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篇是我去年使用永豐豐存股的複委託,定期定額美股NDVA,1年來績效幾乎為0。又過了4個月,目前績效為 44.33%。

定期定額的缺點-成本鈍化
永豐大戶投目前僅能設定每月扣款9次,我以每次20美金,每月扣款9次;
2024/3/18-2025/3/19共扣款107筆,總報酬為0.22%;
2024/3/18-2025/7/18共扣款142筆,總報酬44.33%;
4個月來輝達(NVDA)從低點大漲了100%,雖然持續定期定額的成本越來越高,但總績效也從0%提高至44%,顯然定期定額到越後期,平均成本的功能會越來越低。想想看未來如果跌了50%,雖然過程中會有幾筆扣到低點,但我目前這142筆將會完整吃到50%跌幅! 將來也只能被動的期待股價再次上漲。
選對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不管是選擇定期定額、不定期不定額、單筆投資...,前提是你要選擇到一個會漲的標的!先選標的,再來考慮用策略(定期/單筆)優化報酬!
高頻率定期定額買在成本均線
我使用Gemini AI計算,從2024年3月18日到2025年7月21日,期間美股共有 336 個交易日。接著用XQ畫出 336天的SMA均線(下圖粉色);336天均線成本是122.62元,目前NDVA股價為174.25元,股價與均線差約42%。與我的總報酬率44%已經非常接近了!
因為我不是使用定期定股,也沒有日日扣,更不是剛好買在收盤價,因此成本均線還是與SMA均線存在誤差,但實測永豐大戶投每月扣9次已經相當接近SMA均線了!
如果你的券商可以設定多日扣款,且每次扣款的金額也能高於低消,那高頻率的定期定額可能在技術面上是有意義的! 這是每月只扣款一次的定期定額所不具備的優點。

如果持續定期定額5年,就高機率持有成本會落在5年均線,10年則為10年均線。
上篇文章後段有劃出美股三大指數5年線,幾乎可視為近5年的支撐線。
買在均線上更有支撐?
這句話觀念上對長期投資者來說是很矛盾的!
定期定額的核心在於不看價,放棄擇時!
而買在均線,則是主動投資者在技術上的支撐點!
支撐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市場參與者「相信」它存在。
市場參與者是由投資與投機者共存,財經新聞上不管什麼商品,也都能看到不少支撐說法的影子;投資者用定期定額希望買在平均成本,投機者計算均線用擇時買在較好的時機。「在平均成本附近買入」,不就是大家的公約數嗎。

NVDA目前已經是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且股價仍不斷創高中。定期與單筆重點在於選對標的,但面對這種未來持續看好,股價也持續創高的公司,單筆買入的心理壓力肯定不小。投資不是數學,個人覺得更像是藝術,與其還在定期與單筆中掙扎,不如試著用高頻定期定額,打造自己的心理成本均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