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每天都有外出行程,北上哲學課、書店開店等等,加上我在家裡拖拉磨蹭一下,晚上又煮飯或外出吃飯看個電視運動等,就好幾天沒寫日記了。
也好,趁過了這幾天,來回顧一下還有哪些記得、印象深刻的,或許那才是最重要的事。
週三做了書店的貼文和未來活動的宣傳文案,然後就趕著去台北上課了,去上課是學校的慶生活動,對比白天工作時心中有些焦慮,晚上算是相對放鬆的。但這天偏向趕時間,好像要趕快完成某些必須做的是,才稍微放鬆不用動腦。但有工作、上課的規律,總體還是好的。雖然我希望用旅人的態度來過每天的生活,但這幾天也發現了,如同上週分享會作者說,朝聖之路之所以能與自己對話,是因為每天只要走路、吃飯、洗澡、寫字,有大量留白和與自己相處的時間,然而當我在每天需要工作,有某些必須或想做的事情,還有某些規律時,確實就不是旅行中那種「留白」的狀態,也因此不可能完全像旅行一樣吧!但即使如此,我還是可以練習,稍微有些時刻也好,例如現在回顧記錄下來的時光。
週四和週五都是書店開店日,但目前平日來客不多,其實大多時候是我自己一人。不過,我目前還是常常把自己搞得很趕,早上我通常都想做些事(工作貼文、閱讀或家事),偏偏我起床拖拉的時間太久,又要弄早餐和午餐給自己吃,導致常常開店遲到,或總覺得不夠從容、按部就班的感覺。
這兩天有什麼印象深刻的事嗎?晚上和先生的相處時光,一天我煮了晚餐,一天我們去吃火鍋,似乎滿平凡的,但是我記得晚上入睡前,我都感到幸福。
今天是週末開店日,上週來的客人滿多,讓我有些期待,因此今天有趕快準備好開店狀態。今天來的客人時間也比較晚,2點後才有人出現,而且大部分有消費的都是最近來過或是認識的朋友,只有一組是臨時進來也有消費的,有兩三組進來看看,或有些交流,但最後沒有消費。
我有觀察到,對於本來不是閱讀興趣,只是坐下來喝飲品的,如果在座位有書本,可能可以順勢讓他們開始閱讀,這讓我之後可以慢慢準備搭配方向,現在就先不用太急吧。
今天也發現,我要多讀些關於遍路的書,才好在月中活動時延伸推薦。但也注意到,現在的自己知道不要「為讀而讀」,而是真的要和自己有連結,才會有力量,而不會變成一種面具而感到焦慮,我很開心現在的我很清楚這點,繼續往我的方向,我就會知道這條路通往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