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冷淡的留言,其實是想被看見》
第六章:我還在,但你還會回來嗎?
那天之後,他們沒有再見面。
Zoe 依然偶爾傳來限時動態。
街角的咖啡杯、貓咪在書桌上的照片、一張散步時拍到的落葉。
每一張圖都像是封面設計精美卻沒附上內頁的明信片,看得見風格,看不見情緒。
林韋翔沒有立刻回訊息,他以為對話可以自然延續。
但三天過去、五天過去,對方沒有主動開話題。
他回過一兩則限動,但只有被已讀,沒有回應。
他不是沒經歷過「已讀不回」,社群上他也演過那種「誰先主動誰就輸」的遊戲;只是這次,他不確定是不是遊戲,也不確定自己是不是輸了。
第七天,他傳了一張書頁給她,是那本他們在書店一起買下的《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
書上那句話寫著:「我們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孤島上,等待那艘不確定會不會靠岸的船。」
他附上一句訊息:「我翻到這頁的時候,想起妳。」
但這一次,她連已讀都沒有。
他開始懷疑:是不是自己說錯了什麼?是不是上次見面,他顯得太拘謹、太笨拙?
是不是她其實沒有那麼喜歡現實裡的他,只是不想直接說破?
他開始頻繁打開 Messenger,有時是深夜醒來,有時是在捷運上,手機握在手裡,螢幕一亮,他就條件反射地期待是她的回覆。
可每次都只是工作通知、快遞簡訊、或一條「好友動態更新」的冷冰冰提醒。
他不是沒有自尊,也不是不能接受「只是朋友」的關係。
但他受不了的是那種——
「我還在等待,而你早就轉身離開」的沉默。
第十天,他終於鼓起勇氣傳了一句話:「妳還好嗎?如果不方便聊天,沒關係。但我會在這裡。」
這句話,他打了又刪,刪了又改,最後決定不再計算回報,只是想讓她知道——他還在。
這一次,他終於等到了回覆。
晚上十一點多,螢幕亮起,是 Zoe 的訊息:
「抱歉,這幾天我在處理一件很混亂的家務事。不是不想回,只是怕一開口,就要解釋很多我還不想面對的東西。」
他看著這段文字,沒有立刻回。
他感覺得到她話裡的疲憊,甚至不是為了他而解釋,而是為了不讓這段對話被誤會成「推開」。
過了一會,他只回了一句:「謝謝妳願意告訴我。妳不需要解釋,但我會在這裡,等妳想說的那天。」
那一刻,他心裡忽然很安靜。
不是因為知道她會回來,而是他終於不再需要靠回覆來證明自己被重視。
隔天早晨,Zoe 傳來一張相片。
是她陽台上的一盆枯掉一半的吊蘭,葉子乾黃、葉梗下垂。
底下只有一句話:「它這兩週快死了,我差點也想放棄。但我今天幫它換了水、剪了爛根。」
林韋翔看著那張圖,忍不住笑了,他知道那不是在說植物。
以上故事為虛擬情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