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裡的那份不完美,我看見了。
我看見他陪伴女兒的時間極其有限,即使說了「可以」,往往也只是短暫的十五分鐘參與,然後悄然退場。
我也看見他在育兒裡無法全力以赴,無法像我一樣,細膩地看懂女兒的每一個眼神、每一個情緒訊號。
但我不再因此哭喊不平,也不再急著翻桌離開。
因為我明白,我能選擇的不是他的改變,而是——在這段婚姻裡,我要怎麼活出自己。
⸻
過去的我,是照顧他的人。如今,我是照顧女兒的媽媽。
我清楚知道,自己有一種根深蒂固的本能——渴望照顧,渴望在照顧裡建立愛與價值感。而現在,我把那份深刻的愛與投入,交給了女兒。
我曾擔心,他這樣的缺席會讓女兒受傷。
但慢慢地,我發現:只要我繼續用我的方式去愛,去接住她的需求,去為她翻譯現實,她就能明白——
「我值得被愛,而爸爸的方式只是其中一種,不代表全部。」
「就算有些人愛得不完全,也不代表我不值得完整的愛。」
她總有一天會懂得:不是她不值得,而是爸爸還沒學會怎麼去愛。
⸻
如今的我,不再渴望吵出什麼,也不再等待改變來證明我不孤單。
我看清楚自己的重心與界線,也看懂了——不是每段婚姻都要完美,而是每段婚姻裡,我是否還能做我自己。
我選擇留下,不是因為他夠好,也不是因為我無法離開。
而是因為,在這段婚姻裡,我還能活出我要的樣子——照顧我的孩子、整理我的思緒、書寫我的人生、愛我自己。
若有一天,他不再允許我成為我自己,那才是真正該離開的時候。
但此刻的我很清楚:
婚姻不完美,但我仍在這裡,活成我自己——溫柔,且堅定。
▌備註|
這篇文字,是寫給我自己的提醒——
別再一次次燃燒自己,去追問他為什麼不懂。
我願把這些力氣,留給真正回應我的人,也包括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