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過南門市場旁的街口,抬頭便看見台灣博物館南門分館靜靜矗立,乳白色外牆映著台北七月午後偏白的天空,像一位典雅的長者,靜靜守護著歷史與時間的呼吸。院子裡大王椰子筆直伸向天空,微風時樹葉沙沙作響,夾帶遠處市場傳來的切菜聲和機車滑過柏油路的低鳴。
階梯上的花崗石帶著歲月磨出的光澤,輕踏上去,能感受到它曾經迎來無數參觀者的腳步,也見證了台北的晴雨與節氣輪替。南門分館原為專賣局台北南門工場,紅磚拱窗透著日治時期的建築細節,靜靜展示著當年的實驗室器材、玻璃瓶與蒸餾器,那些看似冰冷的展示品,其實裝著台灣百年的產業發展與技術進程。
今天的遊客不多,有人坐在庭園裡低頭速寫,也有家長輕聲解說展示品給孩子聽。從窗戶望出去,能看見南門市場正在改建的工地帆布與吊車臂,傳來鐵件敲擊的節奏,提醒著這座城市依舊在變動,但博物館裡的空氣卻是緩慢而柔軟的。我喜歡這種從市井熱鬧走進博物館瞬間靜下來的過程,像是城市在快門與快步聲中暫時停格,給人片刻喘息的空間。走出南門分館時,外面日光依舊炙熱,街上人潮擁擠,我回頭看了它一眼,心裡知道,有些老建築一直都在,靜靜守著我們的歷史與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