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最新數據顯示,聯準會(Fed)偏好的核心通膨指標在 6 月加速上升至 2.8%,創今年新高,高於市場預期,顯示通膨壓力依然頑強。同時,6 月消費支出僅月增 0.3%,經通膨調整後僅微升 0.1%,為疫情以來最疲弱的連續季度表現之一。雖然第二季 GDP 季增年率初值回升至 3.0%,但主要歸因於貿易逆差縮小,而非內需強勁。
在勞動市場,儘管失業率維持在 4.1% 的低點,但 7 月企業裁員人數暴增至 6.2 萬人,創疫情以來新高。薪資成長仍具韌性,可能持續對通膨構成支撐。聯準會主席鮑爾坦言通膨降溫過程可能比預期緩慢,並需更多時間觀察關稅的遞延效應。當前美國經濟正處於兩種情境的十字路口:一是在低失業率掩蓋下的經濟疲軟,二是靠人工智慧(AI)投資和家庭財富支撐的持續成長。
川普政府正積極推動「全球貿易新秩序」,透過高額關稅施壓各國。美中雙方已同意將關稅休戰延長 90 天,但地緣政治與科技競爭依然緊張,例如中國近期約談輝達,調查其 H20 晶片的安全風險。對盟友,美國也毫不手軟。南韓承諾在美投資 3500 億美元,換取 15% 關稅;日本的汽車關稅下調則出現延遲。台灣則面臨 32% 的高關稅威脅。這項政策也重創美國批發經銷業,業者面臨近 500 億美元的關稅壓力,並預警商品漲價和短缺恐將來臨。許多企業正加速供應鏈「去中國化」,將生產線轉移至東南亞及墨西哥等地。
儘管宏觀經濟充滿不確定性,AI 相關產業卻成為市場亮點。 摩根士丹利上調了輝達(Nvidia)、博通(Broadcom)和超微(AMD)等多檔半導體股票的目標價,理由是超大型雲端業者和消費性網路公司對AI需求「極為強勁」。這股熱潮也帶動了新創公司的發展,例如專注於超低功耗AI晶片的Ambiq Micro,其IPO首日股價一度飆漲100%。慧榮科技也因 AI 相關需求,第二季營收強勁成長。 科技巨頭也積極投入AI。Alphabet上半年資本支出近400億美元,遠高於去年同期。供應鏈廠商也因此受益,TE Connectivity預估其資料中心業務營收將大幅成長。不過,亞馬遜(Amazon)雖然第二季財報超出預期,但因對AI的巨額投入及保守的第三季財測,導致股價盤後下跌。蘋果(Apple)受惠於消費者為規避關稅而提前採購iPhone,繳出亮眼財報,但仍預期本季關稅成本將增加。此外,英國監管機構對亞馬遜和微軟(Microsoft)的雲端服務進行反壟斷調查,凸顯科技巨頭在市場中的影響力已引起全球關注。然而,市場也存在結構性風險,標普 500 前十大市值個股佔比已近 40%,一旦 AI 巨頭股價動盪,恐將影響整體市場。儘管蘋果受惠於消費者提前採購而財報亮眼,但仍預期本季關稅成本將增加。此外,中國近期以「國家網路安全」為由約談輝達,調查其 H20 晶片的安全風險,這顯示地緣政治考量已超越商業層面,成為影響科技供應鏈的關鍵因素。
國際貨幣政策方面,瑞士央行上半年因美元疲軟而虧損153億瑞郎,日本央行則維持利率不變,但上調通膨預期,暗示可能更接近下次升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