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標題所述,七月的第一週起我開始了這個瘋狂的想法,斷絕網路使用一陣子,每天簡單用日記紀錄當天生活。為了方便起見,時間大部分都是以半小時為單位紀錄。
斷網第一天
今天是實驗的第一天,為了盡量避免科技產品的使用,我在昨晚設了傳統鬧鐘,而今早也就被惱人的鈴聲暴力地從夢境拽回現實。
8:00起床 對於暑假前卯時就得起床的我來說,能睡到這個時間著實是奢侈的幸福,雖然暴戾的鬧鐘同時也一併喚醒了起床氣。簡單梳洗後,差不多到了早餐時間,目前斷網在體感上還沒什麼影響。8:30早餐 早餐我煮了一鍋白粥,想著還能順便清理冰箱的醬菜,同時準備度過這二十分鐘。不意外,等待的時間不只沸水滾著泡沫,平時的壞習慣也隨之浮出水面——我承認,我下意識地將手伸進口袋,打算用手機打發時間,幸虧手機早被我放在寢室,否則這篇文章大概到此為止了。
等待煮粥的這半小時我選擇了讀書,但直接說結果吧,我的粥最終整鍋爛掉,因為太過專注於劇情發展、又忘記設計時器,結果完全忘了爐上那回事。人與粥熬到早膳,總算是能好好用餐了。接續剛才看到一半的劇情,自然我也忘了看電視佐飯的習慣,看來目前還算順利。
9:30練琴 早餐用畢,真正的考驗才開始。實不相瞞,換作平時,我可能就在網上衝浪,刷刷交友圈動態、在社群媒體上漫無目的地蹉跎時間,現在感覺不趕快做些什麼就太無聊了。
事前我早預料會有如此窘境,所以準備了一份活動清單,不知道要做什麼時就能成為參考。想到暑假前一直沒時間彈琴,現在不如重溫一下琴鍵。
事情有那麼順利就好了,因為掀開琴蓋的瞬間,我才猛然想起,幾乎所有的譜都被我存在平板啊,真是防不甚防。但我注意到書架上塵掩的犄角旮旯,仍屹立著幾本初學時的樂譜,雖內心難免嫌棄,但事到如今也就將就用吧。而我也果然是個感性的人,嘴上說著嫌棄,但當兒時旋律迴盪耳邊時,又怎捱回憶翻湧呢?寫到這邊,不禁感謝此次實驗,否則哪有機緣再邂逅一次孩提的自己呢?
11:00素描 實驗總共會歷時七天,為此我還留了點譜,以防之後幾天沒東西彈,而代價就是現在的枯燥無趣。平時求之不得的閒暇是一項奢侈,此刻的我竟富裕得感到窒息。興致都到這了,不如來畫畫吧。
斷網至此,最開心的就是能全心投入某件事中,不必擔心被突如其來的簡訊打斷,或是因為螢幕一亮而分心。說來有點好笑,憑藉著「反而也用不了手機」這種消極的心態,少了罣礙,在觀察力上反而會比平時細膩,無需顧慮接下來還有什麼代辦事項,也就能將精神信任地交付給當下。
13:00午餐 都到現在這時候才吃午餐了,我也就隨便烤片吐司夾蛋應付。午間最適合看個新聞了,但早上到現在我也有點用眼疲勞,對於翻開一本書,我意興闌珊,真不曉得之後幾天要如何度過。
插曲 掙扎 還以為在斷網期間,腦內會迸發出許多哲學問題、人生哲理,結果「現在要幹嘛」、「等一下要幹嘛」才是我不斷反芻的真理。
14:00消遣 不得不說,百貨公司真是個避暑勝地,尤其大中午的,若是想去戶外散個步,大概只會讓我人間蒸發而已,於是百貨公司成了天堂般的存在。只不過因為那裡找不到時鐘,偶爾拿起手機看時間應該不為過吧?
18:00散步 晚餐已經在餐廳解決了(請讓我抱怨一下物價),這時候天未暗,雖然天氣不乏悶熱,但這時候散步的確是消遣時間的好選擇。這也是我喜歡夏天的原因之一,晝長夜短把活動時間拉長了,不像冬日的黑夜急著逐人回家。散步時,我的腦內便浮現著四季的辯論,誰好誰壞?我們不得而知,但這種永無止境的爭論能使我忘卻流動的時間。
19:30夜讀 寫下這篇時,回想這篇文章之所以能產出,得多虧每個晚上留下的日記。有趣的是,在第一天的日記中,從早到晚的篇幅竟不斷縮水,看來隨著時間推移已是心力交瘁,畢竟第一天的生活,只是照著我印象中的自律度過,與平時生活本有落差。
晚上的活動由書本陪伴,是因為真的太無聊嗎?那本看到一半的小說今天就讀到了尾聲。也許中間還從事了其他活動,但畢竟是對之前的日記做補述,當下紀錄得不深,後續的內容也在記憶中逐漸褪色。
21:00入睡 我只記得那天很早就睡了,睡前猶懷疑著這次的實驗是否該繼續。但現在看來,當時還真是一項壯舉,斷網的第一天到最後,甚至忘了要查看訊息,只慶幸著距離實驗結束又少了一天。
總之,第一天除了一些習慣性動作會想拿起手機外,其實對於網路的需求都是能克制住的,但也令人擔心,遲來的成癮依賴性會否就埋伏在未來某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