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瓜與超人」出版了,書的副標題是「30個超越自我,用生命影響生命的故事」清楚明白的點出了書的內容,這是「頭殼壞去」有傻瓜之稱的曲全立導演,繼「美力台灣」系列之後,以「台灣超人」為名的系列影片的文字版。
目前紀錄片還在持續拍攝中(已拍86位,預計拍100位各個領域的台灣超人),這本書集結了30位台灣超人的故事,全書近四百頁,全彩印刷。在前些天的記者會中,許多參加的政治人物與企業家當場舉手認購,短短二、三分鐘,就累積了三千五百本,書還沒出版已經保證暢銷,因為這些認購的朋友都被傻瓜導演的精神與心願所感動,也希望能擴大「用生命影響生命」所帶給社會善的循環。
這本書介紹的30位台灣超人,除了少數幾位原本就有廣泛的社會知名度之外(如罕病的楊玉欣,超馬運動員陳彥博、認知心理學專家洪蘭教授,翻轉教育推動者葉丙成教授),大部分的超人都是在自己的領域裡默默努力,積極勇敢的往前走。
洪蘭教授為此書推薦說:「有人說曲導演是傻瓜,但是只要你看完曲導演和趙文豪先生合著的這本書後,你會希望這世界多一點像曲導演這樣的傻子,因為研究發現,人只要有一點希望,就可以忍受平常不能忍受的苦、堅持活下去。
每個人案頭應該都放上這一本書,在受到挫折沮喪時,打開來看一下,你會發現這個世界還是充滿了美好的人與事。世上的確是苦人多,但好人也不少啊!」
至於我則點出書中每位超人都是心中有夢想的人:「台灣超人的故事讓我們相信,傳奇不是大人物才有的,每一個人都可以寫下自己的傳奇。只要心中有夢想,依循這個夢想前進,就能為這個世界增添一些光彩。每個人身上都有太陽,只是要讓它發光。」
前幾天與老婆大人參加活動後順便到曲導演的工作室,這也是我們自己第一次看導演拍攝剪接完的影片。
蘊慧覺得導演記錄我的故事時,截取的角度很特別,除了以閱讀為主軸,也特別強調了時間管理。
的確,在這個時代,影音視訊,社群媒體……已經耗盡我們的時間與專注力,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人人都是「時間的貧民」,我們可能很忙但是卻有好像自己想做的事都沒有時間做。找出「偷時間的賊」,把寶貴的時間用在自己真正在乎的事情,這是當代每個人最重要也是最迫切的課題了。
後面附上「傻瓜與超人」介紹我的那篇文章。希望大家能買書,看看其他29個人的故事,讓自己在困頓低潮的時候,有繼續前進的力量。
曲導:「請為我們介紹閱讀的重要性。」
李偉文:「面對變化莫測的時代,閱讀是一個能有效去理解世界、探索世界的工具。因為閱讀的習慣,讓我不怕面對世界任何的改變。」
曲導:「請您與我們分享一下『開卷有益』這四個字。」
李偉文:「當我們擁有持續的閱讀習慣,書看愈多的時候,我們相關的背景知識就愈多。看得多,理解力變強,速度也會愈來愈快。閱讀不只能讓我們的身心能夠安頓,也同時可以讓我們理解世界發生什麼事情。」
曲導:「您為什麼這麼喜歡接近大自然?大自然給了您什麼樣的啟發?」
李偉文:「雖然都市化之後,很多人基本上已經比較少在接近大自然,但是只要經過適當的引導跟學習,我覺得任何一個人回到大自然,都會覺得很輕鬆、很自在。不論任何年齡的孩子,一定要保留一些時間來接近大自然。」
以閱讀作為探索世界的工具
認識李偉文老師,是透過一位朋友的介紹。當時我還正在電腦上觀看李老師談《退休進行式》的影片,突然訊息響了,朋友說希望約我與李偉文老師認識,讓我嚇了一跳。碰到李老師之後,更讓我驚訝的是,他對時間管理這一塊,真的是非常地厲害。
李老師每年有將近兩三百場的演講,他沒有手機,卻可以把這些行程安排得如此地好。
他除了牙醫師的本業之外,同時也是荒野保護協會的榮譽理事長,是作家,也是講師,讓我對他充滿了好奇心。李老師培養時間管理的習慣,不怕世界上出現的任何變化。
