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戲院結業,電影市道又持續低迷,給我這個對看電影有幾分情意結的人不能不感到無奈和難過。
兒時爸爸和另一位親戚不時會帶我去看電影,在我的記憶中兒時看過的電影有《星球大戰》系列、《奪寶奇兵》系列、《大白鯊》、《回到未來》、《小魔怪》、《零度空間》、《飛越長生》、《ET外星人》、《風之谷》等外國經曲電影,置身漆黑一片的電影院內完全會被前面發光的大銀幕及電影情節深深吸引,那時候也不會想到甚麼叫創作,卻開始覺得世界很大。當年看外國電影的比例似乎比較多,沒有機會問爸爸及親戚為什麼他們有這樣的選擇,也許是他們覺得那樣價錢的戲票只有外國的大製作才配得起吧。記得爸爸在生前的最後幾年,戲院上映《星球大戰》最後幾輯的電影,我還特地邀請爸爸到戲院及請他看電影緬懷一番,不知道他當時是否想起他曾經帶過我去看早年的《星球大戰》電影呢?
而另一位帶我去看電影的親戚應該是史提芬是匹堡的影迷,所以她在我童年時帶我去看了不少這位電影奇才的電影,而我對這位電影大師作品的喜好直到現在仍然維持。電影市道低迷令到不少戲院關門,我相信一個主要原因是時代的轉變,正如電視、報紙、收音機和雜誌,雖然這些媒體仍然存在,但相比於它們最風光的時期的確不可以同日而語。現在我們看電影或其他近似的媒體,可以安座家中,只要拿著手機或在電腦前按著自己的喜好及時間,很容易便選擇到自己的心頭好,不用走到街上,還要遷就戲院的上映時間及選擇一個並不一定是太理想的座位;當然在戲院的感覺是截然不同,只是現在的迷你戲院也不見得氣氛特別好,何況往後的世代相信還會少了很多與我一樣擁有看電影的情意結和美好回憶,走到電影院看電影恐怕不會是往後世代一個普遍的選擇。
至於電影的吸引力是否下跌,我也實在不敢說,今年我所看過的電影包括有港產片的《四徑大步走》和《看我今天怎麼說》、日本電影《細胞工作》、韓國電影《逆球大叔》和《超異能特攻》,而我過往看得比較多的荷里活電影至今只看了《F1》和《史迪仔》,論創意有的實在不輸以往的電影,但今年至今我走入戲院的次數少了倒是真的。那麼沒有具吸引力的荷里活電影似乎是一個主因。而過往間中每年都會看一兩齣比較冷門又有創意的電影,今年過了半年仍然沒有看過,除了因為家中附近大商場的電影院只播映主流的電影之外,這兩年似乎也甚少聽到甚具吸引力的冷門電影,是我少了留意電影的動態,還是我懶得走到較遠的電影院看一些冷門的好電影呢?
至於荷里活電影,其實自從幾年前《蜘蛛俠》已經用上平衡時空的題材並找來三個年代的演員在同一齣電影飾演蜘蛛俠對抗一班反派角色,然後漫威英雄電影又來了連續兩齣英雄大集會電影之後,對看英雄電影的興趣已經大為降低,無他,最精彩豐富的超級大集會劇情已經用上了,然後就是回到一兩個角色身上,就算劇情再精彩也一定難以媲美眾多超級英雄同時活現螢光幕上,究竟是荷里活的編劇太早把劇情推向高峰而令往後的超級英雄電影無以為繼,還是他們見超級英雄電影熱潮即將沒落而趕快把握最後的光境呢?我不知道。但不能否認的就是現在不時翻炒舊題材,缺乏創新,我看真人版《史迪仔》乃因為太太沒看過當年的卡通版,否則真的令我對這翻炒的電影感到卻步。
估計電影應該還會生存一段時期,正如現在雖然少了很多人看報紙但報此卻仍然存在,不過往後的電影院可能會越來越少,而由於電影院的數目減少,可能院商會傾向播放一些較有票房保證的主流電影,恐怕比較冷門的題材或未必有上映的機會,港產片恐怕也會首當其衝。最擔心是在我有生之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有機會壽終正寢,香港也再沒有新一代的電影明星。
(27.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