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巴黎(原刊於《印刻文學生活誌》2024/7)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但丁、拉伯雷、梵谷等人)為什麼要到巴黎朝聖,對我來說已經不再是秘密,我終於瞭解,巴黎為什麼吸引這些苦難的心靈,這些滿腦子幻想的人,以及這些偉大的愛情瘋子。我了解為什麼在這裡,在整個輪子的軸心,一個人可以接受一些最荒謬,最匪夷所思的理論,心裡一點也不感覺奇怪;在這裡,一個人重新再看年輕時代的書,每一個迷都添加了新的意義,每一根白頭都有一層新的意義。一個人走在馬路上的時候,他會知道自己已經發瘋中邪,因為,周遭那些冷漠的臉孔看起來宛如是自己的看護者。在這裡,所有的界線都消失了,世界露出它本來的面貌,一個瘋狂的屠宰場。(...)沒有任何逃生的標籤;除了死亡,沒有別的出口。」




亨利·米勒《北回歸線》




1.




巴黎還是巴黎。




雖是同義反覆,對於真正深刻體驗過巴黎的人而言,或許不會有比「巴黎就是巴黎」更好的說法了。




2007年的10月初,我來巴黎留學。換句話說,打從一開始,我就錯失了純粹旅遊的樂趣,一落地就是不斷地掙扎與奮鬥。能在巴黎留下來,每個留學生都有說不盡的故事。從找房子開始,跟法國人吵架,面對層層的官僚與無效率的體制,你幾乎不敢相信世上有如此不文明的國度。直到你低下頭、彎下腰,讓你放下面子、幻想破滅、放棄計畫,種種磨難之後,你會在退到不能再退的地步時,突然找到道路,意味著你已經通過考驗。於是,你再度仰望星空,再度前行,這時候巴黎風景才屬於你。




或者說,只屬於你的巴黎風景才嫣然展開。你可以盡情抱怨(這非常法式),又同時鄙視只看表面而忽略巴黎本質的豐富之人(但前不久你才屬於這類人),你隱隱約約知道,這個巴黎你是離不開的,不論將來離去多久,去了多遠,你都遺留一部分的自己在那裡。在你離開之際,必然失落。每個曾久住巴黎者,皆帶著空缺離去。而這空缺如同一種標記,影響往後的日子。那並不是掏空,或挖個洞,而是巴黎撐大了你某種虛構的胃袋,讓你自此之後永不饜足。




儘管樣本數不過是親朋好友,不過確實不止我一人感受過相同之事:當你離開巴黎許久歸來,才一下子,就有無縫接軌之感。不管改變多少,你都不用重新適應,會很快地在心中肯定地說著:「對,就是這個巴黎。」




2.




一場疫情,無情的就是三年以上的相隔。




距離上回短暫返法,一隔已是五年。若以作品來算,是介於第一本書《禮物》與第二本書《裡面的裡面》之間。五本書的距離,倒未必是工作上的勤奮,而是我至少不是當初所擔憂的,在《禮物》這樣盡情的耗費我的巴黎經驗後,作為一個創作者,是否能真正回到台灣生根?




又,反過來說,如果我的創作可以那麼不依賴巴黎的經驗,彷彿可以一直待在台灣,輸出各種課程與作品。那,會不會巴黎已經默默關上了門,不再讓我再繼續做著寫作的夢(畢竟,以大多數的標準而言,我已經是個創作的實踐者了)?




這個無謂的懷疑,光在機上看的唯一一部電影就已經破除。在越南裔導演陳英雄《火上鍋》裡,那對情人搭檔如此專注、費工在食物烹調上,對於四季萬物的的欣賞與喜悅,願意花上漫長的時間追求細節,並在餐桌上一邊享用一邊滔滔不絕談天說地。這種慢步調,自在於生命本身的緩慢,召喚起我心中長久以來的另一個時鐘。在下機以前,除了表面的時差外,內心的時間,化作走路的步伐,踏上法蘭西的土地那一刻起,我已經找回原來的步調。




《火上鍋》結尾,引述奧古斯丁的話:「真正的幸福,是能夠一直追尋已經擁有的東西。」




這就是我這趟想找的。




3.




