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去除要立即找到一份工作解決經濟問題的因素,求職面試其實是一件幾有趣及對個人成長很不錯的事情。
自從離開工作了超過十年的半政府機構之後,先後去了兩個貧窮落後的國家短宣,兩次回來之後也重踏了職場,於是便為此努力,一邊再次重整自己的工作履歷,另一邊也就在求職市場中尋覓工作,兩次行動相距約一年,情況稍有不同,第一次有比較多來自院校及有關課程的面試機會,第二次則有其他截然不同的工種,兩次都不是第一個面試便能夠成功覓得工作,起初也會對於經過多次看來表現不俗的面試卻無收到好消息而感到沮喪,但回望這階段,能夠到過不同的機構見識不同的人和面試方式之餘,也利用人生累積的經驗和態度去回應面試員不同風格的提問,甚至到最後都能夠得到圓滿的結局,始終是一件高興和感恩的事情。
要在我這個級別及範疇的工作中獲得求職面試的機會,現在得首先要要預備一份好看多於內容豐富的工作履歷,然後連同度身訂造的求職信電郵到提供職位的機構或院校,再看看他們的人力資源部或將來的上司覺得我是否合適,就可知道是不是過到第一關。當然這些目標職位不會跟自己的興趣、專長、過往工作經驗、能力和學歷完全風馬牛不相干,由於我試過在外國工作一段時間,又有一段時間服務弱勢社群,還有長時間從事公營機構及教育方面的經驗,我能夠選擇的工作範圍倒算是闊。一如所料,由於我最近的工作經驗是跟教育及課程有關,所以在眾多次獲得面試的機會中都是和一些非牟利社會福利機構開辦的課程相關,另有幾次就是獲得來自大專院校的邀請,而慶幸由於在近兩年有兩次到落後地方短宣的經驗,所以在最近的面試中還吸引到兩個跨國慈惠機構的面試邀請,然後再加上兩三次與課程無關的社會服務,很高興自己的工作履歷也引起不少僱主的興趣。
不過在收到獲邀出席面試的電話之後,真正的考驗才來到。由收到邀請到面試中間通常都有三數天的時間,這段時間就需要計劃好如何作安排,包括更改已有的行程,並且要預留時間把衣服燙好,更重要是了解那一個機構的基本背景、運作、服務範疇,甚至是架構,想想人家會有怎樣的提問及如何把自己過往的經驗應用在感興趣的職位上,若還有時間可以在網絡上尋找有關那個機構的其他資料,例如過往的歷史,一些前員工的感受,和曾經成為焦點的新聞。
在我近期最滿意的一個求職面試中,我獲邀到一個曾經犯下彌天大錯而被廣受批評的機構面試,當然在我去面試的時候其原來的管理層已經被撤換,而那個機構看來亦銳意去作改變以改善服務和形象,網上有關這個機構的資料完全不缺,甚至連那個前來「救火」的新領導人的資料亦輕易找到,於是我便花了很多時間去了解發生那件事情的前因後果和背景,還預備了如何給那機構作出建議和改善,連那位最高領導人的背景也熟讀,沒料到當日給我面試的就是那位高層,而我先前預備好的材料甚至是和如何透過我的經驗和想法去幫這個機構「敗部復活」也用得上,那是我這兩年多以來最滿意的一個面試,只可惜當日面試最終不獲取錄,我至今不知道原因,但我卻沒有忘記幾個罕有的細節位,第一是我當日沒有經過人力資源部人員面試而直接跟那位最高領導人會面,第二是那位高層真誠地把我送到門外還說待我上班,而那次也是我至今唯一一次收到機構一個禮貌的電郵告訴我的求職申請不成功。那次其實是我在那階段的第二個面試而已,我不期望那麼快便找到工作,但我當時的表現是好得連自己也詫異,卻又不尋常的失敗了,而那個機構及那位高層當日的舉動至今仍然令我感到疑惑。但無論如何,失敗了就從失敗中學習,我亦不否認那次是一個很難忘的體驗。
(02·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