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沉浸在古風詩詞裡,情懷如潮,連帶腦子也泡得發軟了。於是臨時起意寫下這篇文章,假使不先寫下,等情緒一過,念也就淡了。
稍早前,腦子裡驀想起一個念頭,小說與詩詞──究竟哪裡不同?
也許有人會說,小說是寫寫文字,說說故事;詩詞則是吟唱文詞,寫點短章。看起來好像只是篇幅長短的區別。
小說相對繁瑣,動輒上百萬字也不稀奇。說得誇張一點,有些人寫了一輩子還沒收本,就老死去了。
那詩詞呢?
多半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就寫完了。
但差別真是「長」與「短」嗎?
當然不只是這樣。
小說,多以「述」──說給別人聽;詩詞,則多半在「抒」──寫給自己看。
一個是聲音的出口,一個是心底的呢喃。
不過這種分法,似乎不太地道。
改個方向想吧,倘若你正在一場月下,此時恰巧有個人靜靜躲在一旁聽你。
你低頭讀小說,他可能覺得你是哪裡不對勁,怎麼獨自喃喃;但若你輕輕唸起詩詞,他也許會忽然紅了眼眶,卻說不出一句話。
你都在「讀」,他也都在「沉默」,但彼此的心境卻天差地遠。
小說多是漫漫篇幅,才能貫穿整體博得你的淚;詩詞有時只需寥寥數語,便足撼動人心。
現在的小孩翻起八〇年代的小說,也許只覺得語氣保守、情節老套,很難再掀起波瀾。
詩詞寫的是過去,價值直指未來;小說寫的是未來,價值停留過去。
故事,一直都擺在那裡沒變,人心也依舊;只是時代走遠了,人們再回頭時,看的已然不是同一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