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介紹作品的時間,很久沒有寫單篇介紹了,今天要介紹的,是Yorushika的音樂電影《前世》。

這次的電影《前世》是Yorushika的演唱會再次進行剪輯所製成,整場演唱會由一段獨自的旁白與音樂演唱本身所組成,也由這旁白講述《前世》這場音樂會的概念主題與故事。

故事講述某日在公園散步的女主角,意外的見到了坐在長椅上的男主角,懷念的感情使女主角決定坐在男主角旁聊天,男主角則開始訴說自己過去的前世今生,也藉由不斷的回憶前世,兩人過去的故事也慢慢的浮現出來。
男主角獨自訴說的這個故事,告訴女主角最近自己所做的一些怪夢,有時變成一條魚、一場雨、有時是一隻螃蟹、有時是花。在一場又一場的輪迴之中,男主角突然想起來,自己曾經是個人類,在歐洲的某個地方不斷旅行,好像具有目的地有似乎沒有。直到這裡,觀眾才知道男主角的真實身份,男主角的「前世」是Yorushika的另一張專輯《所以我放棄了音樂》的男主角エイミー。

獨自一人前往歐洲的男主角エイミー(Amy)
在這裡不得不提到《所以我放棄了音樂》與《Elma》兩張專輯,《所以我放棄了音樂》的專輯封面是純白潔淨無圖案,只在中央寫上大大的兩字:創作,這也是這整張專輯的最大核心。《所以我放棄了音樂》的故事講述男主角エイミー因為不明的原因離開了女主角Elma,獨自一人前往瑞典生活,而在嘗試靠音樂生活而當了街頭藝人的エイミー,某天在表演時卻意外的被某個路人說到他的音樂不怎麼樣,而這句話也成為壓倒他的最後一根稻草,エイミー在整理了所有寫給Elma的信後,獨自走向河岸旁,看向最後的風景並落入海中,選擇以這樣的方式結束了人生。
而另一張專輯《Elma》,輪到女主角作為主人翁的故事,是在Elma收到了エイミー所寄給他的信件後,決定踏上旅程,尋找エイミー的人生軌跡。

在《所以我放棄了音樂》專輯中的女主角Elam
在這裡我們大概瞭解到《前世》男主角的過去,作為エイミー,音樂不只滋養了他的靈魂,同時也使這份對音樂的信念像是詛咒一般的扛在了肩上。《前世》的女主角呢?不斷的在旁邊傾聽著男主角的故事,回到男主角的家後,看著相框上自己與男主角開心的合照,回憶著與男主角一起賞櫻,牆上的日曆還停留在自己與男主角分離的那一天,過去的回憶浮現,快樂與悲傷的情緒同時湧上心頭,直到這時,觀眾才真的知道了女主角的前世身份……不過我們先在這裡賣個關子,剩下的就請各位去電影院看吧。
電影的前半段的故事一開始是偏無聊的,當時的我想說平常訴說故事性那麼強烈的Yorushika應該不可能端出這麼無聊的劇情,但其實Yorushika這時已經開始為整段故事打下背景與伏筆,一直到故事的最後尾盤拉好拉滿,我才意識到前面那平白的回憶前世全都是跟劇情相關的,最後的完美收尾也將整篇故事統整,也讓整部電影完美詮釋了《前世》這個主題。
這次也知道Yorushika更多曲目,已經聽過的曲目像是《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的兩首主題曲《噓月》跟《花之亡靈》,這首《噓月》光是歌詞我就可以拉出來做一篇短篇,所以這裡不細講。然後也有《葬送的芙莉蓮》主題曲《放晴》,但老實說這首的MV使用了很創新的補幀手法,讓我那時候沒有看得很習慣,而且又加上我沒看芙利蓮所以就沒太多印象。

我之前有寫過關於《噓月》這首歌的介紹,附上連結。
沒聽過但比較喜歡的曲目包括《希區考克》,這首歌透過大量的詢問建構出歌詞,留給聽者對於這些人生大議題許多思考空間,這首歌的歌詞非常有深度,然後是Yorushika推出的黑膠唱片曲目《Rubato》,這首使用了薩克斯風跟小號作為主旋律的主體,很有爵士音樂的感覺,算是非常新奇的曲目。

黑膠唱片Rubato的封面
今天的介紹就到這邊,有興趣的話也可以到電影院看看Yorushika的創作世界,這次也有許多很有趣的作品沒有介紹,例如第三張專輯《盜作》的主角,又或是歌曲裡許多歌詞背後的含義,希望之後還有機會介紹更多Yorushika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