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曾好奇,資料團隊裡到底有哪些角色?他們每天都在做什麼?這篇筆記用最簡單的方式,幫你快速掌握從資料收集到商業決策的一整條流程!
🎯 為什麼要了解資料團隊分工?
💡 應用情境:
- 想進入數據相關職位,卻不確定該從哪個角色開始
- 做跨部門專案時,想更清楚誰負責哪段流程
- 想提升自己在報表、AI 或資料整合上的實力
這篇筆記會幫你建立「資料工程 → 分析 → 模型 → 商業應用」的全貌認識,還附上實際工具和學習建議。
🔍 資料團隊的主要角色是誰?
📌 以下是資料專案的基本流程,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任務和工具:
資料來源 → 整理 → 解析 → 模型 → 決策
爬蟲/DB → 資料工程師 → 分析師 → ML 工程師 → 商業分析師
🧱 1|角色分工與技能工具(附情境說明)
🗂 資料庫與爬蟲工程師
📌 任務:從網路或內部系統「把資料抓回來」
🛠 常用工具/技能:
- Scrapy、requests、Selenium(自動抓資料)
- Cron/Airflow(排程管理)
- SQL/NoSQL(資料儲存)
👀 應用情境:像是每天自動爬取股價、商品價格、評論資料等。
🔧 資料工程師(Data Engineer)
📌 任務:把資料洗乾淨,變成下游好用的格式
🛠 常用工具/技能:
- pandas、Spark(ETL)
- Airflow、Kafka(串流資料處理)
- 特徵工程、Schema 設計
👀 應用情境:每天要處理幾百萬筆資料?這關卡就靠他撐住!
📊 資料分析師(Data Analyst)
📌 任務:把資料做成「看得懂的報表」與洞察
🛠 常用工具/技能:
- SQL、Power BI、Tableau
- A/B 測試、統計驗證、Excel 分析
- 商業洞察與報告撰寫
👀 應用情境:主管問你「這個月哪個產品賣最好?」立刻做出一張圖來解釋清楚。
🤖 機器學習工程師(ML Engineer)
📌 任務:建立模型來預測、分類或推薦
🛠 常用工具/技能:
- Scikit-learn、XGBoost、LightGBM(模型建構)
- ROC/AUC/混淆矩陣(模型評估)
- Docker、FastAPI(模型部署)
👀 應用情境:推薦系統、詐騙偵測、客戶流失預測,全靠這關的機器學習。
📈 商業分析師(Business Analyst)
📌 任務:根據資料找出「下一步該做什麼」
🛠 常用工具/技能:
- SWOT 分析、4P 行銷策略
- 簡報邏輯、商業報告撰寫
- 跨部門溝通能力
👀 應用情境:要不要多投廣告?哪些市場該優先開發?這位分析師負責給出建議。
🧩 補充支援:資料架構師與 MLOps
- 資料架構師:設計資料流程與安全性
- MLOps 工程師:負責模型維運與部署
👀 應用情境:你在用的 App,背後可能有一整套自動模型更新機制!
🔁 2|資料專案的完整流程圖
資料來源 → 儲存 → 前處理 → 特徵工程 → 模型訓練 → 模型評估 → 決策應用
▲ ▲ ▲ ▲ ▲ ▲ ▲
| | | | | | |
爬蟲/DB → 工程師 → 分析師 → ML 工程師 → 分析師 → 商業部門
👀 應用情境:一份問卷從被填寫、存進資料庫、分析結果、再變成行銷決策,就是這條線在運作!
🧠 3|依你的目標角色推薦學習起點
角色 建議起點課程與工具 資料分析師 SQL、Excel、Power BI、基礎統計學 資料工程師 Python、pandas、ETL、資料庫操作 ML 工程師 Python、機器學習演算法、模型部署流程 商業分析師 數據閱讀、簡報技巧、商業邏輯與策略分析 資料萬事通(進階) 混合學習:資料工程+分析+機器學習+MLOps 整合
📌 小提醒:怎麼學更有效?
🎯 從你「生活中最常遇到的資料需求」出發,例如:
- 想了解銷售報表怎麼做:先從資料分析師技能學起
- 想讓資料自動更新報表:資料工程技能先建立
- 想讓模型自動推薦商品:學習機器學習與 MLOps
✅小結:AI 時代下,資料角色快速轉型
「生成式 AI 正在重塑資料工作的樣貌,資料團隊也面臨 '工具能做 vs 人才價值在哪' 的新思考。」
延伸評論:
- GPT 等工具已經能快速分析資料、產出報告
- 但「懂數據+懂商業邏輯」的人依然稀缺
- 真正有價值的資料人,會往策略顧問/應用導向發展,而不只是單純寫 SQL 或建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