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戰神陳澄清-智將等級的義勇軍首領(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西元1862年(清朝同治元年),台灣爆發了一場歷時最久、時間長達三年的民變-戴潮春事件。

當時戴潮春勢力以及支持戴潮春的陣營,選擇以「紅旗」作為標幟,而清朝官府以及支持官府的陣營,則豎立「白旗」作為標幟,可說是台灣史上最早的紅白大賞(?)

在白旗陣營中,有一位非常厲害的人物,他雖然是民間人士,但不論是運籌帷幄、行軍作戰、出謀劃策,都頗有大將之風,並多次帶領鄉勇打敗紅旗軍,這位人物就是陳澄清。

陳澄清,小名貺(ㄎㄨㄤˋ),嘉義塗庫人。

貺這個字是贈與、賜與的意思,推測應該是因為他的父母得到這個小孩很高興,像是老天爺送給他們的禮物一樣,所以才將他的小名取叫陳貺。

塗庫就是今天的雲林土庫,當時清朝還沒有劃設雲林縣(雲林縣是清朝光緒年間才設置的),所以當時的雲林是被劃分在嘉義縣轄區內(為了方便閱讀並避免誤會,以下都稱雲林、土庫)。

陳澄清這個人,個性堅毅,處事果決,並結交了朋友十餘人,這些朋友勇敢且有義氣,平時可以互相照應,緊急時刻也能夠互相依靠,陳澄清對待他們就如同兄弟一般。

東瀛紀事:「澄清小名貺,塗庫人,性明決,知兵任戰。有友十餘人,皆勇敢有氣,緩急可恃,澄清待如手足。」
戴案紀略:「土庫街有五品銜義首陳澄清者,富而俠,識見逾常人。」
台灣通史:「陳澄清,小名貺,嘉義塗庫人。性明毅,遇事果斷。有友十餘人,皆勇敢負氣,緩急可恃,遇之如手足。」

畢竟陳家是土庫的地方大族,陳澄清不但家裡有錢,加上本身的豪俠個性,自然而然會結交到許多相同特質的朋友,並成爲地方上的領袖。

話說戴潮春起義後,紅旗軍勢如破竹攻下彰化城,緊接著進軍雲林,接連攻下許多村莊,而陳澄清選擇起兵對抗紅旗軍。

想要起兵,前提是要有軍隊,但陳澄清出身民間,哪來的軍隊可以對抗戴潮春勢力呢?

既然沒有軍隊,就自己籌組一支軍隊吧。

前面提到過,陳家是土庫大族,陳澄清家裡有錢,又是地方領袖,索性發揮自己的影響力,並號召當地鄉里群眾、左鄰右舍,共同組成了一支約六、七十人的義勇軍,而由陳澄清擔任這支土庫義軍的首領(史書用語簡稱為「義首」)。

這種義勇軍,其實就是清治時期很常見的鄉勇、莊勇,或是說團練,所謂鄉勇、莊勇、團練,通常會由地方領袖號召當地鄉里、村莊的民眾組成,平時可以守望相助、維護治安,戰時則可以對抗敵軍、保衛鄉里,性質就類似於現代的民兵,因為不是政府的正規軍,所以稱之為「勇」(正規軍才會稱爲之「兵」),不過史書有時候不會分那麼細,而是通稱為「兵」。

筆者推測,或許陳澄清平時就有在組織鄉勇了,前面提到的他那十幾個朋友,或許就是鄉勇裡的成員也說不定。只是現在紅旗軍勢力龐大,平常組織的鄉勇人數還不夠,所以才要招募更多的民眾加入。

有了軍隊還不夠,打仗還必須要有足夠的糧食、武器,同時也要進行防禦工事。

這點也不用擔心,因為陳澄清早在戴潮春事件爆發前,就已經開始超前部署了。

當時淡水縣、彰化縣發生械鬥(又發生械鬥了,不意外),加上陳澄清已暗中偵查得知戴潮春想要起事的消息,所以就開始在住家竹圍外建築土牆、開鑿濠溝、打造砲台、佈置竹釘,同時還準備了長達三年份的米、鹽、食物,並在周圍田園栽種地瓜、竹筍,以備不時之需。

