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0 創新高,然後呢?致每一位在高點前徘徊的投資人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數據的聲音:歷史新高後的真相

0050創新高後的績效表現

0050創新高後的績效表現

我特別用 0050 ETF 歷史還原股價做了長期回測,從 2003 年 6 月 30 日到 2025 年 7 月 18 日,只要當日創下歷史新高,你便立即進場買入,接下來的投資結果究竟會如何?

結果非常令人安心:

  • 持有 1 年,平均報酬 +8.7%,勝率 73%
  • 持有 3 年,平均報酬 +23.5%,勝率提升至 82.5%
  • 持有 5 年,平均報酬進一步來到 +55%,勝率穩定於 82.8%
  • 持有 10 年,平均報酬竟達 +141%,而更振奮人心的是,勝率達到 100%,沒有任何一次虧損。

各位投資人,這數據告訴我們什麼?

或許短線的市場如波濤起伏,但只要拉長時間看待,市場終將把這些起伏化作豐厚的回報,撫慰你曾經的焦慮與不安。

風險溢酬:陪伴你度過不安的長期力量

我常提到「股市的風險溢酬」,這不是什麼高深的理論,而是一個極為單純、重要的投資真理:市場會獎勵那些願意承擔波動與不確定性的人們。

很多人看到股市創新高會心生恐懼,害怕下一步就是崩盤。但我要提醒你:真正讓你在市場中獲得長期報酬的,不是避開風險,而是因為風險的存在。

這就是所謂的「風險溢酬」。它不是抽象的理論,而是市場每天運作的現實。

台灣市場長年存在人口老化、地緣政治風險、內需疲弱與政策不確定性,使得外資與本地資金在定價時傾向保守。換句話說,價格被壓抑了,但企業基本面卻依舊穩健成長。 這種「風險明確存在,但現金流穩定」的組合,正是風險補償的來源。

市場在告訴你:既然風險高,那就用更高的未來報酬來補償你承受的心驚膽顫。這是一種價格機制,而非憑空的樂觀。

0050 的長期正報酬不是因為你「運氣好」,而是因為你勇敢承擔了部分全球性、單一市場及地緣性的風險。

所以當你猶豫要不要在創新高時進場,請記住:市場的長期報酬,就是對這些風險的合理補償。你害怕的波動,其實正是未來報酬的代價。

真正危險的,不是買在高點,而是錯過了市場長期即將支付給你的風險溢酬。

ALL IN:並非冒險而是忠於長期趨勢

「清流君,你這麼敢 ALL IN 指數 ETF,是不是太激進了?」

我經常收到類似的疑問。我想跟大家說,所謂的「ALL IN」,並不是盲目的賭博,而是認清市場長期趨勢後,理性且真誠地做出承諾。

我們的 ALL IN,不是在賭明天會不會跌,而是長期相信市場風險必然會補償、經濟​會成長向上、企業盈餘會持續增加的客觀事實。當指數創新高,不是警訊,而是企業創造力與經濟動能的真實展現。

面對新高,如果你選擇ALL IN,你選擇的不僅是投資,更是一種與市場同步呼吸、共同成長、全力押注、全心投入的生命態度

你真正該害怕的,是錯過市場給予的機會

0050創新高後大回檔機率

0050創新高後大回檔機率

很多人喜歡說:「等大跌 20%、甚至 30% 再進場。」聽起來很聰明,實際上卻是最常害投資人錯過長期報酬的陷阱。

回測數據告訴我們殘酷的事實:從 2003 年以來,0050 創下歷史新高後,股價一年內回跌 超過 20% 的時間僅佔 1.5%,而跌超過 10% 的也不過 7.9%。至於跌到將近三成的狀況,更是鳳毛麟角,少到幾乎難以等到。

換句話說,你若堅持要等這種「超級折扣價」才願意進場,就等於把自己排除在市場長期成長的軌道之外。等你終於等到那一天,往往是十年一遇,而這段時間裡,市場已經默默上漲了數倍,你錯失的報酬比當初省下的風險更可怕。