要說奧運造成巴黎怎樣的改變,實際上影響最大的就是物價。原先已經是高物價的巴黎,物價飛漲兩倍,而住宿更是數倍不止。




我幾乎沒有聽到巴黎人自豪於奧運。反之,一如巴黎人的正常反應,對於奧運滿滿的抱怨。癱瘓的交通,過多的遊客,基礎建設沒有改善,還有政治上的不安定。譬如巴黎市長堅持塞納河的水質已經可以游泳,決定親自下水示範,遭到一陣揶揄。諸如此類。




但要說真的因為一個奧運,或是近幾年的歐洲與國際政治的陰霾、法國極右派的威脅、民生物價的飛漲,會使得巴黎某種根深蒂固的精神消失,那倒也太小題大作。畢竟,即使是因為特殊脈絡,巴黎是個連被佔領期間都能歌舞昇平,甚至文化藝術娛樂都更為精彩的城市(畢竟對德軍來說,兵不血刃統治巴黎更為划算,也能給高階軍官能有享樂放鬆)。個人也親自見證,在巴黎發生恐怖攻擊的隔日,巴黎人還是壯起膽子坐在戶外咖啡廳,不願就此妥協。




戰爭、恐攻、疫情,或是之後可能的災難(譬如極右派掌權),巴黎仍是巴黎。不因她完美純潔於是獨立。而是巴黎徹底能夠接納所有的不幸、髒污、邪厄、庸俗,卻長出奇異的美。對我而言,波特萊爾的《惡之華》是一個徹頭徹尾只能在巴黎誕生的書。




於是,不管物價或交通,我與妻放完行李後,默契地通往路程五分鐘的舊家之路。




4.




我們沿著巴黎南方邊境最大的展場園區Paris Expo Porte de Versailles走。除了園區內增添了許多新的設施外,最大的改變是六館旁邊原先是圍牆,如今多蓋了兩棟奢華的旅館。旅館的一樓全是敞開到戶外的餐廳、Bar與咖啡廳,成為國際參展、看展者可以就近住宿、消費的新據點。此外也在入口處正興建起高聳的金字塔型玻璃帷幕大樓,落成後將會有商店街、展場、表演廳的新地標,像是拉德方斯的白色方拱大樓那樣,每個時代的法國人都想留一座代表性的建築物。




但,巴黎還是巴黎,只要你不是遠遠看,而是親自走上街道。法文中,對於街巷,使用的介系詞是「dans」,類似英文的「in」,在空間上屬於「在裡面」的使用。換句話說,我們不是「走在路上」,而是「走進街裡面」。不管你搭乘怎樣的交通工具,到了目的地,你總要一腳踏進街道,一步步以人的步伐與速度前進,才算是進入了巴黎。我甚至相信,整座城市的精神,都建立於此。也才會有波特萊爾說的「在街上你不會感到無聊」這樣的話。




舊家附近的選物店還在,中國餐館還在,超市同一家,附近的美術學院的學生彷彿一直是同一批。許多的店家變了,多了幾間看來更舒適的餐酒館,戶外座椅延伸到人行道,白日的陽光毫不吝惜地打在餐盤、酒杯與桌巾上。




「如果我們還住在這,應該偶爾會像這樣,帶著旺旺,坐在路邊吃頓飯吧。」我說。

「我們要不要進去舊家的中庭看看?」妻子問。




「還是不要好了。」




5.




