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接續上一篇(2);上一篇說到:當地的夜晚雖然寧靜卻暗藏玄機;其實部落也是,裡面有許多不為大多數人知曉的感人故事。
但沒有帶筆記又記憶體不足的我,趕緊用行程當中的空檔努力💪寫✍地下屋最重要的是看門的多少,五門最多,但當地非常少(這就跟買得起信義區別墅人不多,差不多意思);但不表示四門家族,的財富價值就一定比他們少,他們不喜歡外顯而已。三門的就是小而美之🏠了!
再來,不管哪間,最右邊的門都最尊貴,只有男主人能進出;女主走最左邊的門洞(門就一個方形洞口),中間的給其他家人,小朋友和客人進出。早期地下屋是茅草屋頂,通風陰涼,但隨著氣候變遷,當地茅草難以再生,也為了防颱防風(當初蓋半地穴建築就為此原因),多改成防水建材屋頂,並鋪上柏油,不過,缺點就是夏天可能略覺悶熱🥵

每件物品都是當地人的寶貝(盾🛡️牌用來敵擋敵人的落石攻擊)
地下屋分內外兩晉,外晉有屋檐籠罩,地平,有厚重泡綿鋪地,是用來招待客人的地方,鞋帽都不能穿進來,有爐灶,但僅供燒茶,真正煮飯是在內晉的主爐(民間認為在內煮食較不會沾染歪邪之物)內晉的下層是起居和躺臥的地方,上層較高處就是存放物品的置物區(我好像忘了問他們的衣櫃在哪裡了🧐)武器是給男人戰爭用的,有盔甲,盾牌等,他們會在自己做的觀景亭,早上六點就瞭望遠方,看看有無外族的獨木舟入侵,若有他們就會跑到屋頂傳信息出去作戰,小孩只吃早晚兩餐,邊吃還要邊準備逃跑躲藏。

部落間的戰爭都很平和,不會有犧牲生命的,頂多到有人流血🩸就暫停不打了
女性在那裡也相當的辛苦,要照顧將近10個小朋友,因此,小朋友們都會輪值煮飯或清潔的工作。早期女性碰到生理期竟然就完全💯不外出,單獨和姑婆芋的超大葉片🍃相處七天,你相信嗎🤔
也因為報戶口困難不易,通常他們只到孩子真正較穩定的年齡(大約三歲)才上報戶口,這和早期的台灣鄉村類似,因為孩子生得多,醫療又不發達,艱困的條件,不是都能成功長大的。

情人洞前面的湖水乾淨清澈,最適合平日吵鬧的小倆口在此冷靜和解

下午是水的行程,向天祈求🙏有好天氣讓我完成✅心願;欲知後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