真正的風險,不是買在高點,而是錯過了無數次與市場一同成長的良機。市場不會為你的猶豫停下腳步,它只會獎勵那些勇於參與、願意承擔波動的投資人。

給每一個猶豫不安的投資人

我明白,你的高點焦慮是真實存在的,這是投資過程中難以避免的人性掙扎。

然而,歷史數據與長期市場邏輯早已替我們做出選擇: 創新高,並不是你要逃避的警訊,而是你應該擁抱的常態。

市場從來不會保證短線安全,但只要你的目標放遠,時間將撫平短暫的焦慮,回報你的耐心與勇氣。

因此,當你下次再問:「0050創新高了,然後呢?」

「要先部分獲利了結嗎?」、「要先出場保留現金觀望一陣子嗎?」

答案會是: 創新高之後,你只需要做一件事:堅定地買入、安心地持有,讓時間與市場回報你的信任,守護你的未來。

市場或許無法承諾天天上漲,

但長期歷史與金融理論已經一再證明, 它總能給予耐心、勇敢而堅定的人豐厚的回報, 使你走得更遠,活得更安穩。

"Stay the Course(堅持不懈)" is the story the Vanguard Group as told by its founder, legendary investor John C. Bogl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血流成河
2.2K會員
96內容數
【ETF投資、因子投資、資產配置】享受創作過程,傳遞我認同的投資理念,同時希望能幫助到更多的人。
血流成河的其他內容
2025/07/29
本文詳細解說金管會2025年7月起實施的《ETF採用收益平準金作為收益分配來源實務指引》,說明高股息ETF的配息機制將如何改變,並以官方案例說明配息率上限、配息順序、收益平準金使用條件等限制,揭示高配息ETF的「韭菜模式」將難以持續,未來配息率將回歸合理水準。
Thumbnail
2025/07/29
本文詳細解說金管會2025年7月起實施的《ETF採用收益平準金作為收益分配來源實務指引》,說明高股息ETF的配息機制將如何改變,並以官方案例說明配息率上限、配息順序、收益平準金使用條件等限制,揭示高配息ETF的「韭菜模式」將難以持續,未來配息率將回歸合理水準。
Thumbnail
2025/07/22
本文探討台股長期向上,像是0050 ETF的長期勝率,從風險溢酬的觀點解釋此現象。以資產定價模型為基礎,闡述股市報酬的本質是對系統性風險的補償,而非經濟成長或單純樂觀預期。即使臺灣面臨少子化、產業空洞化等結構性問題,只要企業盈餘成長、資本市場保持運作,風險溢酬機制將持續存在,股市必有長期報酬的空間。
Thumbnail
2025/07/22
本文探討台股長期向上,像是0050 ETF的長期勝率,從風險溢酬的觀點解釋此現象。以資產定價模型為基礎,闡述股市報酬的本質是對系統性風險的補償,而非經濟成長或單純樂觀預期。即使臺灣面臨少子化、產業空洞化等結構性問題,只要企業盈餘成長、資本市場保持運作,風險溢酬機制將持續存在,股市必有長期報酬的空間。
Thumbnail
2025/07/12
本文探討0050提領率上限,說明固定提領法的風險與限制,並介紹Guyton-Klinger動態提領法則,幫助讀者規劃穩健的退休生活。
Thumbnail
2025/07/12
本文探討0050提領率上限,說明固定提領法的風險與限制,並介紹Guyton-Klinger動態提領法則,幫助讀者規劃穩健的退休生活。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就是融資維持率170%的獲利賣壓,這已經共鳴1年的節奏了 非常簡單也很清楚資金的輪流,各自資金配置就是按照現階段的策略去規劃 自己的資金跟別人資金跟投資週期就是不同,所以專注自己就可以 營建指數目前剛反彈碰到月線,突破才正式確認第二波開始 沒賺到該賺的才會恐慌,傳產還是電子都一樣,所以存
Thumbnail
就是融資維持率170%的獲利賣壓,這已經共鳴1年的節奏了 非常簡單也很清楚資金的輪流,各自資金配置就是按照現階段的策略去規劃 自己的資金跟別人資金跟投資週期就是不同,所以專注自己就可以 營建指數目前剛反彈碰到月線,突破才正式確認第二波開始 沒賺到該賺的才會恐慌,傳產還是電子都一樣,所以存
Thumbnail
四月底股市短短修正後就又反彈上攻! 來看看五月大盤型ETF重返市場的績效表現吧~
Thumbnail