買了新的地鐵儲值卡後(對,這確實是我缺席的幾年的小變革),走下了地鐵十二號線。一走下去,撲鼻的尿味與潮濕、體臭味迎面而來。我笑著說:「這氣味真的永遠不會變。」人的組成那麼多,物質的變化不可能相同,聚合起來卻是同一種複雜卻可標記的氣味,也難怪徐四金《香水》的起點在巴黎,也難怪柯爾本有辦法寫出《惡臭與芬芳》。




巴黎地鐵的臭味,必然是代代傳承,刻印在每個行經的人的鼻腔深處的。




車廂的搖晃感、破舊的椅子、厭世的臉孔,一站站熟悉的站名。老的與年輕的、有錢的與窮的(對,也會看見穿著奢華的人搭地鐵)、不同國籍與口音的、各式民族服飾的(只是法國禁止蒙面)。走進車廂演奏一曲跟你討錢的,或是一群成群結隊的年輕少男少女準備偷你錢包的。




只要走進地鐵的甬道,你就不能愈想你不會遇到哪種人,碰上怎樣的狀況。




這裡一切都可能發生,一切都混在一起,卻又隨時四散而無可捕捉。




地鐵是巴黎的白日夢。




6.




我們從Sèvres-Babylone下車,沿路走到Saint-Germain-des-Près。還在巴黎的時候,這樣的路線不知走過多少次。




2007年,初來乍到,在索邦大學讀語言學校。即使有便宜的學生交通卡,還是捨不得坐,一個地點到另一個地點的聯繫,似乎要在地面上、在街道上才能真正建立。




即使是Saint-Germain-des-Près,所謂花神咖啡廳、雙叟咖啡廳的所在之地,每個人所見到的依然不同。這兩間咖啡廳依然滿座,但我只個在其中消費過一回,而感想相同:貴,東西普通,感受不太到沙特當時的氛圍。




但所謂存在主義咖啡館,又是什麼呢?你可以想像一群藝文界的明星,成為一個小圈圈在那裡。他們口中的哲學雖然也有其深邃,但他們過分的光環與知名度,卻是某種媒體的造神所致。譬如不在那圈子內的列維那斯吧,他寧願在一間巴黎小小的猶太學院當校長,管理學生作息大小事,也不願意成為同時代的咖啡館哲學家。對他來說,咖啡廳的哲學,意味著一種非必要(你不是為了口渴或飢餓而去)的消遣、無團結的聚集。巴黎的咖啡廳文化,是一種去地點的地點。從另一方面想,這些批判對於知識份子而言並無不妥,但對於一般人卻有些苛刻。正是有這些咖啡館,我們可以用大把時間消磨在純粹的消遣上,朋友們可聚會,陌生人可以相遇,卻不需要是一個群體,而更顯現個體。




巴黎林立的咖啡廳,如Saint-Germain大道沿途所見,裡頭坐的都是個人,也許無責任,也許無目的,這樣隨手可得的「非地點」,是讓人好好歸零的時刻。唯有把目的與身份都去除的一無所有的庸常狀態,才是不渾渾噩噩的可能。




(換在台灣,咖啡廳更多時候就是個談生意、拉保險、拿出筆電工作的功能型場所。)




對我來說,一個年輕的異鄉人,帶著遠大的志向來到巴黎而受挫且幻滅。那麼街道之外,咖啡廳就是這樣受挫的靈魂的重生之處。即使飢腸轆轆,阮囊羞澀,你還是會想掏出身上僅有的零錢,點上一杯又濃又苦的濃縮咖啡,加上一點糖,天長地久的在一間街角咖啡廳待下去。在那裡不會有人問你從哪裡來,往哪裡去,要做什麼?你可以就地荒廢,感受幻滅。多少的歲月,沮喪與惶恐之時,我就帶著一本書,一個筆記本,在智慧型手機與無線上網都還沒完全佔有的時代,一次一次度過難關。




妻子問我想不想找間咖啡廳。我考慮了一陣,不再假裝自己是窮文青。選擇最知名甜點師Pierre Hermé近幾年開的咖啡廳,喝著玫瑰荔枝口味冰咖啡,點上幾顆馬卡洪與甜點。




要消費就消費精緻文化到底,無法重返青春,就好好享用當下經濟能力能負擔的奢侈。那是過去的我既羨慕又忍不住批判的資本的模樣。




巴黎是巨大的鏡子,可以讓你徹底的嘲笑自己現在的樣子。




7.




