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歐於7月27日達成重大關稅協議,歐盟承諾購買7,500億美元美國能源、增加6,000億美元對美投資、採購大量美軍備,並實現大多數商品(含汽車)零關稅貿易,使雙方避免貿易戰。不過藥品與金屬並未納入本次協議範圍,半導體亦處於單獨調查階段。美國商務部將於兩週內決定是否對矽晶圓、製造設備及含晶片成品等徵收關稅。若晶片關稅達25%,首年GDP恐減0.18%,十年累計損失1.4兆美元,並推高車價最多1,000美元。美國人均生活水準將下滑4,208美元,稅收損失達1,650億美元,對AI訓練成本與競爭力亦構成威脅。
其他貿易動態方面,美國對加拿大木材加徵關稅至34.45%,並向韓國釋出「投資換關稅」訊號;韓國擬投資逾千億美元以換取減免。印度則以多邊談判避免讓步。歐盟成功壓低美國8月1日起的關稅至15%,美中也將進行第三輪磋商,傳美方將鬆綁部分AI晶片禁售,換取中國擴大採購與市場開放。
市場方面,川普施壓聯準會降息,儘管支持強勢美元,但為出口亦接受短期弱勢美元,政治干預推高10年期利差至0.84%。AI資金狂潮推動投機創高,美股槓桿資金突破1兆美元,Meme股熱再起,占市場交易15%。德銀認為泡沫跡象浮現,高盛與Citadel開始布局避險。歐洲小型股因地域與內需導向躲過貿易衝擊,連十週資金淨流入創高。惟歐央行行長拉加德可能提前請辭,增添不確定性。日本央行則轉向鷹派,考慮年內升息,日圓短線走升。
科技產業方面,英特爾市值大幅落後輝達與AMD,若失去關鍵客戶恐退出晶圓代工,轉向依賴台積電。台積電則成地緣焦點,美日攜手投資5500億美元助其擴廠,並協助日本重建供應鏈。意法半導體以9.5億美元併購恩智浦MEMS感測器業務,擴張汽車技術。華為推出CloudMatrix 384系統,內含384顆自研910C晶片,挑戰輝達;同時中國出現「晶片維修潮」,每月維修GPU達500顆,輝達新款B200晶片在中國售價高達42萬美元,反映禁令實效有限。晶圓代工則受三大不利因素拖累:提前拉貨效應結束、終端需求不振、新台幣升值壓力,導致一線IC設計大廠下半年大砍成熟製程投片,第3季較第2季驟減二至三成,產能利用率持續下滑,聯電、世界先進、力積電等毛利率同步承壓。
其他產業方面,禮來新阿茲海默症藥Kisunla獲歐盟建議核准,年銷售可達20億美元,挑戰衛材。《經濟學人》首次承認加密貨幣為金融創新動力,川普亦簽署強化監管法案,顯示美國政策態度轉向制度納管。
中國上半年GDP成長5.3%,進出口增長2.9%,展現韌性。另外,南華早報引述消息,美國總統川普擬於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韓國慶州舉行的亞太經合會(APEC)峰會前後訪問中國,中美官員正就細節磋商。
地緣政治方面,美國解除對緬甸部分制裁,疑為爭奪稀土資源。泰柬邊境衝突已致20萬人撤離,馬來西亞介入調停,美方支持地區內部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