在拍攝時,我們走進他的牙科診所,儼然就像是一座小型的圖書館。他與我們分享,在瞬息萬變的數位世代,更需要「反璞歸真」。
他回應了我對他的好奇心,在我問他:「為什麼李老師可以什麼事情都懂?」他告訴我:「因為閱讀。」李老師每一個月大概會讀二十本書,訂了二十幾種雜誌,所以一個月大概可以讀到四十本書以上。當面對新的事物或者陌生的領域時,他就會去找那領域專家所寫的書,看過一、兩本之後,就能夠有個概念。
他透過閱讀關心世界,並以此作為探索世界的工具。他也實際參與環境保護的行動組織,包含在三十年前成立的「荒野保護協會」,也正是在他的診所裡籌備跟成立。
然而,閱讀的方式有很多種。
閱讀的工具的確會影響到我們的認知,當我們在看書的時候,大腦會知道我們要專注在閱讀;但是當使用手機時,螢幕裡面跳出其他的視窗,就會干擾大腦思考、導致分心,令我們思考到底要繼續看,還是分心看一下這個跳出來的東西。
所以李偉文老師鼓勵我們多以紙本閱讀,因為它可以讓讀者的心靈沉浸進入到完全不同的世界。
閱讀的功效,發生在「掩卷」時
正所謂「開卷有益」,閱讀的另一種功效,便是發生在「掩卷」的時刻。掩卷,就是閱讀期間或之後,闔上書本的沉思;正是當我們讀到為它讚嘆,為它想乾一大杯,執卷長嘆的時候。
李老師正是用自問自答的方法,來促進自己的理解力與專注。尤其現在人的專注能力愈來愈差,受到數位時代的影響,資訊出現與消失的速度太快,但我們對一個新的事物,或對比較困難的事物要進行理解的時候,可能都要花十秒鐘去思考,才能理解這句話。
而我們該如何訓練自己保持專注?李老師與我們分享,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每看完十分鐘、二十分鐘就停頓下來,問自己剛剛書裡講什麼內容,嘗試讓自己從剛剛看過的東西裡面,抓出兩、三個重點,最好是再跟其他人分享。當一個人看完一本書之後,很急著想跟其他人分享,正是生命中最棒的情境。因為代表與作者的內心有共鳴,那本書所帶來生命中的激動與感動,就會讓我們的人生不一樣了。
親近自然,能讓我們感到自在
李老師與我們分享,在台灣,有個得天獨厚的優勢,在都市任何地方,花大概二、三十分鐘車程,就能到達小溪流或山坡。
雖然隨著都市化之後,很多人已經愈來愈少去接近大自然。但當任何一個人回到大自然,相信不分年齡都會感到自在。
不管任何年齡的孩子,如果能夠保留一些時間接近大自然,即便是在家裡種ㄧ些盆栽,創造小小的自然場域,都可以變成一個很好的祕密花園。
當現在的孩子普遍關心環境時,他們可以透過手邊的數位工具去傳達自己的感受。
所以我們現在要做的是,帶領孩子們去感受自然環境,認同這塊土地。當他們理解真實世界有什麼變化正在發生,未來他們有能力時,便能組織起來為環境付出行動。
管理自己,而非管理時間
而談到時間管理,李老師說,這個世界對每一個人都很公平,大家每天都擁有同樣的二十四小時的時間能夠利用。
李老師的管理之道,並不在於直接管理時間,而是管理好自己。所謂「管理自己」,就是說要先檢視自己一天二十四小時裡面,時間是怎麼分配使用的。簡單來講,要先找到偷走時間的賊。
「時間是沒辦法儲存的,所以我們只能管理自己的行為,沒有辦法管理時間本身。」
他自己從國中時期便養成一種習慣,大概每半年左右,會挑十天的時間,很仔細地記錄從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覺,中間這段時間做的每一件事花了多長時間。
做這件事的意義在於,能否非常清楚地在生命中每個階段,找到自已真正想做的事情,未來把時間花在這上面,而且持續下去。當李老師有所心得之後,便開始透過各種方式來參與社會、服務社會,同時啟發別人。談到他接下來的人生目標,他說「學習—啟發自己,分享—啟發別人」,則是他現在最想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