儘管逗留時間短,還是去了Gibert Joseph書店。我徹底感到內心對於知識的渴望,已經有了深刻的變化。我已經不再是那個擁有巨大貪婪知識胃袋,看到什麼大名字、大著作,都想擺進自己的書架。偶然知道自己知識的缺角,就想直奔書店找書。




現在的我買書則是隨緣。對於已擁有的書,有許多已經有捨去賣掉之意。近十五年的時間,我塞入了各種知識,又盡力的產出。久而久之,像個破爛的海綿。




心中默默決定,把自己的書架當作孤島。只帶上幾本可以反覆閱讀的書,如荷馬、但丁、喬哀思、普魯斯特,若干的哲學思想,如此足矣。




(當然,我知道,一回台灣我或許又成為一個隨時吐納知識的工作馬。)




8.







第二日的巴黎,我們去了歌劇院區。




先往新整修完的Richelieu國家圖書館。在我留法的期間,這座古典的圓頂圖書館始終在整修。研究生主要沈浸的國家圖書館是十四區的密特朗圖書館。以研究而言,那玻璃帷幕像四本大書展開的圖書館(弔詭的是,研究與圖書卻是在建築地下深處)確實更適合鑽研。這令人肅穆而美麗如大教堂,會讓波赫士再度喊著「天堂該是圖書館模樣」的Richelieu,反倒每日經過不少遊客拍照打卡。




歌劇院一代連接著莫里哀的法國喜劇院(La Comédie Française),巴黎皇家宮殿(Palais Royale)以及羅浮宮。前日Saint-Germain-des-Près若是許多人朝聖與步行,這一帶則是滿滿的觀光人潮。恰逢數十日以來難得的涼爽大晴天,巴黎人攜家帶眷與遊客擠空地。




晚間,我們與日本友人,日本烘焙界的名人石川芳美,以及台灣巧克力師畬室夫婦在羅浮宮側殿的餐廳吃飯。一面看著六七點仍是斜陽的美麗玻璃金字塔,欣賞猶如模特兒般美麗的侍者。石川芳美與丈夫開的麵包店已達三十家,但她真正令人欣賞的是她無盡的精力。她經營店面,一面考上了羅浮宮學院,準備就讀,明年也將有自己的繪畫個展。




她說:「人其實可以有很多可能性的,只要你努力工作,相信自己會成功就好。但在日本,我做任何事,別人都說不可能,這是我人還在日本痛苦的地方。但在這邊,沒有人會否定你。」




9.




奧運一年的巴黎,在我眼裡,沒有更為光鮮亮麗之處。種種因人潮與物價帶來的不便,據我猜想,不過也是陣痛。實際走上一遭,燦爛如奧運,腐敗如政治與社會問題,都不影響巴黎。




