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推動淨零碳排的浪潮中,「碳盤查」成為企業 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策略的核心行動之一。
而當我們談到碳排放管理時,總是繞不開三個重要的範疇:Scope 1、Scope 2、Scope 3,這三者代表了碳排放的不同來源,透過清楚地識別與統計,企業才能找出減碳重點、設定合理目標,並符合各項永續規範與法規要求。
那麼,這三個「Scope」到底是什麼?對企業有什麼實際意義?又該如何透過工具像 Summa ESG 來有效盤查與管理碳排數據?
📌Scope 1、Scope 2、Scope 3 是什麼?
碳排放的三大範疇定義來自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GHG Protocol),是目前國際上最主流的溫室氣體盤查架構。以下是三大範疇的簡要說明與舉例:
🔹Scope 1:直接排放(Direct Emissions)
這是企業 自己控制的來源所產生的排放,例如:
●工廠燃燒天然氣產生的碳排
●公司自有車輛使用汽油產生的排放
●製造過程中釋放的溫室氣體
👉換句話說,Scope 1 是企業內部「看得見、摸得到」的碳排來源。
🔹Scope 2:間接排放(Indirect Emissions from Energy)
Scope 2 是指企業因購買能源(如電力、蒸汽、冷氣等)而間接產生的排放,例如:
●使用市電所產生的碳排(依地區用電組成不同而有不同排放係數)
👉雖然企業不是發電者,但這部分的排放仍與其營運息息相關,因此也需納入盤查。
🔹Scope 3:其他間接排放(Other Indirect Emissions)
Scope 3 是最廣泛、也最複雜的一類,涵蓋企業整個價值鏈上下游的排放,包括:
●供應商製造原物料所產生的排放
●產品運輸與配送的碳排
●員工通勤、差旅
●產品在使用與報廢階段的碳足跡
👉這些排放雖非企業直接控制,但卻往往佔了企業總碳排放的70%~90%,因此更需謹慎評估與管理。
📈為什麼碳盤查很難?
在實際操作中,多數企業會遇到以下三大挑戰:
●分散、缺乏一致性
各部門掌握的資料格式不一,難以彙整或量化。
●Scope 3 複雜又難追蹤
涉及供應鏈、消費者端資料,許多企業根本沒有掌握來源。
●報告與驗證門檻高
需配合國際標準(如 ISO、GHG Protocol)以及政府法規,增加準備成本與作業風險。
導入一套能自動化盤查並彈性支援報告需求的工具,成為企業永續轉型的關鍵。
✅使用 Summa ESG:讓碳排統計與管理不再是難事
這就是為什麼 Summa ESG 的出現,對企業來說是一大福音。
Summa ESG 是一款專為企業打造的碳排放統計與計算工具,不僅對應國際碳盤查標準,還能協助企業快速建構自己的碳排放資料庫與報告機制。
🌟核心功能與優勢包括:
●整合Scope 1、2、3資料來源:從內部消耗、外部供應鏈到員工差旅,一站式統整。
●自動計算碳排放量:內建排放係數資料庫,自動套用國際或地區標準,減少人為誤差。
●視覺化報表與追蹤分析:透過圖表快速掌握高碳排熱點與趨勢變化。
●符合 ESG 與法規報告需求:輕鬆輸出各式格式報告,節省內部準備時間。
●模組化擴充功能:依照產業特性、企業規模彈性調整使用方案。
為什麼現在就該開始?
2025 年起,包含台灣在內的多國政府都將逐步要求中大型企業揭露碳排數據,甚至將碳盤查列入 ESG 評等與投資審查基準。
不論你是製造業、科技業還是零售品牌,提早建立碳管理系統,都是為未來永續競爭力打底。
透過 Summa ESG,企業不僅能有效掌握碳排數據,更能主動回應供應鏈上下游的永續要求,展現真正的 ESG 行動力。
碳管理,從理解 Scope 1、2、3 開始
掌握碳排放三大範疇,是企業邁向淨零、建立永續競爭力的第一步。
透過像 Summa ESG 這樣的工具,不僅能讓複雜的盤查工作更簡單、更精準,也為 ESG 策略打下穩固基礎。
永續不是口號,而是每個企業都該踏實實踐的路,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從數據出發,打造低碳未來🌿
★《pizzaJEN》陪你邁向永續未來的每一步!
●電話:02-2999-3099
●地址:新北市三重區光復路二段69號15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