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的輪廓與我的聲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覺得語言真的很神奇。

面對母語,即使對方說得很小聲、不清楚,我似乎只要抓到聲音的輪廓,就能大致明白他的意思。可是面對外語,像日文,我會下意識把音量調得更大聲,用來彌補自己語言程度不足的不安,但不管怎麼大聲,好像都沒什麼用,哈。

我覺得不同的語言聽起來形狀也不同,好比中文像方塊、一顆顆的,發聲位置靠口腔後方,音質扎實、有力。

日文雖然也是塊狀但是輕巧,發聲位置靠前,像敲木琴似的音質輕盈歡快。

英文是我自認最好聽的語言,它的形狀不像中文或日文一塊塊的,而是一條美麗的弧線,在空中飄上飄下,柔和絲滑,非常悅耳。

不同的語言聲線,讓我對語言學習非常著迷。

我住鄉下,家人和周遭的親朋好友都說台語,所以台語也是我的母語,超溜。

只是很奇妙,小時候怎麼能這麼自然、毫不費力地學會台語呢?我30歲時開始學習日文,持續到現在大概10年,仍舊沒有太大起色。兩者的學習歷程到底有什麼核心差異才導致效果落差這麼大。

也許語言就像某種身體的記憶,小時候能自然學會,是因為生活中到處都是它。 而長大後學語言,反而成了一場對抗時間與習慣的遊戲。

再說說閱讀。平常看書時,文字就像流水般順滑地從眼前流過。但如果遇到某些文字特別美、讓我有感覺的時候,我會放慢速度,甚至心裡默念那些句子。可有時候,我會卡在某段文字裡,無法滑過去。

譬如這一句——

「我正在吃的是和平常一樣,在車站的販賣店買來最便宜的便當。」

這是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裡的一段。

很有趣的是,這句話的譯者是賴明珠,我很喜歡她翻譯的作品,但這段話卻讓我感覺不太中文、不夠直覺,總讓我卡住。我琢磨了一下,覺得中文常會把重點直接放出來,再用後面的字句補充細節。比如我會說:

