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於往年,今年至今我入戲院看電影的次數真的比往年少,這一年的三到五月我甚至沒有踏進過戲院一次。電影市道低迷,戲院數目明顯減少,不少專欄作家及評論有不同的解讀,戲院少了我一個觀眾當然無傷大雅,但看來全球的電影業真的出現了問題,若不能解決,將會出現一個不甚樂於見到的循環,就是片種越來越少,而吸引到觀眾的元素也會更加狹窄,令觀眾只會變得更加少,那相信並非電影投資者、製片公司、演員、製作人員和觀眾所樂見到。
就我個人而言,我不是大製作及主流電影的必然捧場客,過去無論是吹捧3D技術的電影,或是那些漫畫英雄改編而成的大製作,甚至是國外的年度最佳電影,我都不是每套也去看,反而我較喜歡看一些題材冷門但十分具創意的製作。
年初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港產紀錄片《四徑大步走》及改編自日本漫畫的《細胞工作》。固然我喜歡運動,但最起初《四徑大步走》上映仍見到有很多座位的時候,我也有一點保留,但轉頭當見到影評及票房不俗而打算購票的時候,卻已經再沒有空位了,我也詫異一套港產紀錄片能夠拍得香港那樣美麗,並有一定的劇情及不少感人情節。至於來自日本的《細胞工作》,起初其實對這漫畫聞所未聞,但當時看到影評有超過九分的罕有高分,並且再看看評論見到人人讚口不絕,我也決定入戲院看過究竟,結果也真的沒有令我失望,我認同一個影評人所說這個日本製作其實已比荷里活引以為傲的英雄電影行先了一步。兩齣電影的故事及手法也令我讚嘆,並且都能夠給我喜出望外的視覺及想像力,只可惜之後便仿似失去了一些具創意的電影,雖然之後看過的港產電影例如《看我今天怎樣說》亦十分可觀,翻拍荷里活卡通的《史迪仔》亦算不俗,而韓國電影《超異能特攻》其實也具相當創意,尤其是把超級英雄的元素先連繫起身體幾個可移植的器官,再加上題材又連上令外人感到神秘的韓國邪教,在看完電影之後也令我一時要上網翻查劇情是否合理,只可惜電影的最後部分突然失控,令電影的整體可觀性大打折扣。
還好來到暑假發現還有《電影多啦A夢:大雄之繪畫世界物語》,原來這已是多啦A夢第四十四齣的長篇電影了,過去不是未曾看過多啦A夢的大電影,但有幾次是看過即忘,所以有時會覺得花錢看耳熟能詳的動畫應該不會找到什麼新意或亮點吧,誰知這套電影卻又叫我喜出望外,當中的懸疑性,細節位的含義,並且一次又一次出人意表的劇情轉接,皆令我深刻難忘,很意外是電影既有劇情亦感人,甚至還帶有一點警世的作用和教育意義,叫我實在不能少看任何一套動畫的威力和想像力。
從我所喜歡的電影來看其實我是比較喜歡具創意、有劇情但又不失根據的電影,我挺相信人的創意是無限,什麼妙想天開天馬行空的想法和創意是我想不到,但卻又會有人想到,如果拿那些元素編寫成電影,相信都會有一定的市場。當然各人的喜好不同,我著重創意和劇情,有人很在乎演員的演技,還有人重視感官刺激等。
我不知道電影的創意少了是不是因為兩年前荷里活的編劇大罷工,又或現在的電影老闆開始尋求AI創作而省卻創作和編劇的人手,但感受到電影業界尤其是荷里活電影的創作已經去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幾年前的蜘蛛俠已經找來了不同年代飾演這角色的演員一同出來對付眾敵人,然後超級英雄片已來了幾次超級大集會以對付惡魔中的惡魔,我都想不到超級英雄片還可以怎樣走下去以引起觀眾的興趣;同樣三年前看過荷里活超級巨星的《壯志凌雲:獨行俠》,第一次看的時候還對於那樣的劇情感到意想不到,只是這一次把故事放在一級方程式賽車的題材,即使換上另一位超級巨星,故事其實似曾相識。再次活化一位當時得令的超級巨星,並以老帶新說出傳承,這樣的題材不知還可以抄用多少次?如果再沒有其他更新鮮的元素,恐怕觀眾應該已經看膩了。
不能否認,我是帶有睇戲的情意結,所以我最喜歡的還是走入戲院看電影,這個也是直到今日和太太一個主要的家庭節目,不希望在可見的將來見到這樣的娛樂節目已經成為絕響。
(04.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