畢竟巴黎更為光明與更為陰暗之處,早已洗禮無數遍。而巴黎永遠是巴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ocus Solus:朱嘉漢的文學沙龍
26會員
57內容數
本空間收藏朱嘉漢過去累積的短文與評論。 全文開放。若有意願,可小額贊助。
2025/08/07
克婁代除了較為知名的小說、編劇作品外,早在2003年就已經以《小機械Les petites mécaniques 》獲得龔固爾的短篇小說獎。 因此,不會意外,《德國幻想曲》裡的五則短篇都相當精巧。無論是展開、隱藏、插入回憶,以及無比用心的揭露式收尾(dénouement),都展現克婁代對於這種短小
2025/08/07
克婁代除了較為知名的小說、編劇作品外,早在2003年就已經以《小機械Les petites mécaniques 》獲得龔固爾的短篇小說獎。 因此,不會意外,《德國幻想曲》裡的五則短篇都相當精巧。無論是展開、隱藏、插入回憶,以及無比用心的揭露式收尾(dénouement),都展現克婁代對於這種短小
2025/08/07
關於瘟疫的小說,光是經典知名的部分,就可以列上許多:薄伽丘《十日談》、笛福《大疫年紀事》、卡繆《瘟疫》、馬奎斯《愛在瘟疫蔓延時》等。 瘟疫的主題似乎可以迫使作者與讀者面對人性的極致、文明的脆弱、命運的無常。簡而言之,瘟疫使人不得不嚴肅,你幾乎不可能看到一個作者不嚴肅處理瘟疫。除非像《十
Thumbnail
2025/08/07
關於瘟疫的小說,光是經典知名的部分,就可以列上許多:薄伽丘《十日談》、笛福《大疫年紀事》、卡繆《瘟疫》、馬奎斯《愛在瘟疫蔓延時》等。 瘟疫的主題似乎可以迫使作者與讀者面對人性的極致、文明的脆弱、命運的無常。簡而言之,瘟疫使人不得不嚴肅,你幾乎不可能看到一個作者不嚴肅處理瘟疫。除非像《十
Thumbnail
2025/02/12
閱讀楊双子的《臺灣漫遊錄》,最好的建議,是依循小說的「敘事者我-青山千鶴子」所說的:「小說是小說,我是我。」 將小說當作小說讀,就是最好的讀法。 撇開其餘的資訊,拿起《臺灣漫遊錄》閱讀,其中的「小說性」不但沒有沖淡,反倒看到相當純粹的虛構性。即便你一度懷疑或相信真有青山千鶴子的存在,此書的主
2025/02/12
閱讀楊双子的《臺灣漫遊錄》,最好的建議,是依循小說的「敘事者我-青山千鶴子」所說的:「小說是小說,我是我。」 將小說當作小說讀,就是最好的讀法。 撇開其餘的資訊,拿起《臺灣漫遊錄》閱讀,其中的「小說性」不但沒有沖淡,反倒看到相當純粹的虛構性。即便你一度懷疑或相信真有青山千鶴子的存在,此書的主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探究巴黎歷史由來,不同版本的地名由來以及巴黎市區的特色。文章將由古代史到當代文化進行探究。
Thumbnail
探究巴黎歷史由來,不同版本的地名由來以及巴黎市區的特色。文章將由古代史到當代文化進行探究。
Thumbnail
從小我就嚮往的歐洲,用電影與自己的想像拼湊出一個完美巴黎,24歲第一次來到巴黎,發現沒有如夢似幻,地鐵髒亂偶爾飄出的尿騷味,巴黎的人類好像隨時都在不耐煩,在巴黎餐館的店員不知在不爽什麼用人生最大的怨氣在甩門,我在巴黎撿拾著碎了一地的美好幻想,唯有馬卡龍與在夜晚中閃爍的鐵塔讓我保有到此一遊的真實感.
Thumbnail
從小我就嚮往的歐洲,用電影與自己的想像拼湊出一個完美巴黎,24歲第一次來到巴黎,發現沒有如夢似幻,地鐵髒亂偶爾飄出的尿騷味,巴黎的人類好像隨時都在不耐煩,在巴黎餐館的店員不知在不爽什麼用人生最大的怨氣在甩門,我在巴黎撿拾著碎了一地的美好幻想,唯有馬卡龍與在夜晚中閃爍的鐵塔讓我保有到此一遊的真實感.
Thumbnail
2024巴黎奧運(Olympic Games Paris 2024)即將登場,奧運期間的巴黎不僅是運動員的天堂,也是人海中遊客的挑戰賽場。以旅遊角度來說,人多的情況下,品質勢必大打折扣。巴黎又是一個充滿藝術及歷史資源的城市(跟羅馬一樣),因此不妨在奧運過後來巴黎利用這些觀光資源,好好地遊覽巴黎。
