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S AI 應用規劃師 (初級) - 科目一+科目二 核心重點與知識點分析 CCChen

CHENG-CHIEN CHEN-avatar-img
發佈於CChen的AI學習 個房間
更新 發佈閱讀 13 分鐘

嗨 我是CCChen

個人學習整理資料分享: (使用AI工具: NotebookLM pro)


iPAS AI 應用規劃師 (初級) - 科目一: 核心重點與知識點分析

科目一「人工智慧基礎概論」主要涵蓋人工智慧的基礎概念、資料處理與分析、機器學習原理,以及鑑別式 AI 與生成式 AI 的核心知識。

在 iPAS AI 初級能力鑑定中,機器學習相關內容約佔 40%,鑑別式 AI 與生成式 AI 相關約佔 30%,歐盟 AI 法案、負責任 AI 與其他法規相關約佔 18%,而資料處理與分析相關則約佔 12%。

以下為各評鑑主題的核心重點:

  • 人工智慧概念 (AI Concept)
    • AI 定義與發展史: 需了解 AI 的基本定義與分類,以及其發展歷程中的關鍵事件與人物,例如圖靈測試、達特茅斯會議、AI 寒冬、IBM 深藍等。
    • AI 治理與倫理 (Responsible AI): 強調 AI 應具備公平性、可解釋性、透明性、隱私保護與問責制,以避免偏見與歧視。這也包括理解在「負責任 AI」中,各方利害關係人(如開發者、使用者、政府)應承擔的責任歸屬。
    • 國內外相關政策法規: 熟悉歐盟 AI 法案 (EU AI Act) 的核心目的、風險導向原則、四類風險等級(不可接受、高風險、有限制風險、最小風險),並能辨識其在不同應用情境(如聊天機器人、預測行為、金融信用評分、內部臉部辨識、語音助理)中的歸類與相應罰則。此外,也應掌握台灣相關法規,如《公部門 AI 應用參考手冊》與《金融業運用人工智慧(AI)指引》中的核心原則,包括對基本權利的尊重、漸進導入、知情原則、人類監督,以及避免偏見與歧視的相關要求。
    • AI 偏見 (AI Bias): 理解 AI 偏見的成因(例如訓練資料不平衡),以及如何透過資料前處理、模型測試與檢查等方法來降低偏見。
  • 資料處理與分析概念 (Data Processing & Analysis)
    • 資料基本概念與來源: 區分不同的資料型態(如數值型、文字型、圖像型、布林型)與結構(結構化、非結構化、半結構化)。熟悉大數據的 5V 特性(Volume 大量性、Velocity 高速性、Variety 多樣性、Veracity 真實性、Value 價值)。
    • 資料整理與分析流程: 理解資料收集、清理(處理缺失值、重複值、錯誤資料、異常值)、轉換(格式轉換、標準化、特徵工程)以及分析與呈現(資料視覺化相關圖表應用)的步驟與重要性。
    • 資料隱私與安全: 了解 GDPR 和 CCPA 等國際資料隱私法規,以及加密技術、差分隱私技術和個人識別資訊(PII)移除與去識別化的概念。
    • 資料儲存架構: 理解關聯式資料庫、資料湖與資料倉儲等不同儲存架構的主要特性與用途。
  • 機器學習概念 (ML Concept)
    • 機器學習基本原理與目的: 掌握機器學習的定義、三大類型(監督式學習、非監督式學習、強化學習)及其應用場景,並了解半監督式學習與人類回饋強化學習 (RLHF) 的流程與應用。
    • 核心流程: 包括數據處理、模型訓練、模型評估與優化。
    • 模型效能評估: 熟悉常用的評估指標,例如 ROC 曲線/AUC、混淆矩陣(True Positive, False Positive, True Negative, False Negative)、MSE/MAE 和 F1 分數。
    • 模型優化與問題: 理解過擬合 (Overfitting) 與欠擬合 (Underfitting) 的成因與影響,以及正則化(如 L1、L2 正則化和 Dropout 技術)、偏差與變異 (Bias & Variance)、交叉驗證 (Cross-Validation) 等技術如何防止過擬合並提升模型的泛化能力。
    • 深度學習 (DL): 了解其基本原理(如反向傳播、梯度下降),主要架構(如卷積神經網路 CNN、循環神經網路 RNN 與長短期記憶網路 LSTM),以及 Transformer 的核心技術「自注意力機制 (Self-Attention)」與大型語言模型 (LLM) 的基本概念(如 GPT 系列)。
    • 生成式模型: 了解生成對抗網路 (GAN)、變分自編碼器 (VAE) 與擴散模型 (Diffusion Models) 的原理與應用(如圖像生成)。
    • 自然語言處理 (NLP): 掌握文本預處理(如分詞、詞幹提取、詞形還原)、詞嵌入、常見 NLP 任務(如情感分析、命名實體識別、NLU/NLG),以及與 LLM 相關的提示工程 (Prompt Engineering)、檢索增強生成 (RAG)、模型微調 (Fine-tuning) 等。
    • AI 安全與倫理 (攻擊與防禦): 了解常見的攻擊手法,如提示注入攻擊 (Prompt Injection Attack),以及相應的防禦措施。
  • 鑑別式 AI 與生成式 AI 概念 (Discriminative AI & Generative AI Concept)
    • 基本原理、運用技術測試與驗證、目的與特性: 理解兩者的核心目的,其中生成式 AI 最核心的能力是生成新的、原創的內容。
    • 整合應用: 了解它們在電腦視覺 (Computer Vision)(如圖像分類、物件偵測、自動駕駛)、語音辨識、生成技術等領域的應用場域與情境,以及如何進行整合應用。

