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去仰賴化學合成的藥品雖快速見效,卻屢見嚴重副作用,相較之下,植物藥以天然分子、溫和機制、逐步作用優勢,逐漸成為兼顧療效與安全性的黃金解方,美國藥廠禮來(LLY.US)旗下的百憂解作為憂鬱症市場代表性藥物,上市逾40年,銷售遍及全球,卻也被廣泛質疑副作用風險,包括癲癇發作、胃腸出血,甚至導致25歲以下患者自殺傾向上升,終於在2024年底停產走入歷史,象徵傳統化學抗憂鬱療法邁向終章,製藥企業紛紛轉向低毒性、更安全的植物處方,期望成為慢性精神疾病治療的新標準。
順應這股變革,美國罕病新藥研發公司AiBtl BioPharma選定中藥材「遠志」為關鍵原料,利用專利製程技術提煉具高活性的新型植萃藥劑,聚焦於重度憂鬱症(MDD)與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臨床應用,該植物藥成功通過美國史丹佛大學醫學中心第二期臨床試驗,並取得美國專利認證,第三方鑑價機構估值達6.67億美元,根據Grand View Research報告,2030年全球ADHD藥品市場規模將突破310億美元,MDD市場規模更高,達1300億美元;母集團ABVC執行長Uttam Patil接受華爾街專訪時明確表示,AiBtl開發的植物型精神藥,是全球首項療效穩定且無自殺副作用的候選新藥,有潛力改寫精神醫療市場規則。
AiBtl新藥的技術來源是一場台灣價值實踐的典範,關鍵成分遠志,技轉自醫藥工業技術發展中心,由ABVC集團取得技術轉授,遠志並非台灣本土藥材,為保留供應優勢,ABVC選擇在地生產,首先於集團專屬實驗室進行種源選育與初步繁殖,再規劃將胚株移植至南投埔里,打造專屬中草藥孵化農場,該基地未來全面負責種植與採收,讓台灣從單一研發角色轉化為全球植物藥關鍵供應鏈,透過農地活化與產業升級雙軌並進,將植物藥技術落實為全球醫療產品,為台灣醫藥產業開啟一條具競爭力的康莊大道。ABVC集團布局植物新藥發展,已完成從研發、原料、製造到國際註冊的產業一條龍整合,AiBtl掌握遠志核心技術,擁有原料種源、生物活性萃取專利、臨床應用配方及完整知識產權,從源頭建立專利萃取技術平台,串聯史丹佛臨床研究成果,再結合美國FDA認證製藥廠Biokey執行CDMO製造,確保從植物培育、藥物製劑到國際市場上市流程無縫銜接,這樣的模式不僅加快時程,更鞏固全球授權與產品出口優勢,敦促商業化與產業主權全面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