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近期大量出售其持有的股票,目前他擁有的現金比股票還要多。 這種行為通常被解讀為在為市場的「巨大崩潰」做準備,以便在市場崩潰時,他能以折扣價購入大量股票。 巴菲特在歷史上以善於在危機中獲利聞名,例如他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的精準操作,當時許多人受苦,但他卻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
巴菲特在過去兩年內大量出售股票,並投資了300億美元的現金,這引發了人們對其動機的猜測。
了解本益比 (PE Ratio)
要理解當前市場狀況,首先需要了解本益比(PE Ratio)。本益比是衡量投資者願意為公司每美元利潤支付多少錢的指標。 雖然它不是分析股票的唯一指標,但卻是一個簡單易懂且值得關注的訊號。
舉例來說,如果一支股票價格是100美元,公司利潤是5美元,那麼本益比就是20。 這意味著投資者為每美元的利潤支付了20美元。本益比越高,表示投資者對股票的「超付」越多,這可能是因為投資者預期該公司未來會賺更多的錢。 例如,科技股的本益比通常較高,因為市場預期它們未來有更高的獲利潛力,例如特斯拉(Tesla)的本益比曾超過100。
標普500指數的本益比歷史分析
標普500指數(S&P 500)代表著整個美國經濟中最大的500家公司,透過觀察其本益比,可以判斷整個市場是估值過高還是過低。
- 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1987年,標普500的本益比約為21,隨後突然跌至11。 這是因為投資者過度追價,認為股市會永遠增長,但隨後市場崩潰,投資者意識到估值過高而開始拋售。 當時沒有像現在的科技巨頭,市場主要由傳統公司組成。
- 1990年代的本益比調整:在1990年代,標普500的本益比從23下降到15。 一般而言,15-18的本益比被視為合理,高於此則可能被視為過高。 本益比下降有兩種可能:一是市場崩潰導致本益比下降,二是企業利潤上升,使本益比與市場價格相符。 在1990年代,隨著網際網路革命和科技公司的興起(如Google和Amazon),企業利潤大幅增長,導致本益比下降,但市場並未崩潰。
- 2000年的網路泡沫:在網路泡沫時期,標普500的本益比在短時間內從15%翻倍至33%。 投資者認為網路公司會無限增長而盲目買入,但這些公司的實際增長並未跟上股價,最終泡沫破裂,本益比從33%跌至25%,股市崩潰了78%。 例如,亞馬遜(Amazon)的股價在那次崩潰中也下跌了95%或97%。
- 2008年金融危機: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本益比也達到了極高水平,隨後市場下跌。 當時聯邦儲備銀行(Fed)向經濟注入大量廉價資金,使得公司利潤得以增長,從而使本益比維持在15-20的正常水平。
- 2021年至今:2021年,本益比從38跌至19。 這是因為2020年和2021年聯邦儲備銀行向經濟注入大量廉價資金,使得企業利潤幾乎為零成本,財務報表顯示巨額利潤,這些利潤反映了本益比或公司股價。 然而,此後聯邦儲備銀行開始收緊貨幣政策,但本益比卻大幅上升。 目前標普500的本益比是30,並且仍在上升。
當前市場的兩種可能性
目前標普500的本益比為30且持續上升,這可能導致兩種情況:
- 公司利潤上升以反映股價:這意味著市場不會崩潰。
- 公司利潤未能上升導致本益比進一步升高:如果本益比升至35或40,則意味著整個市場估值過高,形成巨大泡沫,最有可能像2008年、1990年代初、2000年初以及1970-80年代那樣崩潰。
這可能是華倫·巴菲特大量持有現金的原因之一,因為他不相信公司利潤會在未來幾年內反映目前的股價,這大大增加了市場崩潰的可能性。
巴菲特行動的其他解釋
除了預期市場崩潰,巴菲特清倉股票還有其他幾個原因:
投資短期政府債券
華倫·巴菲特並非單純持有350億美元的現金,其中大部分現金投資於極為安全的美國政府短期債券。 例如,他投資了一個月的美國國債,政府會返還本金並支付利息。 在過去兩三年,這些短期債券的利率一直很高,目前約為4.5%(高峰時曾達5.5%)。 這意味著,如果他將350億美元全部投資於一個月期的美國國債,他將獲得近19億美元的純現金利息。
與其他投資相比,對於數百億美元的資金來說,這種短期債券提供了非常可觀且穩定的回報。 歷史上,一個月期國債的收益率很少如此之高,上一次高點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當時巴菲特也在投資此類債券。 這表明他可能並非完全預期崩潰,而只是看到了將大量現金投資於短期美國政府債券的更好機會。
稅務規劃
第三個原因可能與稅務規劃有關。 巴菲特可能預期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的減稅政策將於2025年到期,屆時國際稅率可能會從21%增加到35%。 為了避免增加的稅負,他可能在2021年至2025年間大量出售股票。
他在2021年出售了大量股票,獲得了90億美元的收益。 2022年出售較少,因為市場因聯邦儲備銀行提高利率而崩潰。 2023年他出售了大部分股票,獲得了近100億美元的稅後純現金收益。 2024年他又一次大量出售股票。 這三年是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歷史上表現最好、獲利最豐厚的時期,尤其是在他考慮退休的情況下,這讓他能以數百億美元的純收益結束他的投資生涯,並留下歷史上最成功的投資者之一的紀錄。
結論
總而言之,華倫·巴菲特大量出售股票可能有三個主要原因:
- 他可能預期市場崩潰並為此做準備。
- 他可能只是為了稅務原因而出售股票。
- 他可能只是將資金投入到回報最佳的投資機會(短期政府債券)。
然而,考慮到目前市場的整體狀況,市場估值過高的可能性確實存在。 巴菲特可能正在綜合利用所有這三個原因:一方面通過投資債券賺取高額利息,另一方面通過出售股票規避未來更高的稅務,同時也為可能的市場崩潰做準備。
本文轉譯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PZg9nzOmW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