iPAS AI 應用規劃師 (初級) - 科目二: 核心重點與知識點分析

根據iPAS AI應用規劃師初級能力鑑定第一場 (03/22) 與第二場 (05/03) 的考試分析,科目二「生成式 AI 應用與規劃」的出題分佈大約為:生成式 AI 應用領域與工具使用佔約 50%、No code / Low code 概念佔約 30%、生成式 AI 導入評估規劃佔約 20%

以下為科目二各評鑑主題的核心知識點分析:

  • No code / Low code 概念
    • 基本概念與定義:理解 No code 指無需編碼、透過視覺化使用者介面和拖拉式操作進行應用開發;而 Low code 則結合視覺化開發與少量程式碼,保留客製化彈性.
    • 優勢與限制:掌握 No code / Low code 的理論知識及其在實際應用中的優缺點。其優勢包括降低 AI 應用門檻、加速原型設計和快速建構智能流程. 然而,它們可能受限於功能彈性、模型可調性、資料存取權限和部署自由度等.
    • AI 民主化:了解 No code / Low code 平台如何將 AI 技術普及至非技術人員與一般大眾,從而促進 AI 的公平應用.


    • 資料隱私與安全
      • 個人識別資訊 (PII) 與去識別化 (De-identification / Anonymization):理解 PII 的定義(如姓名、身分證號碼、電話)以及去識別化(移除或模糊 PII,如匿名化和假名化)的技術與目的,以符合資料隱私法規(如 GDPR、CCPA)並降低 AI 訓練風險.
      • 加密技術 (Encryption Technology):了解其將原始資料轉換為密文,保護敏感數據在儲存與傳輸過程中不被未授權者讀取的作用.
      • 差分隱私技術 (Differential Privacy):了解其在統計查詢或機器學習中注入隨機噪音,以保護個人隱私的方式.
  • 生成式 AI 應用領域與工具使用
    • 應用類型與常見工具:生成式 AI 的應用類型廣泛,包括文本、音樂、圖像、影片和程式碼生成. 需熟悉常見的工具,例如 ChatGPT、SUNO (AI 音樂生成)、DALL-E (文字轉圖像) 和 Midjourney (AI 圖像生成),以及 GitHub Copilot (程式碼生成). 此外,也要了解 OpenAI API 的應用.
    • 新發布的 AI 工具:特別關注 2025 年新發布的 AI 工具,例如 Claude、Deepseek、Gemini 2.0、Hugging Face、Perplexity 和 NotebookLM 等.
    • 台灣相關 AI 平台:了解台灣本土的 AI 平台,如 台灣 AI 雲 (TWCC)、TAIWAN AI RAP 平台 和 國科會可信任 AI 對話引擎 (TAIDE).
    • 提示工程 (Prompt Engineering):理解其應用與目的,即透過設計和優化提示詞 (Prompt) 來引導生成式 AI 輸出精確且有用的結果. 提示工程涉及語意引導、格式控制和多回合互動策略.
    • 風險與防禦:了解與提示工程相關的風險,例如 提示洩漏 (Prompt Leakage) 和 提示注入攻擊 (Prompt Injection Attack),以及相應的防禦措施.
