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剛看ep1時,我以為這是一部雙胞胎互換人生的爽劇,但看下去才知道,這部劇真正想傳達的,是一種更溫柔的主題:你不用換種活法、不用變成別人,你已經做得很好了。
這部劇珍貴的地方,是它不急著讓角色們解決問題或是成為更好的自己,而是透過了身份互換,讓他們看見彼此的難處,也看見自己的某種自我厭惡,總是對別人比對自己好,但其實自己也已經很努力的在活著了。
「如果一頭鹿為了躲避獅子而逃跑,它就變成了垃圾嗎?」
我非常喜歡且感觸很深的部分是,當未知在房間封閉了很久,她的外婆沒有讓她趕快振作起來,而是輕聲對她說道:
「你是為了活下去才躲起來的。」
「如果一頭鹿為了躲避獅子而逃跑,它就變成了垃圾嗎?」
這兩句話徹底擊中了我。太多時候,我們活在那些「應該」裡:應該堅強、應該樂觀、應該奮力面對。但外婆的話提醒我,那些逃跑、退縮、崩潰的時刻,其實並不代表脆弱,而是一種求生本能,是在極限狀態下還願意活下來的勇氣。
我自己就是,在異國生活、面對求職壓力的這段日子裡,生活像被什麼卡住了一樣。每天可能看起來正常、平凡,心裡卻早就快撐不住了。當我躲起來的時候,外表還維持著日常的樣子,心裡卻一邊逃避、一邊責怪自己:「怎麼什麼都做不好?」「是不是太軟弱了?」
但現在,我想試著對自己說:你不是廢物,你只是正在努力撐著。我們不是不夠好,有時候反而是太用力了,所以需要一段時間,回到洞穴裡,喘口氣、療傷,才能再次出發。
我也害怕那些期望
看這部劇時,常常發現自己跟劇中角色有很多共鳴的部分,像是:
像未來一樣,我也很害怕來自家人的期望。好像我應該什麼都做得好,好像我就是那個「會成功」的孩子。這種被賦予的形象,讓我有點故障了。因為我知道,自己其實沒有那麼厲害,也不是永遠能撐得住。
像未知一樣,當一件事看起來太困難,我會下意識地選擇不去嘗試。好像只要不開始,就不用承擔「失敗」的風險,也比較不會丟臉。但其實,我也知道不嘗試,本身就是一種失敗的方式。
我現在仍然常常想逃避那些讓我焦慮、讓我覺得「可能會輸」的事。因為一旦開始,就得面對「萬一不夠好」的恐懼,面對被證明「其實我沒有想像中那麼強」的瞬間。
但也是這部劇提醒我:就算只是還願意去「想做點什麼」,那已經是一種勇敢了。在壓力底下還願意相信「我想改變」、在害怕裡還願意保留一點點行動的火苗,這都是努力活著的證明。
在未知中找到前進的勇氣
但這部劇最美好的地方,就是它讓我們看見:每個人最後都向前邁進了。
未來選擇離開讓她痛苦的職場,回到鄉下接手草莓園;未知走出房間,重新面對世界;昊洙也找到了屬於自己的道路。他們都沒有變成「完美的人」,但他們都選擇了相信自己內心真正想做的事。
在這個什麼都在教人要成功、要自我成長的時代,《未知的首爾》告訴我們一個非常簡單而珍貴的道理:你已經做得很好了。
我們不用活成別人,也能很好。我們不用解決所有問題,也不用變得完美。有時候,光是願意繼續活下去,就已經是很了不起的勇氣了。
因為「昨天已經過去,明天尚未到來,今天仍是未知」,而在這個未知中,我們總會慢慢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