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晉第一次用 AI 寫作時,心裡湧起一股前所未有的興奮。簡單輸入幾個關鍵字,螢幕便湧出流暢的文章,彷彿有個看不見的文書小精靈,在替他寫稿。 那產出文章的速度像是呼嘯而過的雲霄飛車,快得讓人心跳加速。他興奮地每天寫好幾篇文章,彷彿擁有一座取之不盡的文字金礦。 可是沒多久,他就發現,AI產出來的內容雖然順口,卻沒有令人動容的味道。那種被速度撐起的成就感,很快像泡沫一樣消散。 他在一次聚會上,把文章遞給寫作多年的林叔。林叔翻了幾頁,抬起頭笑道:「阿晉,你的文章像罐頭,雖然隨開即食,卻少了現煮的香氣。」 那句話,像針一般扎進阿晉心裡。 他不想放棄AI,因為它是靈感的催化劑。他開始思索,也許自己能用另一種方式與AI並肩創作。直到有一天,他看到一句話「快寫,慢修」。 快寫,是捕捉靈感的衝刺 快寫不是草率,而是趁靈感新鮮時,迅速將想法傾瀉在與AI交談文字中。這時不必糾結用詞,也不必過度雕琢,只要確保核心觀點與情感完整落下。快寫的價值,在於保留當下的真實溫度與衝動。 慢修,是讓文字沉澱成韻 當初稿完成後,不要急著發佈。讓它靜置幾小時,甚至隔天再讀。這時的自己,就像另一位讀者,可以更客觀地發現文章的不足,例如用詞是否生硬、節奏是否太急、情感是否表達到位。慢修是反覆打磨、刪繁就簡,直到文字像一顆顆溫潤的石子,才輕輕放進讀者的手心。 結合速度與溫度,才能打動人心 快寫,確保文章有生命力;慢修,讓它多一層質感。兩者結合,既不錯過熱度,又能留下深刻的餘韻。 如今阿晉依舊坐在咖啡館裡,俯身拾起螢幕上閃著微光的字句,因為他明白,那些才是真正能在心中留下餘韻的東西。
這是寫給我自己的故事,提醒自己在快的世界要慢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