東瀛紀事:「偵戴逆有異謀,遂於所居竹圍外,築垣掘濠,造炮樓,布竹釘,聚米鹽食物,作三年蓄。左近田園皆種地瓜,插山箐,以防不給。」
台灣通史:「當是時中原俶擾,淡、彰亦分類械鬥,有司畏葸,莫敢辦。澄清隱憂之,乃於所居竹圍外築垣鑿濠,建砲壘、佈竹釘、聚米鹽食物,為三年蓄。左右田園悉種番薯栽山菁,以防不給。」

戴潮春事件爆發後,陳澄清就繼續進行防禦計畫,下令附近鄉村多種地瓜(到底是多愛吃地瓜?)(地瓜就好種又營養啊!),並在周圍要害之地及路徑建築土牆,設置刺竹欄杆、陷阱土坑、雞爪釘等防禦設施及障礙物,同時也在家中屯積了數千石的糧食,並備妥充足的火藥、軍械。

戴案紀略:「當戴逆初倡亂時,澄清即令附近鄉村多種地瓜,所有要害路徑皆築土牆,密排莿竹、陷坑、蒺藜皆遍;且於家中積粟數千石,火藥、軍械充足。」

(PS.補充說明一下,這邊提到的「蒺藜」,其實就是雞爪釘,因為形狀與植物蒺藜相似,所以古代才會稱之為蒺藜)

這樣應該很穩了吧?深謀遠慮的陳澄清覺得還不夠,畢竟紅旗陣營聲勢浩大,光憑土庫義軍尚無法與之抗衡,為了避免陷入孤立無援的窘境,陳澄清又聯合了埔姜崙(雲林褒忠)、鹽水港等地的義軍,彼此互相照應。

當時埔姜崙的義勇軍首領是客家人劉豐慶,他是當地的生員(秀才),經常資助鉛藥給陳澄清,並經常與陳澄清並肩作戰,是個非常carry的好戰友。

誰說清朝時期的閩南人跟客家人只會械鬥,陳澄清是閩南人,劉豐慶是客家人,還是可以互相團結合作的!

就這樣,陳澄清成功地將土庫當地以及周邊各地的村莊串聯、團結起來(史書用語稱為「聯莊」),陳澄清擔任聯莊首領,附近數十個村莊都將其視為長城,相當倚重他。

東瀛紀事:「及事發,倡言拒賊,事事皆辦。於是附近粵莊暨鹽水港聯莊固守,皆倚以為重焉。」
戴案紀略:「於是附近數十莊倚陳為長城,相為犄角。」

陳澄清的聯防策略可謂非常成功,當時整個土庫安穩如初,當地民眾依然可以安穩過生活,甚至還有外地人前來避難,生意更是比平常加倍熱鬧,絲毫不受戴潮春事件影響。

戴案紀略:「故土庫街安堵如故,且有外來避亂者;生理比常時倍加鬧熱。

而陳澄清作為聯莊大統領,也發揮了他的管理能力。他頒布法規,禁止賭博,如果有年輕人遊手好閒、好吃懶惰,必定苦口婆心加以勸導,同時他也做到了公平執法,有功必賞、有過必罰,所以大家都對他充滿敬畏,不敢違規。

戴案紀略:「陳之頒約鄉人,首先禁賭。有少年游惰者,必苦言勸導。聯莊規則,有功必賞、有過必罰。故遠近之人咸敬憚之,莫敢違其節制者。」

陳澄清做足了準備,現在軍隊有了、糧食有了、武器有了、援軍有了,連制度都建立起來了,可以與紅旗軍決戰了。

時間來到了1862年7月,陳澄清的義勇軍正式派上用場。

當時台灣鎮總兵林向榮駐軍雲林斗六,陳澄清就擔負起了運糧大任,並多次與紅旗軍交戰,最高紀錄是「一天七次」,也就是曾在一天內與敵軍交戰七次,並三度襲擊敵營,斬殺敵軍百人,林向榮為此嘉獎陳澄清的功勞,賜予他五品官銜及名馬、珍寶,相對的,紅旗軍也因此對陳澄清恨之入骨。

