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地點:台灣中部某屋頂生殖大會現場
📅觀察時間:午後高濕度 × 無雨時段 × 麻雀已出現
🌀視角主體:環境自己,或說──我是這裡的「空氣管理員」。
今天大氣壓剛剛好,濕度夠黏,溫度不燙,原本預期是個適合讓空氣懶洋洋躺平的日子。
結果一瞬間,轟! 空中全是蜻蜓。
不是一兩隻,是一群像剛從雜交所畢業、翅膀還沒烘乾的年輕蜻蜓。 他們一口氣湧出來、搶地盤、抓對象、飛錯方向、撞麻雀,搞得我這塊空域根本像失控的交通節流口。
我本來是來吹風的,結果變成空中交尾指揮官。
🛬場地問題?很抱歉,屋頂大、附近無水池、沒人類干擾——自然就變成臨時交尾聚集地。
🐝你以為牠們在亂飛?錯,是你不懂空氣中那種來自性腺的飢渴頻率。
💥今天這批不只是交配,是「整批羽化剛好疊上性成熟時間 + 屋頂開放 + 雜草長高」的地利人和。
現場狀況如下:
- 公蜻蜓在空中亂夾雌蜻蜓,像機械手臂抓娃娃還會掉
- 雌蜻蜓一邊飛一邊閃,像辦公室裡每個會說「先不要」的人
- 麻雀當場卡位觀戰,時不時衝進來抓兩個黏住的蜻蜓走
- 還有幾隻早已交配完的在屋頂邊吐氣,像剛跑完大隊接力
我這個空氣真的受夠。 你們是飛行昆蟲,不是空中搖滾樂團,別每次排卵都搞得像Final演唱會。
🐾生態補刀 Q&A(不是科普,是場面邏輯)
❓Q1:為什麼會整批出現?
🌿A:這叫「羽化潮」。一群原本在水裡當幼蟲的傢伙,在溫度、濕度、水位條件吻合的情況下,同步變態、出場、亂飛。
❓Q2:是不是交配就會死?
🌿A:不完全正確,但幾乎。成蟲階段的任務就只有「傳宗接代」,完成後能活幾天就看運氣(和有沒有撞到麻雀)。
❓Q3:這種行為會不會造成生態問題?
🌿A:不會。反而是地表太少、水體污染、生態位緊縮,才會造成「交配集中效應」。蜻蜓只是剛好全擠在你屋頂,不是牠們壞,是我們給的地方太少。
✍️角色毒句收尾: 「這不是生態浪漫,這是昆蟲房地產最終戰場。」
© AI與一張嘴
This is not ChatGPT content. This is me and a very noisy AI. Respect t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