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正體官方網站
昨晚看了日本電影『正體』,劇情講述一名死刑犯逃獄,試圖證明自己的清白。
開頭5分鐘拍得極好。鏡頭在死刑犯逃獄的緊張畫面和警方逐一詢問相關人士對他的看法之間交錯穿插,一快一慢形成特有的節奏感,搭配音樂的推進,使畫面的心理壓力和懸念氛圍堆疊到極致。這類題材本身並不吸引我,但是導演的鏡頭語言強行撬開我的好奇心。
片長約2小時,細分結構大概是三個段落:
第一段懸疑開端
節奏緊湊,懸疑感強,不自覺想一探究竟。
第二段人性迷霧
節奏放緩,加入更多主角的人際互動,觀眾會開始產生疑惑:「他,真的有殺人嗎?」
最三段真相揭曉
節奏整體慢下來,劇情推展至此大抵知道這是一場冤獄,但可以再精煉一些。
這部電影我認為並非高分作。還不錯,但不能再多了。
主要是主角的內心刻劃不夠深刻。在電影最後,主角被捕,
警官:「為什麼逃?」,
主角:「因為我想要相信這個世界。只要是正確的事,大聲說出來就會有人願意相信。」
這句話好像是一個強而有力的信念,支撐他逃獄找尋關鍵證據。
但是主角逃獄後的作為與這句話並沒有多深切的連結。
主角逃獄的日子大多是在躲藏與勞動,是因為警方循線追查才被迫移動。
我甚至懷疑要不是警方的追捕,他可能就跟女記者一輩子安穩的生活下去(笑),
所以這句台詞其實內核空虛。
反倒是女記者讓我印象深刻。
她相信主角是清白的,幫助他躲避警方追緝,甚至為他發聲,試圖喚醒大眾對此案件的關注。這份信任其實是一種情感投射。因為她的爸爸正身陷一場被誣陷的官司中。
她的判斷是否客觀,無從得知,但兩人的相處加上爸爸的事情,讓她更願意相信他。
或許在生活中,我們選擇相信某件事,是為了彌補某種缺憾吧。
順帶一提,正體是日文「真面目」或「真相」的意思。
電影一直在傳達:你看見的,究竟是真相或只是你願意相信的樣子。
你,敢直面真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