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年中最熾熱的一天,我帶著我的好奇心走進北美館,參觀來自冰島-丹麥藝術家奧拉弗・埃利亞松(Olafur Eliasson)的「你的好奇旅程」個展。這是預計為期三年(2024~2026)巡迴五座城市的巡迴展覽,台北北美館作為第三站,是規模最大的。
印象最深刻的三件作品:
《美》(1993)-
幽暗空間的光線、水霧及人們的視角交織出層層疊疊彩虹光,那感覺像是夏日午後突如其來的小雨,也像是空氣裡出現的一點詩意。


《單色房間》(1997)-
整個展區籠罩在單一頻率的黃光中,所有人的色彩彷彿都被抽離,只剩灰階與強烈的明暗對比。視覺上受到的衝擊,卻也因此更注意到彼此的動作與神情。


《被活動定義的物體(當時)》(2009)-
頻閃燈規律閃爍,使噴泉水流看起來瞬間凝固在空中,那一刻,「靜」與「動」的界線,好像被重新定義了。


這次展覽共展出藝術家跨越逾 30年的 17件代表作,涵蓋裝置、繪畫、雕塑與攝影等多樣媒材,呈現出他自 1990年代至今以來的思考與創作旅程。
而讓我玩得最盡興的,是以下兩件作品:
《苔蘚牆》(1994)-
為了看看那面苔蘚牆是否真的活著,我不自覺地深呼吸了好幾口氣,也順便練習了一下「美姿美儀」拍走秀影片。(笑)

《多重影子屋》(2010)-
多色光源與投影的交錯運作,創造出錯位而繽紛的多重剪影。觀眾成了主角,影子在牆上開出一場五光十色的舞會,大人小孩都玩得不亦樂乎。

最後放一張展場入口處的簡介:

我是這麼想,生活處處皆藝術,人也可以是一件藝術品,只要我們保持著好奇心去感受,去覺察,與世界連結,就會不斷地發現並創造,活出自己的專屬藝術。
算算這 17件作品,我只拍到 16件,
那另一件跑去哪兒呢?
我也只能帶著我的好奇心繼續走上自己的人間之旅。
或許第 17件作品,是我還沒發現的:
不在展場裡,在日常裡。
於2025/7/22 Tue. 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