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9日記--梳理與媽媽的關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昨天整理週日分享會的心得,因為作者提到與母親關係的真情流露,這和她的人生觀與寫作歷程有關。

週日晚上和在地夥伴聊天,我們也聊到與自己媽媽的關係。

別人眼中看起來,媽媽學習烤餅乾給我在書店招待客人,是對我很大的支持。的確是,媽媽也是全心全意這樣做的。但是,我卻對媽媽懷有一種複雜的情感。

若說到支持現階段的我,可以放下心中很大的物質焦慮感,而決定好好投入書店事業,我會想到最關鍵的支持,是我的先生。在經濟的方面他給予很大的支持,也很尊重我的決定。而我的弟弟,則是在有空的時候,可以貢獻他對硬體設備、水電方面的技能,讓我在面對空間不擅長的事情,給予許多協助。

但是媽媽,一方面我知道她支持我,也很以我為榮,但一方面,我卻時不時覺得她在「扯我後腿」。

這是很複雜的母女情結,但是經過上週末的一些訊號,以及接下來和書店相關的活動(八月遍路分享會、九月女栗分享),我認知到,是時候要梳理一下這個「結」了。雖然不一定完全梳得完,但是我知道,要開始面對,才能「把自己放進」這個生命之流中。

書店的活動,其實是牽引我的生命之流,表面上我辦活動,但其實若我要真的發揮影響力,我必須先對自己掏心掏肺,面對那些複雜的結,真正的我的精神,才能夠透過活動,與其他人和我自己對話。

回到和媽媽的情結。為什麼我會覺得她「扯我後腿」?

從我開始學哲學、走內在的旅程、開書店,好像漸漸活出了自己的樣子,媽媽當然很開心,也想支持我。而「開書店」這件事,媽媽一開始想要幫忙,偏偏我們倆做事的想法和風格不同,我會覺得她想要左右或支配我,即使沒有,我做什麼決定若和她想法不同,她便會提出很多問題,在回應和解釋的時候讓我覺得很疲憊。

所以,有段時間我沒有再讓她插手幫忙,我找到一群頻旅相近的在地夥伴,成為創業路上的支持陪伴。

沒辦法支配我後,媽媽轉而和我說「她也想開一間書店」,這件事讓我覺得很荒謬,我壓抑了一段時間沒有特別去想,覺得媽媽是隨口說說。但就是因為她是隨口說,並不需要負責任,所以時不時我就會聽到她在說這些事。讓我越聽越刺耳,也有種諷刺感。覺得好像自己認真看待和努力的事情,我花了很大的內在功課去釐清後,終於有了使命感持續投入的事情,卻被不負責任像是當兒戲一樣的「隨口說說」。

但是,媽媽卻沒有意識到,她覺得自己很認真。有一次我終於受不了,對她說請她不要再說要開書店的事情,因為她是我的媽媽,我希望她愛我,而希望她愛我的方式,就是不要再說些讓我感到刺耳的話。

一來我覺得自己的書店還不夠成熟,我也不夠有自信,我當然不希望有競爭者,如果是別人我管不著,但是我媽媽要開書店,都在竹南?我怎麼想都覺得荒謬。最煩的是她也沒有真的行動,對我來說就只是在刺激我而已。(但她沒有意識到)

另一方面,我覺得媽媽看著我找到想做的事,其實她也想要。她當了幾十年的老師,一路上是她的父母希望她做的是,她從沒想過自己想成為怎樣的人。就隨著外界的想法工作、結婚、生小孩、離婚,辛苦的賺錢把我跟弟弟養大,然後退休,但卻不知道自己是誰。

她說想開書店,我覺得是想模仿我,覺得這樣好像就能到一種怎樣的狀態。但是她退休後做過好幾個工作,就像是剛畢業的大學生,亂槍打鳥,不知道自己的方向。每次找工作都覺得自己什麼都可以,但實際做一兩個月,就有許多的抱怨與無法負荷,轉而離職。她說自己想要一間店,退休後做最久的工作,是在公益彩券行受僱賣彩券一年。

