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人大辯論——好萊塢超級英雄為什麼在海外急遽掉粉】#葉郎每日讀報

曾經在1990年代在小螢幕上演了幾年超人角色的好萊塢男星 Dean Cain,稍早在 Fox News 節目上為 ICE 美國移民及海關執法局代言招募幹員,並宣佈他自己也將加入 ICE 執法的行列。
「這個國家的基礎正是建立在愛國者不顧一切挺身而出的作為之上,不論他們做的是否受到公眾歡迎」他向主持人解釋道自己加入 ICE 的動機。幾個星期前,這位退役超人才大力批評他還沒去電影院看的新《超人》( Superman)電影,指責導演 James Gunn 將超人和移民連結在一起的公開發言傷害了這個重要的美國品牌。他認為正是這種毫無必要地與覺醒文化掛鉤的政治評論混入電影裡,才導致這部好萊塢電影票房受傷。
ICE 的上級機關國土安全部剛剛得到川普政府《大而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的巨額預算挹注,準備一口氣擴編上萬名新幹員查緝非法移民。 為了加速建立這支快速打擊部隊,美國國土安全部部長 Kristi Noem 甚至宣佈取消 ICE 幹員的招募年齡限制。這不僅意味著年屆59歲的好萊塢演員 Dean Cain 也能成為幹員,連低於合法持槍年齡的青少年可能都有機會加入 ICE 並被發配槍枝執法。
在早先的超人辯論中 ,Dean Cain 已毫不保留地說明了自己對於打擊非法移民的支持:「超人一直以來就是真理、正義和美國的方式(American way)的代名詞。而所謂美國的方式,就是對移民友善,但必須照規矩來」。 他強調如果毫無規矩限制,美國社會將會失序,變成像索馬利亞那樣的亂邦:「我們不可能讓所有人都進入美國!」
表面上好萊塢只是掃到這場口水戰的颱風尾,但實際上好萊塢的產品已悄悄地成為颱風中心的重災區。
《超人》的電影票房確實如 Dean Cain 說的受了傷,只是傷的部位非常明確地是海外票房表現遠不如預期。今年以來美國以外的各國民眾都很難避免地長期沉浸在嘲笑美國甚至反美的情緒中,因此一如以往被投放到大銀幕上的 American way 大美國主義商品,已不再像過去那樣被外國觀眾完全買單。《超人》導演 James Gunn 認為該片的海外熱度不如預期正是受害於這種反美氣氛。
數據能夠證明顯著的災情:
DC 的《超人》電影目前為止海外票房占比是43%;連沒有移民議題的漫威電影《驚奇4超人:第一步》(The Fantastic Four: First Steps) 也僅只有45%票房來自海外。不論 DC 或漫威,43%幾乎肯定是創紀錄的超級英雄新低。
作為對比的是,2019年的《復仇者聯盟3:無限之戰》有直逼7成(約67%)的票房說收入來自海外粉絲的熱烈擁抱。
6到7成的海外票房占比其實是過去好萊塢賣座大片的常態表現,尤其是續集電影和經典IP。這使得《超人》和《驚奇4超人:第一步》 的海外掉粉顯得更加不馴持。
這些數據當然還能在其他脈絡下觀察。雖然超級英雄疲勞也可能是這兩部電影在北美以外市場欠缺熱度的其中一個理由,但不可否認地整體美國電影的全球市場佔有率在過去十年原本就在持續下滑的趨勢當中(從2014年的85.6%佔比一路跌落到2024年的69.5%)。另一方面,中國市場的變動因素對於好萊塢電影的票房推、拉作用也一直非常顯著。比如眼前美中緊張關係下,《超人》在廣大中國市場果然就只收了慘淡的660萬美元首週末票房。
回到美國境內,兩股力量繼續在強力拉扯這名無辜的氪星男孩的兩條手臂:一邊認為未能堅守 American way 讓超人受了傷害,另一邊認為 American way 正是超人的神力衰減的理由。美國政治氛圍沒有太大變動的前提下,這種強力拉扯接下來幾年可能也會陸續發生在其他娛樂產品之上。
驚奇先生 Reed Richards 伸縮自如的手臂或許挺得住這種暴力拉扯。氪星男孩的話,我們就不太確定了。
┌ 你的電影院讀本 ┐
《從前,有個奇麗馬》
└ 葉郎的第二本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