「我吃了最便宜的便當,那是在車站的販賣部買的。」

但日文的重點通常在後面,補充說明會塞在句子中間,讓整句讀起來顯得迂迴。哈哈,難怪日本人總是說話比較迂迴,台灣人反而習慣講得直白。

每當我意識到這些語言差異時,心中會浮現一陣茫然,像是在確認什麼似的。等想通了,心態會變的柔軟,視野也開闊了。

細細推敲語言的脈絡,能看見其背後隱藏的思考方式與邏輯,或許語言不單是一個溝通工具,它承載一個國家的歷史與性格。

當我學習日文碰到撞牆期的時候,我會停下來,讀一篇簡單的童話,看看喜歡的動畫或是節目,提醒自己:一時的迷惘不要緊,我持續靠近它,不疾不徐,不放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碎念日常的沙龍
0會員
7內容數
不是影評,也不是散文。只是一些我看見、想到、被觸動的東西。 有時候是一場雨,有時候是一句動畫裡的台詞。寫下來,不為什麼,單純想記得。
碎念日常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8/05
有些水果的氣味美妙得彷彿來自仙界,像百香果、山竹、水蜜桃和草莓。它們的香氣靈動,帶著縹忽的距離感。 我最愛的是芒果和荔枝。芒果香氣濃烈,甜味炸棚有一種傻呼呼的熱情。荔枝剝皮瞬間,殼內側薄膜釋出一股特殊的木質香氣,像在挑逗地說「我這麼嬌嫩欲滴,你,不吃嗎?」。這麼外顯的香甜,彷彿在宣告它們來自人間而
Thumbnail
2025/08/05
有些水果的氣味美妙得彷彿來自仙界,像百香果、山竹、水蜜桃和草莓。它們的香氣靈動,帶著縹忽的距離感。 我最愛的是芒果和荔枝。芒果香氣濃烈,甜味炸棚有一種傻呼呼的熱情。荔枝剝皮瞬間,殼內側薄膜釋出一股特殊的木質香氣,像在挑逗地說「我這麼嬌嫩欲滴,你,不吃嗎?」。這麼外顯的香甜,彷彿在宣告它們來自人間而
Thumbnail
2025/08/01
連續下了一週的雨,忽然想起前些日子看著窗外景色時寫下的短文,希望能和大家分享
Thumbnail
2025/08/01
連續下了一週的雨,忽然想起前些日子看著窗外景色時寫下的短文,希望能和大家分享
Thumbnail
2025/07/30
去年夏天,在工作上承受了極大的壓力。一直嘗試紓壓的方法,伸展、深呼吸、冥想等,但是我就連靜下來片刻都有困難,最後直接擺爛追劇算了,無奈越追心越累,當戲劇結束現實仍舊血淋淋。 於是我下了一個決定,就讓身體去承受壓力吧,我報名了自由式游泳班!剛開始體力不好,被操到不行,每次上課身體都極度疲勞,感覺肌
Thumbnail
2025/07/30
去年夏天,在工作上承受了極大的壓力。一直嘗試紓壓的方法,伸展、深呼吸、冥想等,但是我就連靜下來片刻都有困難,最後直接擺爛追劇算了,無奈越追心越累,當戲劇結束現實仍舊血淋淋。 於是我下了一個決定,就讓身體去承受壓力吧,我報名了自由式游泳班!剛開始體力不好,被操到不行,每次上課身體都極度疲勞,感覺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一、客語的輔音與聲母 二、客語的元音與韻母 三、客語的聲調 四、客語的音節結構
Thumbnail
一、客語的輔音與聲母 二、客語的元音與韻母 三、客語的聲調 四、客語的音節結構
Thumbnail
(續上篇) 本文開頭提供情境讓讀者「換位思考」,接續論述 5. 非「相對主流標準」的「發音」或「口音」對英語學習的「影響」; 6. 考慮語用「目的」、「效果」,自我提升; 7. 「發音」或「口音」在主、客觀學習上的考量
Thumbnail
(續上篇) 本文開頭提供情境讓讀者「換位思考」,接續論述 5. 非「相對主流標準」的「發音」或「口音」對英語學習的「影響」; 6. 考慮語用「目的」、「效果」,自我提升; 7. 「發音」或「口音」在主、客觀學習上的考量
Thumbnail
輔音中響度相對較大的鼻音、邊音具有與元音相似的特性,可以自成音節。我們生活周遭的英語、臺語、客語等都有類似的例子。而除了鼻音、邊音之外,其他響度較小的輔音似乎就沒辦法自成音節......了嗎?
Thumbnail
輔音中響度相對較大的鼻音、邊音具有與元音相似的特性,可以自成音節。我們生活周遭的英語、臺語、客語等都有類似的例子。而除了鼻音、邊音之外,其他響度較小的輔音似乎就沒辦法自成音節......了嗎?
Thumbnail
政經優勢群體人數眾多且趨同,自然形成語言及口音的「相對主流標準」,透過翻譯及語言學習行為將其思想、文化、影響力擴散開來,逐漸形成這些語言及口音在各種領域情境中的話語權。我們應該關切的是「口音」對語言學習的「影響」或「幫助」為何,而不是過於化約的「重要 or 不重要」!
Thumbnail
政經優勢群體人數眾多且趨同,自然形成語言及口音的「相對主流標準」,透過翻譯及語言學習行為將其思想、文化、影響力擴散開來,逐漸形成這些語言及口音在各種領域情境中的話語權。我們應該關切的是「口音」對語言學習的「影響」或「幫助」為何,而不是過於化約的「重要 or 不重要」!
Thumbnail
https://play.google.com/books/reader?id=xWj_DwAAQBAJ&pg=GBS.PT2&hl=en
Thumbnail
https://play.google.com/books/reader?id=xWj_DwAAQBAJ&pg=GBS.PT2&hl=en
Thumbnail
語言是一種聲波,頻率對了,力量無窮
Thumbnail
語言是一種聲波,頻率對了,力量無窮
Thumbnail
聲調幫助我們創造更多的語言詞彙,那你知道聲調還可以創造出什麼有趣的現象嗎?華語有四聲、臺語有八聲七調、粵語也有九聲六調,這麼多的聲調到底有什麼用意呢?
Thumbnail
聲調幫助我們創造更多的語言詞彙,那你知道聲調還可以創造出什麼有趣的現象嗎?華語有四聲、臺語有八聲七調、粵語也有九聲六調,這麼多的聲調到底有什麼用意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