那年算是她相對穩定的一年,至少不會三不五時說要開書店刺激我,但是其實他對老闆也有諸多抱怨,而且工時很長她的三餐和身體也不正常。不過其實我覺得不是工作的問題,很多事是自己的態度和選擇所影響的。但這是我的想法,她也有自己的理由。而且,她沒有說要開書店刺激我的「穩定」,也不代表對她自己是最好的,因為她只是找到了一個規律的上班和薪水,她也不知道這是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在她離開彩券行工作後,又說要開書店,我向她爆發後,有段時間她和道場的朋友在討論要一起創業,那我覺得還比較適合她,如果他們真的能討論出來,我也樂見其成。但事實證明他們後來也沒有真的要做。

我知道媽媽需要錢,才會一直想要找工作。但是,這樣其實不適合開店,因為創業需要錢,沒辦法保證帶給你錢。我前年結婚後,做了關於金錢的配得感功課,才讓自己某種程度放下對金錢的焦慮感,放心有另一半撐著。

媽媽需要錢,我沒有很多錢可以給她孝親費,這有一層「我是不是不孝」的自我批判。

但是,作為二三十年的公立學校教師退休,她的退休金不夠生活,我其實也對她的理財觀念有很大的問號。

小時候,她辛苦工作和兼職,還離婚後的房貸,還有養我和弟弟長大,這份辛苦我真的很感謝,但也因為我沒有被這份愧疚感綁住,才能活成自己的樣子。

我覺得每個人都可以有選擇的,如果說一個人幸運,那也是一種能力,有面對困難和逆境的能力。

唉,如果面對的不是自己的媽媽,而是其他人,我比較容易課題分離,但因為是媽媽,我會很難分割,容易落入「她會這樣也是因為我」的自我批判中。但當我有意識的不要落入,我卻還沒有另一條清晰的方向。

然後還有一個是「伴侶」。媽媽離婚後沒有再找到一個人生伴侶,其實我覺得他是刻意逃避這件事。她有在佛教修行,我覺得很好,但有一部份她也在逃避某些事。她不懂親密關係中的智慧,以前她跟我說過,年輕時交過一位男友,她忌諱別人遲到,那位男友在某次情人節約會時遲到,終於到後期著一輛摩托車和拿著垂喪的花給媽媽。他說特別向人借摩托車要載媽媽,還特地去買花,才會遲到,而媽媽當場就跟他分手。

我昨晚睡前回想到這件事,覺得好可惜,這樣的媽媽,錯失了好多學習親密關係的機會。後來和爸爸的婚姻失敗,其實我認為雙方都有問題(以前總覺得媽媽是受害者),我也確實發現,媽媽傾向於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

聽過一種說法,沒有伴侶的媽媽,容易把某些情感和依賴投射到長女身上,女兒會背負著某種伴侶給一個女人的角色。

媽媽從不信任男人和婚姻,到我決定結婚後,看見我和先生的相處,她表達過覺得先生對我很好、很尊重體貼,像我先生道謝。我感覺得出她欣慰的背後,也是羨慕我的,但我不知道她是否知道,這個結果是透過雙方很長時間的磨合學習跟改變。尤其是我自己要願意改變。

先不檢討媽媽了,總之,我覺得她看見我幸福,但可能也讓她自己有種失落感,因為自己沒有幸福的伴侶關係,也沒有活出想要的自己。

先到這吧,這議題實在太多了。


去年和媽媽去四國,我的想法很單純,並沒有發現這一系列的情結跟議題。本來以為是我幻想中的母女出遊,但其實發現我跟媽媽根本無法單獨相處太久。

原來這只是個開始。我幻想中的母女出遊,是我全然當個女兒,跟媽媽互相陪伴。

後來才發現,媽媽也是個女兒,她沒有好好當過小孩。

我要與她課題分離,還是繼續挖掘與她的複雜情結?

