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經濟部商發署與工研院的課程🫶🏻
一開始報名想說要審核應該不是優先名單,結果居然錄取了!超開心~
講師是UX 三刀流的大家長──温明輝老師🎉👏🏻(鼓掌

拿到證書!
AI+UX,爆出新滋味
課程前段是 UX 三刀流課程的一段大複習,果然基本功就是要時時拿出來複習才會一直深深刻在肌肉記憶裡💪🏻💪🏻💪🏻UX 三刀流 18 週複習相關
除了基本功以外,老師也補充了很多 AI/UX 部份,以下是幾個我認為很重點改變現在設計工作的地方:

發散與收斂雙鑽石變化

AI/UX能夠更深入個人需求,實現「超個人化」

工作流的改變帶來的人才技能需求變化

再次強調 AI 時代注重人類的「品味」能力
聽講的同時也讓我回想起四月老師的線上講座
重頭戲--Vibe Coding
這個我前陣子在 Linkedin 把自己的試作品發佈時有先說過,我個人對 Vibe Coding 的看法:
或許很多人會覺得 Vibe Coding 對工程師來說是一種冒犯或是對專業的藐視,但會冒犯或藐視的應該是那種只會一點 Vibe Coding 就覺得自己成為頂尖工程師or自認為「我來做不會比較差而且還比較便宜」的人吧。
對我這個轉職 UX 設計的人來說就是個讓我未來跟工程師或是 UI 設計師溝通上可以比較省時,且AI也會先解決大部分的代溝。
下面也一樣擷取了我覺得很重點的地方:

目的就是溝通而已,真的實際要解決複雜問題還是……要抱工程師大腿啦🤣

能夠更有效率的做法誰不愛?



結論:成為會用 AI 且不會被 AI 取代的人類吧!
這門課讓我實際操作了一次整個 AI 輔助產品設計的體驗,也終於從「聽說」Vibe Coding 踏出了「實作」的第一步,好好玩耶!雖然我練習的時候還跟 bolt 吵架🤣
不管未來工具怎麼變、科技再怎麼進步,UX 的心法和基本功始終是不變的核心。打好基礎才是真的關鍵。而且 — — 思考力和好奇心,永遠不能外包給 AI。 在這個各行各業都在談 AI 賦能的時代,我們反而更需要回到「人類本質」來看設計:理解人、同理人,設計出真正有感的體驗。
最後不免還是要班門弄斧(?)一下我最近的兩個 Vibe Coding 小作品
👉🏻天窗組小祕書🔗
(使用工具:bolt.new、PRD部份使用:Perplexity、Claude、Chat Gpt)
👉🏻UX 三刀流村民指南🔗 (使用工具:Lov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