來到市集,各式各樣的鮮花、食物與衣物依然和第一次一樣,令人目不暇給。因此雖然早上已經買了烤雞,最後(猶豫了好~久之後)終究點了一份炸魷魚。我兩眼發亮地看著店家忙碌的樣子,但是,看到老闆拿起放在一旁早已炸好、靜靜躺在紙盤中的魷魚,不禁愣了一下。啊啊啊,熱騰騰現做的比較好吃啦! 我的內心糾結著。但我不好意思說出口,只是微笑接過。老闆的動作很自然,卻讓我有點遺憾。一邊咀嚼,內心五味雜陳。懊惱自己的不仔細,也懊惱最後一次的味道,在記憶中將如此略顯失色。或許是我期待太多;或許,是這一段旅程太美好,讓我不忍心在最後一刻接受一點點的平淡。
與朋友的最後一餐
下午和Shiho一起吃了HEMA百貨店販售的Tompauce,過去也曾分享過,這是一種常見於荷蘭、比利時的蛋糕,類似拿破崙派或千層酥。上下兩層是酥脆的千層酥皮,內線夾著奶油,頂層則是粉紅色的糖霜(會因應時節,有時變成橙色)。上一次享用,是和Hirari在梵谷博物館,享用牛角麵包版本的Tompauce。看來甜點時刻與人分享,味道特別好呢!
謝謝Shiho在百忙中抽空見我最後一面,和我一起共享這個甜美的時刻。HEMA的tompauce向來評價不錯,不過也許是我期望太高,反而有些失望。雖然各層都做得不錯,酥皮也很香,但卡士達醬稍微膩了些,與上層的草莓與底層的酥皮之間也好像無法融合,彷彿還沒真正認識彼此,卻被倉促擺在一起。還是,這只是離別前夕的感傷在作祟?不是甜點的錯,是我內心已進入告別的氛圍?
但這也沒關係,我們就這樣看著遠方的風車,在難得晴朗的荷蘭天空下旋轉,聊著過去的點點滴滴。夕陽照亮天空,在天空的畫布上揮灑柔和的橙色線條。
聊著聊著,我提到自己其實不是個有自信的人,Shiho想了一下,很認真地看著我,說了類似這樣的話: 「比起外貌,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善良(Kindness)。第一次遇到妳時,不知為何,我就感覺你是個善良的人,彷彿什麼東西照亮你的臉。」
我聽著她的話,心裡好像也亮了一盞小燈。這句話,我會小心收好,像是旅行中撿到的一枚銀幣,偶爾從口袋裡摸出來看看,提醒自己:在任何地方,都能選擇成為一個溫柔的人。對每個人都善良一點,世界也會擁抱你。牛頓的第二運動定律,或許真的有他的道理。
離開前,Shiho甚至幫助我一起重新整理行李,我們像是拼拼圖一樣,先把各種盒子塞到行李箱拉桿自然劃分出來的隔層之間,再把衣物放進去,最後找零碎的空間塞入易碎品,用厚重的行李保護他們。Shiho完全不嫌累,直說好玩,我真是無法表達自己的感激!沒有她,我在荷蘭可怎麼辦呀!
不過,有一件大衣實在放不進行李箱,那是很多年前,母親在國外outlet替我買的藍色大衣。這件衣服設計簡單,剪裁卻俐落,甚至對以前微胖的我來說,還能凸顯出腰身,當我瘦下來之後又更加好看了。加上又是我喜歡的藍色,一直以來,它都是我最喜歡的冬日厚外套。
「這件我帶不回去了,不如送妳吧!」Shiho驚訝地看著我。「真的嗎?這件衣服不便宜吧!」「沒關係的,知道它有個好的新主人,我會很高興!妳也喜歡藍色,試試看,會很好看的!」Shiho最終欣然收下,不久之後甚至傳了一張穿著我外套的照片,我直說好看,就像是遠遠地送上一個擁抱。

謝謝你,讓我舊的大衣有個美好的新歸宿。
Shiho說不想要我回去,我笑著說,得趕緊想個辦法把我綁在荷蘭才行。至少,我的心已經注定留一半在這裡了。

別離,啟程
天還未亮時就起床,最後一次欣賞萊頓漆黑的清晨天空,淚水已經悄悄流下,無聲和萊頓道別。
因為怕行李超重,我沒脫下睡衣,就直接套上塞不進行李箱的針織毛衣,最後再擠入我最愛的、也是唯一的萊頓大學紀念品—青藍色大學帽踢。 離開前,我拍下鏡中的自己,傳給家人:「我簡直像《六人行》裡面,Joey穿上Chandler所有衣服那樣!」
Hirari和Daniela到萊頓車站與我道別,剛從威尼斯回來的Hirari感冒一陣子了,聲音有些沙啞,懊惱地說,這樣都沒辦法唱歌了。我笑她說,唉呀,你在我心中最後的記憶,竟然是這樣的聲音。事實上絕不會,因為在我心中,她將會一直是那個熱情開朗、聲音溫柔的女孩。她遞出一張藍色的卡片,正面是幾個大字: Life's Boring Without You.
我又驚又喜,向她保證在機上好好閱讀。來自德國的Daniela則靦腆地說,自己不擅長道別,但如果有任何需要......話還沒說完,就走上前給我一個大大的擁抱。我眨眨眼想擠掉眼中的什麼,腦中閃過我們一起走訪台夫特、一起攀岩、一起在萊頓吃飯的場景......對我來說,這早已勝過千言萬語。
如今,書桌上依然放著我拜訪哈修塔特與萊比錫時,替自己與他們購買的紀念品。希望這些物品,仍能像星星一般,橫渡大海,串聯我們的友誼。
啟程,回家,新的開始