還是,有第三個選擇?


想到補充一下,也是昨晚睡前想到的,我昨天日記寫到,發現自己有兩種慣性:

一是「否定過去的自己,與過去經驗斷裂或失憶」

二是「看到別人發光,會想模仿別人」

我發現,這兩種情況是遺傳複製自媽媽。

媽媽也有這兩種傾向。

她曾經自己出國旅行,拍照與圖文記錄自己的獨旅心情。相本堆積已久,再次看到時我覺得很珍貴,但過一陣子,媽媽說她把相簿丟掉了。

她似乎覺得過去那些都過去了,不重要,不用再留戀。這當然是她自己的選擇。

但我發現自己這種慣性,是上一代的共業。

另外一個是想模仿別人,這就不用多說了。前面都在說這個。

去年我與朋友坦承嫉妒她好一段時間,我本來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這樣,現在發現了,其實這也是像媽媽。

不是在怪媽媽,而是我先看清楚這樣的個性層面,是一種生物本能的遺傳,並不是真的我,我才能不與之認同。

就像是以前,我在和伴侶的相處中,也發現自己有媽媽的影子。我對於伴侶的嘮叨、想要控制,就像是媽媽對我一樣。我知道那種感受真的很不舒服,所以不想像媽媽一樣。因此,我才能夠改變。

