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點累積:我的觀點建立流程 》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上一篇,我試圖釐清自己對AI的態度;這篇,我想探索觀點從何而來。先謝謝大家閱讀。

透過AI 明確的指出可以將文章區分事實、觀點,不要把兩者混唯一談等概念後,我將文中內容作區分「 疑惑→事實→啟發→行動→方法→運用→結論→延伸 」等方式,再去釐清自己的想法。

這讓我聯想到,國小寫功課時經常做的重點整理,老師常說:「 文章要有起承轉合 」、「 說話要講重點 」;或是英文文章最常使用的:用一句話總結在段落開頭這類的,我驚覺這些都是我童年寫作時接觸過的技巧!

流程-輸入-處理-輸出

流程-輸入-處理-輸出


如何一步步建構觀點:我的觀點生成模型

在回憶起這些重要的基礎,外加GPT給的建議後,對於文章的架構又重新有了頭緒,對於觀念的積累與重構,簡化說明流程的三層結構:
➝輸入階段(資訊變資料)從蒐集 ➝ 建資料庫(用分類標籤+標題+摘要)
➝處理階段(資料變觀點)理解 ➝ 分析 ➝ 拆解 ➝ 整理 ➝ 重組 (加入自己的語言)
➝輸出階段(觀點變內容)產出內容/成果發表(內化後的語言,成為別人可理解的結果)

但是光理解、整理、重組就會耗費大量時間,當我在思考「 如何建立屬於我的獨特觀點 」這部份時,忽然想起這句話:「 如果我不知道或沒接觸過的有這麼多,我怎麼能在理解事情全貌前得出觀點?」

獨特觀點案例分享-〈你連「被不懂」的權利都沒有了

正當思考卡關時,剛好讀這位作家有意思的貼文〈 你連「被不懂」的權利都沒有了 〉,他引用了德國哲學家韓炳哲的著作《 透明社會 》。文章談到的主題,是我們這個社會如何剝奪了「 不被看見 」與「 不被理解 」的空間。最簡單的理解,就是對人們隱私的剝削。但文章最後更進一步指出:對於「 不懂 」的人與事,隨意攻擊與貼標籤,是一種法西斯。

文中很多想法跟觀點直擊我心,但能夠提出這些,還有許多例子佐證等,是因為作者平時就閱讀、觀察、整理,並能在需要時調動相關概念與知識,形成一種獨到觀點。這正是我所說的——從輸入、處理到輸出 的過程。

雖然我也是抱持著不懂的東西存而不論。但過去的我還不夠謹慎,曾經以為,只要有情緒、有想法就能寫出觀點,但實際上只是情感抒發,缺乏佐證。還是那個問題:我知道的太少了。我只能再次提醒自己,在建立觀點前免不了大量閱讀,要多看多聽,還要更加了解自己,才能夠用不同角度去看待人事物,也比較可以用柔和不批評的心態去看待事物。

就像這位作家,若不是他真的理解《透明社會》的脈絡,單就一句話根本無法建立出如此有層次的觀點。

以上是最近逐漸整理出的一些心得與方法,往後的創作,會更聚焦於要做的主題,避免無限延伸,同時也會依照不同情況有所調整。相信最終,透過持續累積與分析,再結合自身的經驗,一定能夠提煉出有深度與獨特性的觀點