Thumbnail
2024巴黎奧運(Olympic Games Paris 2024)即將登場,奧運期間的巴黎不僅是運動員的天堂,也是人海中遊客的挑戰賽場。以旅遊角度來說,人多的情況下,品質勢必大打折扣。巴黎又是一個充滿藝術及歷史資源的城市(跟羅馬一樣),因此不妨在奧運過後來巴黎利用這些觀光資源,好好地遊覽巴黎。
Thumbnail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巴黎,那裡有對美的詮釋、還有對生活的嚮往。 - 這篇小遊記,想跟大家分享 6 個我覺得在巴黎很值得一訪的景點和旅遊行程!(鑑於上次紐西蘭的必做清單,迴響很好,感覺大家好像蠻喜歡這種主觀的旅遊行程體驗分享!)
Thumbnail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巴黎,那裡有對美的詮釋、還有對生活的嚮往。 - 這篇小遊記,想跟大家分享 6 個我覺得在巴黎很值得一訪的景點和旅遊行程!(鑑於上次紐西蘭的必做清單,迴響很好,感覺大家好像蠻喜歡這種主觀的旅遊行程體驗分享!)
Thumbnail
對於自己在巴黎總是小心翼翼的過度敏感有些釋懷。第一次來到總是會被羅浮宮、奧賽一些熱門景點震懾到人潮的擁擠;在路上總是會小心翼翼,誰也不知道自己何時會變成小偷們的甕中鱉。幾次經驗之後,漸漸開始鼓起勇氣去一些當地人會參觀的博物館。人潮不會過分擁擠,參觀品質非常舒適,也可以看到一些藝術系學生或
Thumbnail
對於自己在巴黎總是小心翼翼的過度敏感有些釋懷。第一次來到總是會被羅浮宮、奧賽一些熱門景點震懾到人潮的擁擠;在路上總是會小心翼翼,誰也不知道自己何時會變成小偷們的甕中鱉。幾次經驗之後,漸漸開始鼓起勇氣去一些當地人會參觀的博物館。人潮不會過分擁擠,參觀品質非常舒適,也可以看到一些藝術系學生或
Thumbnail
之後一路向北,我終於來到了法國的心臟─巴黎,巴黎女人的香奈兒5號,剛出爐的法國長棍、巷口那一杯Cappuccino,深吸一口,整個城市被優雅浪漫圍繞。
Thumbnail
之後一路向北,我終於來到了法國的心臟─巴黎,巴黎女人的香奈兒5號,剛出爐的法國長棍、巷口那一杯Cappuccino,深吸一口,整個城市被優雅浪漫圍繞。
Thumbnail
我又回到法國,回到巴黎了,真正的 Re-voir。
Thumbnail
我又回到法國,回到巴黎了,真正的 Re-voir。
Thumbnail
巴黎好美! 下午我們沿著塞納河散步,閒晃到聖母院,遇見撲克牌紅心K的查理曼大帝,還有現代「吹泡人」,帶給小朋友最天真的笑容,然後巴黎連個轉角都好美。 晚上我們住在法國第一個Host Roland 家,185公分的暖男,是個被郵局耽誤的甜點師。 法式蘋果派做的跟餐廳一樣好吃,某人原來不太愛蘋果派
Thumbnail
巴黎好美! 下午我們沿著塞納河散步,閒晃到聖母院,遇見撲克牌紅心K的查理曼大帝,還有現代「吹泡人」,帶給小朋友最天真的笑容,然後巴黎連個轉角都好美。 晚上我們住在法國第一個Host Roland 家,185公分的暖男,是個被郵局耽誤的甜點師。 法式蘋果派做的跟餐廳一樣好吃,某人原來不太愛蘋果派
Thumbnail
巴黎自由行攻略,提供實用的建議,讓你能充分體驗這座迷人的城市。從行前準備到交通、住宿、景點安排,一次滿足你的需求。
Thumbnail
巴黎自由行攻略,提供實用的建議,讓你能充分體驗這座迷人的城市。從行前準備到交通、住宿、景點安排,一次滿足你的需求。
Thumbnail
最近在閱讀《巴黎哲學藝術地圖》一書時,時常因為內文提及許多巴黎的地標、文明的建築物、巴黎第一間咖啡館等地而回想起四年前在歐洲交換、旅遊的日子。
Thumbnail
最近在閱讀《巴黎哲學藝術地圖》一書時,時常因為內文提及許多巴黎的地標、文明的建築物、巴黎第一間咖啡館等地而回想起四年前在歐洲交換、旅遊的日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