戴案紀略:「當林鎮之困於斗六,澄清輒為運糧。又時引兵與賊戰,嘗一日襲賊營三次,殺賊百級;故賊人恨之次骨。」
台灣通史:「同治元年秋七月,臺灣鎮林向榮駐軍斗六,檄澄清運糧。嘗一日七戰,三襲敵營。向榮嘉之,錫五品銜及名馬珍物。」

不過好景不常(對白旗陣營來說啦),林向榮犯了個嚴重的錯誤,他選擇率軍進入斗六城中駐紮,結果反被數萬紅旗軍包圍,城外的糧道要地也都被紅旗軍佔據,林向榮就這樣被圍困於城中​。

雖然各路白旗義勇軍試圖運糧支援,但糧道都被紅旗軍佔據了,在紅旗軍的嚴密防守之下,各路白旗義勇軍也只能無功而返。

至於陳澄清呢?陳澄清不愧是陳澄清,他所率領的義勇軍,依然成功殺出血路,屢次將米糧運送到林向榮的軍營,可說是白旗陣營中唯一送糧成功的。

不過紅旗軍也不是吃素的,既然你陳澄清那麼厲害,那我們就用更高規格來防守你,就這樣,陳澄清在紅旗軍更加嚴密的防守之下,也無法順利運糧了。

東瀛紀事:「十舍娘庄、烏瓦磘庄為糧道往來要地,賊並力攻而據之,惟塗庫義首陳澄清殺開血路,屢運米到營,賊防之尤密,遂不能達。」
東瀛紀事:「七月,總兵林向榮駐師斗六,澄清數為運餉,嘗一日七戰,三襲賊營,林鎮獎以五品銜及名馬珍物。迨官軍移入土城,要害為賊所據,而餉始難達矣。」