    • 檢索增強生成 (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 RAG):理解其結合檢索系統與生成模型的原理,即在生成回應前先從外部知識庫中擷取相關資訊,從而提升回答的準確性和事實性. 掌握 RAG 與模型微調 (Fine-tuning) 的比較,例如 RAG 在即時性和彈性方面的優勢.
    • AI Agent (人工智慧代理人):了解其具備自主感知、決策與執行任務能力的核心功能,能完成多步驟任務並提升 AI 行動力.
  • 生成式 AI 導入評估規劃
    • 導入評估
      • AI 導入通常遵循五個步驟.
      • 進行技術或工具效能評估、選擇適用解決方案、執行成本效益分析,並考慮 AI 代理的應用.
      • 可行性評估 (Feasibility Assessment):在專案初期評估 AI 專案在技術、時間與資源上的可執行性,以確保專案能夠順利落地 [B041, 284].
      • 概念驗證 (Proof of Concept, PoC):在正式部署前,以小規模實驗來驗證 AI 模型的可行性與效益,從而降低風險和資源浪費.
    • 導入規劃
      • 包括目標設置、資源分配、導入策略、因應措施和測試等環節.
      • 實施與營運的建議順序為:專案落地 → 模型監控與重新訓練 → AI 加值擴散.
    • AI 風險管理
      • 生成式 AI 倫理風險:關注如數據偏見 (Data Bias) 與幻覺 (Hallucination) 等問題.
      • 資料安全隱私與合規性:確保符合 GDPR、CCPA 等資料隱私法規.
      • 風險影響:建立風險辨識、評估、緩解與監控機制至關重要.
    • 模型部署與監控
      • 地端 (On-premise) 與雲端 (Cloud) 部署:理解兩者在資安、成本、擴展性上的差異和選擇考量.
      • 邊緣運算 (Edge Computing):了解其降低延遲、實現即時反應的優點.
      • 模型封裝 (Model Packaging) 與容器化技術 (Containerization, e.g., Docker):確保模型部署的可攜性和可重複性.
      • MLOps (Machine Learning Operations):涵蓋 AI 模型訓練、部署和監控的全生命週期管理.
      • 性能指標監控:持續監測模型的精確率、召回率、F1 分數等關鍵性能指標.
      • 資料飄移 (Data Drift) 與概念飄移 (Concept Drift) 偵測:理解模型效能下降的常見原因(輸入資料分佈或標籤意義改變).
      • 模型再訓練 (Model Retraining):應對資料或概念飄移的常見策略.
      • 持續整合/持續交付/持續部署 (CI/CD/CD):透過自動化程式碼整合、測試與部署流程,確保穩定性.


個人整理資料,僅供參考, 實際依官方文件內容為主.


免責聲明

本資料為個人自行整理之學習筆記,僅供學習參考之用。內容並非官方正式文件,亦不構成任何形式之考試建議或保證。本筆記所涉資訊、題型、知識點與觀點,均可能與官方發布有所出入,請使用者自行判斷其適用性。

所有資料之正確性與完整性應以iPAS AI應用規劃師 官方網站與公告資料為準。準備考試時,建議以官方所提供之「考試簡章」、「評鑑範圍參考」、「樣題集」、「科目學習指引」等正式資源為主要依據。

