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背景摘要
- 嫺人49歲被裁員,百萬年薪歸零。
- 家庭負擔大:有高中生、癌症母親要照顧。
- 剪200元髮、停奉養金、省吃儉用重整財務。
- 經歷低谷後,寫部落格、考證照、出書,成為理財作家。
- 7年間,資產靠「3桶金法則」成長30%,實現每年出國旅遊自由。
💡「3桶金法則」重點解析
桶金一:短期資金(5年內使用)20%
- 用途:日常開銷、突發支出
- 投資工具:台幣定存、短期債券
桶金二:中期資金(6~10年)25%
- 用途:中期支出、抗波動風險
- 投資標的:
- 美國中期公債:IEF、00679B、00795B
- 投資級債券ETF:AGGG、BND
- 台股長期公司債ETF:00751B
桶金三:長期資金(10年以上)55%
- 用途:資本成長、退休金主要來源
- 投資標的:
- 台股個股(15%)
- 台灣市值型ETF(0050、006208、0051)15%
- 全球股票ETF(VWRA、VT)30%
- 為避開美國30%股息稅,選擇英國上市ETF
📉 為什麼改用「3%提領法」?
- 原則源於美國「4%法則」:每年從退休資產中提領4%。
- 嫺人考量經濟波動與長壽風險,改成更保守的「3%法」。
- 能夠應付醫療、旅遊、生活支出,還讓資產不減反增。
📊 成果與收穫
- 7年資產成長3成。
- 穩健配息收入支撐生活與出國。
- 不靠職場,重建現金流與信心。
🧭 值得學習的精神與方法
- 危機中找轉機:裁員不是終點,而是財務重整的起點。
- 動手記帳、控支:明確掌握資產流向。
- 分散配置,強化抗風險力。
- 終身學習,持續創造收入來源(考照、寫書、投資)。
- 改變生活方式,接受「簡單但有保障」的生活。
如果你也在財務壓力、職涯轉折中感到焦慮,這個案例給我們一個明確方向:不是「靠薪水活著」,而是「靠配置現金流活著」。
出處旺得富理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