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0 提領率上限是多少?
相信大家在看上一篇 0050 跟 0056 的 PK 時,很多人腦中都會冒出這個問題:
「欸!清流君,你不是說 0050 很猛嗎?
那如果我退休後每年多花一點、爽一點,可不可以?提個 10%,會不會怎樣?」
這問題超常被問,甚至不少人會說:「0050 每年漲這麼多,又沒配息限制,那我乾脆只存 1000 萬,每年提領 100 萬就好啦!」
很抱歉,我必須誠實地說:不行。
0050 固定提領的極限在哪?
先把數據講出來,0050 從 2003 年成立至今,已經超過 20 年了,這段期間經歷了無數風風雨雨,從金融海嘯、歐債風暴,到 COVID 大多空洗禮,可以說是一場完整的退休金壽命實測。
我拿 0050 實際的歷史股價去跑提領模擬後發現:

0050 固定提領率(5~10%)
📉 固定提領法的安全上限,大約落在 8%。
再高一點,例如設定 9%、10% 提領率,帳戶資產會迅速耗盡。特別是你一退休剛好遇到幾年大跌,提領順序不妙的話,很容易不到 15 年就破產出局,退休金全數掏空。
這也順便打臉了那些「高股息年化 10%」的配息幻覺。
說白了,那根本只是市場某段期間的短暫異象,而不是可以長期維持的結構性現象。這幾年高股息 ETF 配那麼高,一方面是因為過去幾年剛好大漲,拿資本利得拿來撐高殖利率,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過度榨乾股息」導致的反效果,未來這種配息率必然會回歸均值。
5% 固定提領,其實很穩健但也過度保守
讓我們換個場景來看:
如果你退休時有 1000 萬資產,然後設定每年固定提領 5%(也就是 50 萬),配合 0050 的報酬走勢,你知道幾十年後帳戶裡還剩多少嗎?

0050 固定5%提領
答案可能會讓你嚇一跳:
你會把 1000 萬一路滾到 4300 多萬!
也就是說,你提領的同時,資產還能越滾越大。最後你甚至會發現,自己辛苦一輩子省吃儉用,活著時花得不多,結果死後留了一堆錢給遺產稅。
這就是「固定提領法」最大的矛盾:
- 太保守,怕破產,結果一毛都沒花完;
- 太激進,怕錢不夠,結果中途就破產收場。
這背後反映的是退休規劃最難搞的一個問題:
🎲 報酬順序風險(Sequence of Returns Risk)
- 如果你退休初期就遇到市場暴跌,即便平均年化報酬不差,退休金也很可能撐不過來。
- 如果你退休初期就遇到市場暴漲,即便平均年化報酬較差,退休金遺產也會留下很多。
那…如果我真的想領得爽一點呢?
有些人會說:
「我真的不想活到 80 歲還沒花錢,退休就該好好享受人生!」
那我給你一個更瘋狂的挑戰:
只存 500 萬就退休,每年領 50 萬,月月領 4.17 萬,行不行?
這什麼概念?本來小資族靠 ETF 存到 1000 萬要 40 年,等於 65 歲才能退休。
但你現在說:
- 我想 45 歲就退休;
- 只存一半就好;
- 提領率直接設 10%!

0050固定10%提領
換句話說,從「25 倍法則」(也就是 4% 提領法)變成「10 倍法則」。
這辦得到嗎?根據上圖實測結果。
答案是:不行!撐不到20年就會破產睡公園。
但如果你學會一套 動態提領法則,結果就完全不同。
Guyton-Klinger:退休學界的神級動態提領法則
這套提領邏輯,是由美國退休規劃專家 Jonathan Guyton 與電腦科學家 William Klinger 發表於經典研究論文:
他們用大量歷史回測建立一套「動態調整提領金額」的規則:
讓你退休後可以「花得更多、活得更久、不會破產」。
整套 GK 法則核心有三大鐵則:
1️⃣ 通膨規則(Inflation Rule)
每年是否調整提領金額,視通膨而定:
- 如果前一年退休金是虧損的,今年的提領金額就不隨通膨進行調整;反之,前一年退休金有賺錢,今年的提領金額就隨通膨調整,但上限是6%。
2️⃣ 保本規則(Capital Preservation Rule)
若資產跌太多、低於原本預期區間,就自動調降提領金額:
- 在市場下跌時退休金的總價值會降低,若導致當前提領率比初始提領率超出20%時,就必須把當前提領率下調10%,以免退休金油盡燈枯。
3️⃣ 繁榮規則(Prosperity Rule)
如果退休金資產大漲超標,則適度提高提領額度,多花一點享受人生:
- 本質上和保本規則相反。在市場上漲退休金變多時,如果導致當前提領率比初始提領率低過20%時,就必須把當前提領率上調10%,以免退休金太多花不完。
用 GK 動態提領,提 10% 還能活 20 年?
回到剛剛那個問題:你設定初始提領率 10%,是否會破產?

0050:GK動態提領10%
答案會讓你驚掉下巴:
實測結果:20 多年後,你帳戶裡還剩下 996 萬,幾乎沒少。
什麼意思?
你這 20 年根本像是免費用 0050 過日子,年年爽爽領 50 萬 (隨通膨3%調整),而且最後本金都還在,跟當初退休時差不多。
這也正是 動態提領策略的魔力:
- 根據市場狀況彈性調整;
- 符合人性、科學嚴謹;
- 放寬初始提領率;
- 不靠預測也能活得好。
它不是一種「賭行情」的策略,而是一種對風險做出回應的策略。

0050存到500萬提早退休 (動態提領)
當然,你還是要控制風險
要說清楚,10% 的提領率只是極端範例,不建議隨便模仿。除非你願意隨時照護欄規則調整生活開銷,否則這麼高的提領率遇上長空頭可能仍會有風險。
那到底多少比較剛好?
根據歷史數據,全股配置下,6% 初始提領 + GK 動態調整,是比較穩健又不失靈活的策略。
不僅現金流穩、破產機率低,還能留下遺產給子孫或自己晚年用。
小提醒:別只投 0050,全股提領也要分散
最後提醒一件很重要的事:
如果你退休後堅持「只靠股票提領、不配置債券」,那股票部位裡至少 45% 要是全球分散配置。
0050 再強,也只是台股,單一市場風險太集中。
國際研究早就發現,「全球分散」才是降低報酬順序風險的關鍵。如果你對這部分還不了解,建議回頭看我講「全股配置」的影片,有完整解說背後配置原理。
結語:追求的不是預測準,而是策略穩
很多人退休焦慮的核心,其實是因為:
- 不知道錢會不會夠用;
- 害怕市場波動;
- 不確定可以花多少、不敢花。
與其這樣焦慮,不如一開始就設計出一套:
不用預測市場,也能穩定活下去的現金流策略。
這,就是動態提領的價值。
你不需要每年死板板照 4% 提領,但你也不能亂槓桿亂提領。你需要的是一套「隨市場調整、依資產狀況反應」的機制性提領方法。
這些東西,在美國早就是學界與財務顧問圈的主流做法。反觀台灣,還有很多人對這類策略一無所知,只會喊著「存高股息、每年領 10%」……
如果你今天真的想提早退休、想活得穩又花得爽,請先學會正確的策略,而不是倚靠幻想。
我會陸續把更多動態提領的進階技巧、變形策略與資產配置搭配分享給大家。
就讓我們,一起把退休規劃這門「活得久、花得穩」的科學,學透、學會、學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