使用者如依本資料進行準備或學習,須自行承擔相關風險,作者不負擔任何直接或間接之損失或責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CChen的AI學習分享
1.9K會員
269內容數
關於學習經驗分享, 學習心得, 學習方法與資料整理. 1.已取得2024年 iPAS 淨零碳規劃管理師初級合格 2.已取得2024年 iPAS 食品品保工程師初級合格 3.已取得2025年 資策會 生程式AI能力認證合格 4.已取得2024年 iPAS AI應用規劃師初級合格
2025/07/18
嗨 我是CCChen 分享目前已知的 AI 相關訊/活動/課程 連結整理 , 供大家參考: 單位名稱: 經濟部產發署 內容: iPAS 產業人才評鑑官網 (AI應用規劃師) 連結: https://www.ipas.org.tw/AIAP   單位名稱: 經濟部產發署 內容: 
2025/07/18
嗨 我是CCChen 分享目前已知的 AI 相關訊/活動/課程 連結整理 , 供大家參考: 單位名稱: 經濟部產發署 內容: iPAS 產業人才評鑑官網 (AI應用規劃師) 連結: https://www.ipas.org.tw/AIAP   單位名稱: 經濟部產發署 內容: 
2025/07/12
嗨 我是CCchen 分享我的新創立YouTube頻道 藉由相關考試學習分享影片說明 讓大家能更了解考試內容與重點: 歡迎大家追蹤與訂閱 第一部影片已上傳頻道: 影片連接: https://youtu.be/JyrELLBBoNM?si=fTlhq62J9nmnzyh
2025/07/12
嗨 我是CCchen 分享我的新創立YouTube頻道 藉由相關考試學習分享影片說明 讓大家能更了解考試內容與重點: 歡迎大家追蹤與訂閱 第一部影片已上傳頻道: 影片連接: https://youtu.be/JyrELLBBoNM?si=fTlhq62J9nmnzyh
2025/07/04
嗨  我是CCChen 本篇文章提供” iPAS AI應用規劃師 初級  2025學習整理” 這是我從3月份~6月份, 經歷2場實際AI初級考試的學習文章 彙整成總攬, 供大家學習參考 順序是由舊而新排列, 越後面越接近實際考試的考古題整理.   AI學習: 經濟部產發署~產業AI種子三
2025/07/04
嗨  我是CCChen 本篇文章提供” iPAS AI應用規劃師 初級  2025學習整理” 這是我從3月份~6月份, 經歷2場實際AI初級考試的學習文章 彙整成總攬, 供大家學習參考 順序是由舊而新排列, 越後面越接近實際考試的考古題整理.   AI學習: 經濟部產發署~產業AI種子三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目前我們已經有資料集在 AI說書 - 從0開始 - 103 ,必要的清理函數在 AI說書 - 從0開始 - 104 ,現在把它們湊在一起,如下: # load Eng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目前我們已經有資料集在 AI說書 - 從0開始 - 103 ,必要的清理函數在 AI說書 - 從0開始 - 104 ,現在把它們湊在一起,如下: # load Eng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Transformers for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and Computer Vision, 2024 這本書中講 Trainin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Transformers for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and Computer Vision, 2024 這本書中講 Trainin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目前我們已經完成: Single-Head Attention 數學說明:AI說書 - 從0開始 - 52 Multi-Head Attention 數學說明: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目前我們已經完成: Single-Head Attention 數學說明:AI說書 - 從0開始 - 52 Multi-Head Attention 數學說明:
Thumbnail
為了充分發揮AI的潛力,我們必須深入瞭解其運作模式和思考邏輯,並學會與AI對話的技巧。《ChatGPT提問課,做個懂AI的高效工作者》這本書提供了豐富的實例,讓讀者更容易學會如何提出精準的問題,並享有提問課程的閱讀回饋。這對於想成為懂AI的高效工作者的人來說,是一本值得一看的書。
Thumbnail
為了充分發揮AI的潛力,我們必須深入瞭解其運作模式和思考邏輯,並學會與AI對話的技巧。《ChatGPT提問課,做個懂AI的高效工作者》這本書提供了豐富的實例,讓讀者更容易學會如何提出精準的問題,並享有提問課程的閱讀回饋。這對於想成為懂AI的高效工作者的人來說,是一本值得一看的書。
Thumbnail
AI 相關的內容每天都非常多,有聽過很多人因此感覺到焦慮,怕錯過了最新資訊就會趕不上,這篇內容會跟大家詳細的分享我自己的學習方法和經驗,並且會在最後分享一些我的學習資訊來源。
Thumbnail
AI 相關的內容每天都非常多,有聽過很多人因此感覺到焦慮,怕錯過了最新資訊就會趕不上,這篇內容會跟大家詳細的分享我自己的學習方法和經驗,並且會在最後分享一些我的學習資訊來源。
Thumbnail
AI不僅能生成寫作範文,還能設計出符合教學目標的工作紙,分擔老師日常繁重的工作。
Thumbnail
AI不僅能生成寫作範文,還能設計出符合教學目標的工作紙,分擔老師日常繁重的工作。
Thumbnail
在學習描寫文的過程中,將思維視覺化是一個重要的教學策略。通過使用AI生成圖片功能,教師能夠幫助學生將抽象的描述轉化為具體的圖像。
Thumbnail
在學習描寫文的過程中,將思維視覺化是一個重要的教學策略。通過使用AI生成圖片功能,教師能夠幫助學生將抽象的描述轉化為具體的圖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