而困在城中的清軍,在苦等不到糧食的情況下,只能將草根、樹皮、龍眼核、鞋皮混在一起煮來吃(有夠慘),最終紅旗軍攻入城中,清軍全軍覆沒,林向榮本人則是吞藥自盡。

紅旗軍攻陷斗六後,想起了那個令他們恨之入骨的陳澄清,所以下一站,決定進攻土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禾羌的歷史研究室
0會員
5內容數
三國歷史、臺灣歷史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第二次國共內戰發生於1945年至1950年間,是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為爭奪中國的統治權而爆發的內戰,內戰直接導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及兩岸分治的現狀。中國抗日戰爭結束前後,國共間的衝突一直持續。
Thumbnail
第二次國共內戰發生於1945年至1950年間,是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為爭奪中國的統治權而爆發的內戰,內戰直接導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及兩岸分治的現狀。中國抗日戰爭結束前後,國共間的衝突一直持續。
Thumbnail
本文將敘述臺灣從戒嚴到解嚴、獨裁到民主化的整個過程,以歷任總統和政治人物為主軸,文章紀念和肯定李元簇先生對臺灣政治民主化的重要貢獻。
Thumbnail
本文將敘述臺灣從戒嚴到解嚴、獨裁到民主化的整個過程,以歷任總統和政治人物為主軸,文章紀念和肯定李元簇先生對臺灣政治民主化的重要貢獻。
Thumbnail
三、台灣威權到民主 「鑑往時空:...中間一根如陽具勃起聳立的總統府,龜頭上插的中華民國國旗搖搖欲墜。刺鐵絲網的蛇籠,與隔離群眾的拒馬,有如荊棘構成的圍牆,盤繞在總統府的四周。蛇籠與拒馬後方,更見荷槍實彈的警察與憲兵,有如面臨大敵將臨般的圍成人牆。...總統府前寬闊筆直的凱達格蘭大道,恰如烽火漫燒
Thumbnail
三、台灣威權到民主 「鑑往時空:...中間一根如陽具勃起聳立的總統府,龜頭上插的中華民國國旗搖搖欲墜。刺鐵絲網的蛇籠,與隔離群眾的拒馬,有如荊棘構成的圍牆,盤繞在總統府的四周。蛇籠與拒馬後方,更見荷槍實彈的警察與憲兵,有如面臨大敵將臨般的圍成人牆。...總統府前寬闊筆直的凱達格蘭大道,恰如烽火漫燒
Thumbnail
2011建國百年回首紀行(五)中華民國的起點:武昌起義(武漢市)     中華民國建國百年是值得歡慶的大事,畢竟中華民國篳路藍縷,大陸時期歷經軍閥割據、對日抗戰、國共內戰,終日風雨飄搖,直到退守台灣才站穩腳跟,綿延國祚百年。     於2020年1月23日至4月8日「武漢封城」之際重修本文,再回
Thumbnail
2011建國百年回首紀行(五)中華民國的起點:武昌起義(武漢市)     中華民國建國百年是值得歡慶的大事,畢竟中華民國篳路藍縷,大陸時期歷經軍閥割據、對日抗戰、國共內戰,終日風雨飄搖,直到退守台灣才站穩腳跟,綿延國祚百年。     於2020年1月23日至4月8日「武漢封城」之際重修本文,再回
Thumbnail
在當日發表的《台灣民主國獨立宣言》中,唐景崧稱:「照得日本欺凌中國,大肆要求,此次馬關議款,於賠償兵費之外,復索臺灣一島。」 不過您知道嗎當年藍地黃虎旗其實有三面,但那三面都跑去哪了呢?
Thumbnail
在當日發表的《台灣民主國獨立宣言》中,唐景崧稱:「照得日本欺凌中國,大肆要求,此次馬關議款,於賠償兵費之外,復索臺灣一島。」 不過您知道嗎當年藍地黃虎旗其實有三面,但那三面都跑去哪了呢?
Thumbnail
今天大事─  1911年   中國末代王朝大清帝國在辛亥革命中被推翻,中華民國建立,在南京舉行臨時大總統選舉,由美國取道英國返回上海的孫逸仙以壓倒性多數當選中華民國第1任臨時大總統孫逸仙立即復電南京,欣然接受選舉結果,並主張臨時政府採總統制,不設總理,南京市民以剪掉辮髮慶賀孫逸仙當選臨時大總統。(
Thumbnail
今天大事─  1911年   中國末代王朝大清帝國在辛亥革命中被推翻,中華民國建立,在南京舉行臨時大總統選舉,由美國取道英國返回上海的孫逸仙以壓倒性多數當選中華民國第1任臨時大總統孫逸仙立即復電南京,欣然接受選舉結果,並主張臨時政府採總統制,不設總理,南京市民以剪掉辮髮慶賀孫逸仙當選臨時大總統。(
Thumbnail
11年,四二四事件發生到taⁿ,已經11年--ah。Chit 11年來,島外有bōe少類似四二四事件ê震撼力ê代誌,親像美國總統Nixon訪問中國、中美建交,m̄-koh lán ê革命運動並無為著án-ne來大進步iah倒退lu。台灣革命iáu是照伊家己穩定ê跤步,一步一步加速邁進。我m̄知影……
Thumbnail
11年,四二四事件發生到taⁿ,已經11年--ah。Chit 11年來,島外有bōe少類似四二四事件ê震撼力ê代誌,親像美國總統Nixon訪問中國、中美建交,m̄-koh lán ê革命運動並無為著án-ne來大進步iah倒退lu。台灣革命iáu是照伊家己穩定ê跤步,一步一步加速邁進。我m̄知影……
Thumbnail
【當年今日】 #10月10日 1911年:武昌「#新軍」起義成功,掀起了各省「反清獨立」浪潮。經過一翻博弈,#隆裕皇太后 宣告「#宣統皇帝」即將遜位(翌年下詔)——1912年 #1月1日,「#中華民國
Thumbnail
【當年今日】 #10月10日 1911年:武昌「#新軍」起義成功,掀起了各省「反清獨立」浪潮。經過一翻博弈,#隆裕皇太后 宣告「#宣統皇帝」即將遜位(翌年下詔)——1912年 #1月1日,「#中華民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