再次謝謝各位觀看。


前一篇文章閱覽:《 工具運用 | AI是毒藥還是柺杖?如何避免過度依賴AI?
補充閱讀:《 工具運用 | 藉由GPT提升中文寫作技巧:結構、風格與情感的完美結合


在重拾閱讀的世界後,依舊覺得有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語繽閣
38會員
111內容數
在文字和語言的世界流浪,體驗酸甜苦辣,經歷五彩繽紛💖。
語繽閣的其他內容
2025/08/01
此文章提供改善中文寫作結構、風格和情感連結的建議,包含強化文章結構、縮短句子、增強情感連結、加強結尾以及進行逐段回顧與修改等面向。
Thumbnail
2025/08/01
此文章提供改善中文寫作結構、風格和情感連結的建議,包含強化文章結構、縮短句子、增強情感連結、加強結尾以及進行逐段回顧與修改等面向。
Thumbnail
2025/06/23
本文探討AI輔助寫作的利與弊,作者分享個人經驗,說明如何避免對AI過度依賴,並建立獨特的觀點。作者強調AI是工具,關鍵在於如何使用,並提出建立個人資料庫、運用AI理性分析等方法,提升寫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Thumbnail
2025/06/23
本文探討AI輔助寫作的利與弊,作者分享個人經驗,說明如何避免對AI過度依賴,並建立獨特的觀點。作者強調AI是工具,關鍵在於如何使用,並提出建立個人資料庫、運用AI理性分析等方法,提升寫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Thumbnail
2025/01/04
工典甜點的 IG 成功策略: 1. 常見發文手法分析 專業攝影與精緻照片: 大量使用專業攝影照片,確保每一張圖片都呈現出產品的高質感。透過細緻的拍攝技巧展示甜點的質感與美感,這種視覺上的吸引力是工典甜點成功的關鍵之一。 日常文案的親和力: 配上簡單且接地氣的文案,讓品牌形象不顯得過於距離感
Thumbnail
2025/01/04
工典甜點的 IG 成功策略: 1. 常見發文手法分析 專業攝影與精緻照片: 大量使用專業攝影照片,確保每一張圖片都呈現出產品的高質感。透過細緻的拍攝技巧展示甜點的質感與美感,這種視覺上的吸引力是工典甜點成功的關鍵之一。 日常文案的親和力: 配上簡單且接地氣的文案,讓品牌形象不顯得過於距離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AI生成圖片是一個挑戰性的任務,雖然AI能理解文字需求,但仍無法完全想像心中的理想畫面。使用中文描述AI的生成效果約為5成到6成,而加入擬人化的描述可以讓AI更好地理解需求。無論如何,AI生成圖片仍面臨許多挑戰,需要更多的研究與嘗試。
Thumbnail
AI生成圖片是一個挑戰性的任務,雖然AI能理解文字需求,但仍無法完全想像心中的理想畫面。使用中文描述AI的生成效果約為5成到6成,而加入擬人化的描述可以讓AI更好地理解需求。無論如何,AI生成圖片仍面臨許多挑戰,需要更多的研究與嘗試。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使用 AI 撰寫文章的挑戰和解決方法。指令過於精準會讓 AI 的文章缺乏變化和個人風格。建議將 AI 當作導師,利用其提問能力來引導思考,而非直接撰寫內容。這種方法不僅能加速思考過程,還能提升文章品質。經過一年的嘗試,作者體會到 AI 從助手逐漸成為思考夥伴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使用 AI 撰寫文章的挑戰和解決方法。指令過於精準會讓 AI 的文章缺乏變化和個人風格。建議將 AI 當作導師,利用其提問能力來引導思考,而非直接撰寫內容。這種方法不僅能加速思考過程,還能提升文章品質。經過一年的嘗試,作者體會到 AI 從助手逐漸成為思考夥伴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是一篇描述測試AI功能的文章,內容是一些隨心所欲的想法和想像,引導讀者思考現實世界及經歷。文章內容充滿了一些具有戲劇性和冒險色彩的詞彙和描述。
Thumbnail
這是一篇描述測試AI功能的文章,內容是一些隨心所欲的想法和想像,引導讀者思考現實世界及經歷。文章內容充滿了一些具有戲劇性和冒險色彩的詞彙和描述。
Thumbnail
透過學習與AI對話,讓它產出我們想要的圖像,將會是一個引人入勝的過程。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如何使用AI創作出簡潔明亮風格的心靈富足、光明、溫暖圖像,並加入付出與給予的元素。
Thumbnail
透過學習與AI對話,讓它產出我們想要的圖像,將會是一個引人入勝的過程。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如何使用AI創作出簡潔明亮風格的心靈富足、光明、溫暖圖像,並加入付出與給予的元素。
Thumbnail
本篇文章分享了對創意和靈感來源的深入思考,以及如何將其轉化為實際的成果或解決方案的過程。透過學習、資料收集、練習、創新等方法,提出了將創意落實的思路和技巧。同時介紹了AI在外顯知識的自動化應用,以及對其潛在發展方向的討論。最後探討了傳統機器學習技術在模擬中的應用案例和對AI世界的影響。
Thumbnail
本篇文章分享了對創意和靈感來源的深入思考,以及如何將其轉化為實際的成果或解決方案的過程。透過學習、資料收集、練習、創新等方法,提出了將創意落實的思路和技巧。同時介紹了AI在外顯知識的自動化應用,以及對其潛在發展方向的討論。最後探討了傳統機器學習技術在模擬中的應用案例和對AI世界的影響。
Thumbnail
AI 相關的內容每天都非常多,有聽過很多人因此感覺到焦慮,怕錯過了最新資訊就會趕不上,這篇內容會跟大家詳細的分享我自己的學習方法和經驗,並且會在最後分享一些我的學習資訊來源。
Thumbnail
AI 相關的內容每天都非常多,有聽過很多人因此感覺到焦慮,怕錯過了最新資訊就會趕不上,這篇內容會跟大家詳細的分享我自己的學習方法和經驗,並且會在最後分享一些我的學習資訊來源。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瞭如何利用生成式AI(GenAI)來提高學習效率,包括文章重點整理、完善知識體系、客製化學習回饋、提供多元觀點等方法。同時提醒使用者應注意內容的信效度,保持學術誠信,適當運用GenAI能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瞭如何利用生成式AI(GenAI)來提高學習效率,包括文章重點整理、完善知識體系、客製化學習回饋、提供多元觀點等方法。同時提醒使用者應注意內容的信效度,保持學術誠信,適當運用GenAI能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