所以我現在又看見兩個個性的習慣了,這是源自於上一代的共業。不是真實的我。

我不想像媽媽一樣,但我又要愛她,並且不要帶著愧疚去愛。而是豐盛的給予、付出的幸福的愛。

我要是一個從內而外強大的人,但也要溫柔慈悲。

要重看《愛的藝術》了。


這個主題目前還很雜,還需再多整理,未完待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我的樹洞與寫作練習場
3會員
45內容數
2024~2025年初:練習將內在的學習表達出來 關於這段時間尋找平衡、整理和回到自己、記得對自己承諾的一些隨筆書寫記錄。 2025下半年後:開始在這裡寫下我的日記,想要每天帶著旅人的精神,覺察自己和爬梳思緒,也為之後整理成文章做準備和素材。
2025/07/28
寫日記這件事情,我似乎要找到一個節奏。 因為每天的行程不定,像是昨天,書店有活動,從早到晚忙了一整天,有很多感受跟感動,在晚上時間我是沒有辦法整理完的,但昨天我有用紙筆簡單記下一些關鍵字。
2025/07/28
寫日記這件事情,我似乎要找到一個節奏。 因為每天的行程不定,像是昨天,書店有活動,從早到晚忙了一整天,有很多感受跟感動,在晚上時間我是沒有辦法整理完的,但昨天我有用紙筆簡單記下一些關鍵字。
2025/07/26
昨天跟今天都是書店開店日,早上都偏趕,下午看書店情況,晚上都會有點拖而弄到有點晚。
2025/07/26
昨天跟今天都是書店開店日,早上都偏趕,下午看書店情況,晚上都會有點拖而弄到有點晚。
2025/07/24
前兩天都沒寫日記,只要用得太晚就容易犧牲掉這個時間,尤其是晚上時間常遲很緊湊,我是否要來規劃一下寫日記的時間? 也許最好的不是晚上,而是白天?
2025/07/24
前兩天都沒寫日記,只要用得太晚就容易犧牲掉這個時間,尤其是晚上時間常遲很緊湊,我是否要來規劃一下寫日記的時間? 也許最好的不是晚上,而是白天?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作者從小被母親要求獨立生活,進而影響了她的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母親的生活習慣和對待個人的態度也對作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母女關係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主題。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作者從小被母親要求獨立生活,進而影響了她的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母親的生活習慣和對待個人的態度也對作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母女關係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主題。
Thumbnail
寫一段在家族裡,讓你百感交集、層次複雜的關係。
Thumbnail
寫一段在家族裡,讓你百感交集、層次複雜的關係。
Thumbnail
日記(2024/05/12)
Thumbnail
日記(2024/05/12)
Thumbnail
20240512 國曆密碼:16/7 農曆密碼:17/8 星際瑪雅印記:Kin204太陽黃種子󠀠 母親節的今天,是否有回家看看媽媽呢? 其實節日只是一個讓大家團聚的日子 平常在外的人,一年可能回不到家幾次 而我比較幸運,從小到大甚至到結婚,都是在本地縣市 距離家裡不遠,隨時都可以回家探望父母�
Thumbnail
20240512 國曆密碼:16/7 農曆密碼:17/8 星際瑪雅印記:Kin204太陽黃種子󠀠 母親節的今天,是否有回家看看媽媽呢? 其實節日只是一個讓大家團聚的日子 平常在外的人,一年可能回不到家幾次 而我比較幸運,從小到大甚至到結婚,都是在本地縣市 距離家裡不遠,隨時都可以回家探望父母�
Thumbnail
在母親節這個特別的日子裡,我想感謝您無微不至的照顧和母愛。您的教導讓我成為了今天的我,您的母愛讓我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加順遂。祝福全天下的女性,在母親節快樂!
Thumbnail
在母親節這個特別的日子裡,我想感謝您無微不至的照顧和母愛。您的教導讓我成為了今天的我,您的母愛讓我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加順遂。祝福全天下的女性,在母親節快樂!
Thumbnail
母親節對我來說一直都是思緒複雜的日子;一方面感謝、一方面懷念,還有很多很多思念。
Thumbnail
母親節對我來說一直都是思緒複雜的日子;一方面感謝、一方面懷念,還有很多很多思念。
Thumbnail
今天下午下班後,在家裡畫畫,一邊和媽媽講電話,有幾天沒和媽媽通話了,聽媽媽分享她最近遇到的事情,也和她說說我最近的事情。媽媽說她遇到一個男生跟她搭訕,對方覺得跟媽媽很投緣,屢次打給媽媽,打到最後,媽媽問我該不該再接,我跟媽媽說,對方不是單身,要避嫌。
Thumbnail
今天下午下班後,在家裡畫畫,一邊和媽媽講電話,有幾天沒和媽媽通話了,聽媽媽分享她最近遇到的事情,也和她說說我最近的事情。媽媽說她遇到一個男生跟她搭訕,對方覺得跟媽媽很投緣,屢次打給媽媽,打到最後,媽媽問我該不該再接,我跟媽媽說,對方不是單身,要避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與母親的對話,談到了家庭成員的情況和自己的感受。作者強調了對於父母的陪伴和照顧,並訴說了自己無法放手的困惑。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與母親的對話,談到了家庭成員的情況和自己的感受。作者強調了對於父母的陪伴和照顧,並訴說了自己無法放手的困惑。
Thumbnail
女兒在班上的母親節活動中發言:「媽媽最喜歡作的事是煮飯。」 兒子的生活課本有道題目:「媽媽喜歡作的事。」兒子寫下:「煮飯。」 有天先生跟同事說我喜歡煮飯,回到家我開玩笑地對他說:「我們中間是不是有什麼誤會?」 三人異口同聲,我辯駁無效。我問我自己:「若不用顧慮家人的需要,我想作什麼
Thumbnail
女兒在班上的母親節活動中發言:「媽媽最喜歡作的事是煮飯。」 兒子的生活課本有道題目:「媽媽喜歡作的事。」兒子寫下:「煮飯。」 有天先生跟同事說我喜歡煮飯,回到家我開玩笑地對他說:「我們中間是不是有什麼誤會?」 三人異口同聲,我辯駁無效。我問我自己:「若不用顧慮家人的需要,我想作什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