四月底股市短短修正後就又反彈上攻! 來看看五月大盤型ETF重返市場的績效表現吧~
Thumbnail
長期持有股票時,股價波動可能與公司財報表現不符,這常是因為市場預期造成的。投資者應定期檢視自己的預期,如果公司持續成長且表現符合預期,則應繼續持有股票。在長期持有股票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多次類似情況,因此投資者應該習慣並適應這種情況。
Thumbnail
長期持有股票時,股價波動可能與公司財報表現不符,這常是因為市場預期造成的。投資者應定期檢視自己的預期,如果公司持續成長且表現符合預期,則應繼續持有股票。在長期持有股票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多次類似情況,因此投資者應該習慣並適應這種情況。
Thumbnail
從上禮拜五到今天,股市連跌了兩天 從上圖可以看到0050從4月9號的163元跌到了150元 這時持有0050的存股族們應該要感到開心了 前一陣子股市不斷向上成長,有些人擔心買在高點,買不到便宜的0050 現在不就是一個撿便宜的大好機會嗎 0050為國內資產規模第一大的市值型ETF 是最不
Thumbnail
從上禮拜五到今天,股市連跌了兩天 從上圖可以看到0050從4月9號的163元跌到了150元 這時持有0050的存股族們應該要感到開心了 前一陣子股市不斷向上成長,有些人擔心買在高點,買不到便宜的0050 現在不就是一個撿便宜的大好機會嗎 0050為國內資產規模第一大的市值型ETF 是最不
Thumbnail
今年以來,全球主要股市大盤紛紛創下歷史新高,更在第一季就繳出近雙位數報酬。這也讓許多投資人開始思考,是否可以轉為投入槓桿型商品? 如果買槓桿型 ETF,是否就能創造雙倍,甚至三倍報酬?背後又有什麼風險?
Thumbnail
今年以來,全球主要股市大盤紛紛創下歷史新高,更在第一季就繳出近雙位數報酬。這也讓許多投資人開始思考,是否可以轉為投入槓桿型商品? 如果買槓桿型 ETF,是否就能創造雙倍,甚至三倍報酬?背後又有什麼風險?
Thumbnail
市場對第一季的盈利預期一直在下調,但股市一直創新高... 有點怕嗎? 開場白... 首先,感謝最近認識我的粉絲跟新加入的讀者。 我的專欄主要在講美股。我會提供很多有用的資訊,分享我分析跟思考的方式,以及我的觀點。我通常無法給你一個結論,尤其是哪支股票該不該買,因為我不想。但我可
Thumbnail
市場對第一季的盈利預期一直在下調,但股市一直創新高... 有點怕嗎? 開場白... 首先,感謝最近認識我的粉絲跟新加入的讀者。 我的專欄主要在講美股。我會提供很多有用的資訊,分享我分析跟思考的方式,以及我的觀點。我通常無法給你一個結論,尤其是哪支股票該不該買,因為我不想。但我可
Thumbnail
台指期在2024/2/15創下歷史新高後,直直上衝,在3/8創下達成2萬點的行情。 市場狂熱之際,同時也開始有許多過熱現象: 1. 開戶人數暴增 2. 券商不停地發ETF基金,而且還許多人搶購。 今天根據基金這塊來做分享 現在市場熱門話題不外乎就是高股息00939,00940。 00
Thumbnail
台指期在2024/2/15創下歷史新高後,直直上衝,在3/8創下達成2萬點的行情。 市場狂熱之際,同時也開始有許多過熱現象: 1. 開戶人數暴增 2. 券商不停地發ETF基金,而且還許多人搶購。 今天根據基金這塊來做分享 現在市場熱門話題不外乎就是高股息00939,00940。 00
Thumbnail
上週的大盤,持續在一萬九千點以下的位置 相對而言,是在台股的歷史高點 我想大部分的投資人,都於這個位階是又驚又喜 但對於持續存股的朋友而言,不知道您會不會面臨在買入同樣的股數的前提下 負擔加重的問題,今天我們來討論一下高點存股的心理應對方法。 當存股變飆股 從上個月2 / 5 開始0
Thumbnail
上週的大盤,持續在一萬九千點以下的位置 相對而言,是在台股的歷史高點 我想大部分的投資人,都於這個位階是又驚又喜 但對於持續存股的朋友而言,不知道您會不會面臨在買入同樣的股數的前提下 負擔加重的問題,今天我們來討論一下高點存股的心理應對方法。 當存股變飆股 從上個月2 / 5 開始0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