沒想到行李依舊超重,努力丟了好多東西,一次又一次斷捨離。終於上機時,身上又多了一件在Action買的羊毛厚外套,成了全機場最hot的人(誤)。
或許也是因為這樣的忙亂,這時候的我還沒來得及感受到太多遺憾與不捨。一直到渦輪聲啟動,座椅微微一震,我看著窗外那片海填地,逐漸縮小、模糊,終至消失。這一次的道別,會是永別嗎?我希望不。但是,下一次回來的我,也已不再是現在的我了。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但如果可以,我現在只想屏住氣、潛進河底,用指尖去撫摸那些還在閃光的記憶,一片一片地拾起、回味。
登機前經過免稅店,看見荷蘭的招牌巧克力Tony's Chocolonely。我用這款巧克力作為伴手禮,結交了好多朋友:克羅埃西亞的旅伴與沙發主、萊比錫的沙發主......每一個嘗過,都愛不釋手。看著價格也不貴,我決定再帶一些回家,就算早已經滿手行囊。我想,這是我能帶走的最後一片荷蘭了。

荷蘭的招牌巧克力Tony's Chocolonely
國泰航空飛機餐
嗯,簡直好得沒話說。主食我選擇「法式紅酒燴雞」,搭配北非小米、麵包,點心更提供餅乾與哈根達斯。北非小米非常新奇美味,熱騰騰的麵包,更是最後一次回味歐洲日常的機會。搭配餅乾的,甚至是來自荷蘭的Gouda起司,和哈根達斯一樣,讓我忍不住一口接一口。

仔細觀察發現,飛機的用餐與開關燈時機都是為了幫乘客調整時差,例如吃完午餐後就熄燈,營造香港與台北時間一樣的夜晚的感受。
但我幾乎沒有睡意,不斷在機上半睡半醒,最後終於打開筆電,將交換以來的許多思緒、情感轉換成文字。好不容易抵達香港,因為時差關係,累得差點忘了將登機箱在安檢後領回。香港的地勤小哥也很有趣,原先焦急地滿場尋找失主,看到我緊張狼狽的樣子,笑笑地說:「下次小心點啦!」
不過我發現,這時候的自己竟然難以用中文回答對方,腦中胡亂地滿是英文與最基本的荷蘭文。(候機時發現荷鐵又亂扣了我的火車票錢,真是陰魂不散,彷彿不捨我離開似的。)直到最後,飛往台灣的飛機上,濃濃的睡意終究壓過期待見到家人的心情,沉沉睡去。醒來後又是享用飛機餐,看見亞洲料理雞肉飯,忍不住食指大動,這才發覺自己有多餓。

快速通關(「歡迎回家!」)之後,我期待地等著托運行李,推著笨重的推車往出口,幾乎就要小跑步起來。
然後,就在那裡,一隻手在粉紅色的外套中揮舞著。
我眼睛一亮,加快步伐,投入媽媽的懷抱。
「回來就好...」是她對我說的第一句話。別再擔心錢了,是她的意思。
哥哥與爸爸也都在外頭等,交換期間遊遍各地的我,不禁深深感到有人能接機,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不用擔心行李大包小包,不用研究交通,就這樣盡情讓自己沉浸在愛的感受中。所有的電影情節,都比不上真實的一刻。

交換的半年,我彷彿獲得了一副新的「眼鏡」看世界。不過呢,原本的眼鏡因為掉在地上好多次,不只耳勾斷了,鏡片也磨損不堪,回國後還是得重配一副。
因此這天下午,我們前往從小去到大的眼鏡行,準備配一副新的。我看看展示櫃上的款式,又低頭看看朋友們的照片、尤其是Daniela溫柔的綠色眼睛在金邊鏡框後閃爍,忍不住問老闆有沒有類似的。
老早就熟識我們的老闆,殷勤地不斷拿出好多款,讓我們慢慢挑選。
「這副不錯,有書卷氣!」老闆笑著說。「幫你們在過年前趕工,明天就來領吧!」
現在,我已經戴上新的眼鏡,從這裡開始,用新的視角,看看熟悉的世界。或許,那些看起來一樣的日常,也會有不同的光。
這是歐洲交換遊記的最後一篇,非常謝謝大家一路以來的閱讀與傾聽,陪伴我重溫許多美好的、苦澀的回憶。一年多的時間過去,許多已物事人非,但當下的情感,是最真切的。沒有人能重新踏進同一條河流裡兩次,但珍惜每一個當下,就是最好的道別。或許,以旅人的心態思考生命的每一刻,能更清楚聽見內心的聲音。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字,對文中的的風景感到共鳴,
或是對小芝女其他歐洲旅行、英文學習、好書閱讀、美食日常、生活心理等內容有興趣,
歡迎隨喜打賞,或者訂閱、請我喝杯咖啡☕️
您的支持,是我持續創作的動力,感謝您!🥰
更多遊記與生活觀察,歡迎追蹤:
FB:小芝女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