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滑手機無意中看到網頁推薦雲門的戶外公演《毛月亮》,覺得名稱頗有詩意,看了下時間能配合,索性就決定前往。
說起認識雲門的契機,還得是唸書時修得那門課程教授規定得交5000字的雲門觀後感。那時看得還是雲門創辦人林懷民先生最經典的《薪傳》。可惜那時候真的太年輕,實在無法體會現代舞的奧妙,自然5000字的心得也寫得乏善可陳。
也不知是哪裡轉了念頭,在這炎炎八月的傍晚,竟一時興起前往戶外觀演。人們席地而坐,墊著野餐墊,分享著帶來的食物。午後一場大雨替夏日降了溫,傍晚的風意外地涼爽愜意。周圍有一家老小隨行(還有位八旬阿嬤)、也有幾個孩子約莫五六歲的年紀,還有三五好友席地聊天。我心裡不禁納悶,孩子的年紀這麼小,等等應該沒辦法看完全程。
隨即表演開始,舞者奮力伸展身軀,灌注情感於肢體之中,讓人目不轉睛,他們的肌肉線條,力道轉折,頭髮隨著舞蹈的擺動,都傳遞著自然且強烈的節奏感,一種原始律動的美,很讓人動容。
其中有一幕是一個脫隊的女舞者,一開始慌張迷茫,不知道該如何是好,隨著音樂與探索,她逐漸的找回了自己的節奏,舞步也變得俐落跟有力道,她的眼神,也從懷疑自己,到勇敢地望向觀眾,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環節。
結束的時候,才突然想到旁邊一家人的兩個孩子居然安靜的看完了,從頭到尾沒吵鬧,我是否給別人預設太多立場?雖然可能不太清楚整齣戲想表達什麼,但還是可以從舞者的律動之中找出感動。
教授在我年輕時雖然沒能讓我體會到雲門的美好,但也不失為一個小小的啟發,讓現在的我能體會到舞者帶給我那種生命的張力。能看到毛月亮真是太好了,由衷的感謝那天魔幻的夜晚,與現代舞重新相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