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沖壓者號航空母艦
原先是來自美國的威拉帕號(USS Willapa),是一艘博格級護航母艦,二戰期間為美國海軍建造。該艦從未在美國服役,並根據租借法案轉讓給英國,護航母被重新命名為英國統治者級的沖壓者號(HMS Puncher,D79),船員由加拿大皇家海軍擔任,空勤人員來自艦隊航空兵。沖壓者號主要用作飛機運輸機,在戰爭末期參與了挪威海岸的軍事行動,戰爭結束後,該艦被改裝用於商業服務,並更名為Muncaster Castle、Bardic和Ben Nevis,最後於1973年拆解。
▪︎船艦特徵
排水量:11600噸(標準),15640噸(滿載) 長:150.0公尺 寬:21.2公尺 吃水:7.7公尺 裝置:2 ×福斯特惠勒鍋爐,8500軸馬力(6338千瓦) 推進系統:1 ×阿利斯-查爾默斯齒輪蒸汽渦輪機,1個軸 航速:18節(33公里/小時) 續航力:27500海浬(50930公里),最高航速11節(20公里/小時) 編制:646人 感測器:SG水面搜索雷達,SK對空搜索雷達 武器:2 × 5吋(127公厘)/51口徑火砲、8 × 雙聯裝40 毫米博福斯炮、14 × 雙聯裝厄利孔 20 毫米機關炮、7 × 單管厄利孔20公厘機關炮 飛機:18–24架 航空設施:137公尺×24公尺飛行甲板,79 公尺 × 19 公尺 × 5 公尺機庫

1945年4月的沖壓者號航空母艦
|設計和描述
博格級比所有先前美國建造的護航航空母艦更大,載機量也更大。它們也都是作為護航航母安置龍骨的,而不是由商船改裝的。統治者級航母本質上是攻擊者級的重複版本,統治者級基於C3型設計,是皇家海軍在打算採購的卡薩布蘭卡級航空母艦建造延誤後,作為租借法案的一部分購得的。此級航空母艦共有646名軍官和水兵,總長150.0公尺,水線寬21.2公尺,總長33.07公尺,平均吃水深7.7公尺。護航航空母艦的標準排水量為11600公噸,滿載排水量為15640公噸。推進系統由兩台福斯特惠勒鍋爐驅動的阿利斯-查爾默斯齒輪傳動蒸汽渦輪機驅動的單軸推進系統提供,該鍋爐額定功率為8500軸馬力(6338千瓦),可使艦隻最高時速達到18節(33公里每小時)。護航航空母艦可攜帶3210公噸燃油,最大續航里程在航速11節(20公里每小時)下可達27500海浬(50930公里),在最高速度下可達18750海浬(34725公里)。 飛機作戰由船右舷的一個小型聯合艦橋飛行控制系統指揮。飛行甲板長137公尺,寬24公尺。H4C液壓飛機彈射器可以74節(137公里/小時)的速度彈射重16000磅(7257公斤)的飛機。為了接收飛機,該船配備了九根攔阻索,可以以55節(102公里/小時)的速度接收重19800磅(9000公斤)的飛機,並由三道飛機屏障保護。兩部飛機升降機可進入機庫,前升降機長12.8公尺,寬10.4公尺,後升降機和前升降梯相同,均可接收重14000磅(6350公斤)的飛機。飛機可停放在飛行甲板下方一個79.2 x 18.9 x 5.5公尺的機庫中。然而,機庫的傾斜輪廓加上升降裝置,使得飛機的搬運和存放變得困難且耗時。護航航空母艦可儲存3600英制加侖(16366公升;4323美製加侖)的航空汽油。它們的最大載機容量為24架飛機,可以是戰鬥機和反潛(ASW)飛機的混合體,但最多可運載90架飛機。
典型的雙聯40公厘博福斯高射砲
武器裝備包括兩門Mark 9型5吋(127毫米) /51倍徑火砲、八門雙聯裝40毫米博福斯炮、十四門雙聯裝20毫米厄利孔機關炮和七門單聯裝20毫米厄利孔機關炮。由於護航航空母艦是《租借法案》的一部分,它們保留了美製雷達系統,包括SG型10吋(254毫米)水面雷達和SK型1.5公分(1吋)對空搜索雷達。
|艦歷
1943年5月21日,威拉帕號由西雅圖-塔科馬造船公司在華盛頓州西雅圖安置龍骨,1943年6月10日重新分級為CVE-53。威拉帕號於1943年11月8日下水。該船竣工後,於1944年2月5日根據租借法案轉移到英國皇家海軍,服役名稱為沖壓者號,舷號為D79。1944年3月15日,沖壓者號抵達溫哥華,按照皇家海軍標準進行改裝。英國海軍部決定,二戰後加拿大皇家海軍要擁有自己的航空母艦。因此,沖壓者號和納博號的船員都是加拿大皇家海軍人員,以便為未來的航空母艦奠定知識基礎。然而,由於加拿大皇家海軍缺乏訓練有素的空中人員,因此機組人員都來自艦隊航空兵,由於《租借法案》的規定,皇家海軍不得將租借法案中的裝備轉讓給第三方,因此「沖壓者號」仍處於英國的控制之下。

沖壓者號設計圖
戰爭期間,沖壓者號一直在大西洋和地中海航行。1944年6月,這艘護航航空母艦將汽艇從新奧爾良運送到紐約。隔月,該船將美國陸軍航空兵的飛機從維吉尼亞州諾福克運送到北非的卡薩布蘭卡,然後返回諾福克。從那裡,沖壓者號又進行了兩次渡輪航行,將準備給1845海軍航空中隊的沃特海盜飛機運往英國。渡輪航行之後,沖壓者號修理了建造時的缺陷。1944年11月21日,沖壓者號搭載第821海軍航空中隊在克萊德地區進行試航。然而,11月22日,該船的主起落架出現故障,被迫返回港口進行維修。變速箱損壞嚴重,無法修復,而她的姊妹船納博號因1944年8月在挪威附近遭到魚雷襲擊而停泊在福斯灣,因此納博號上的一個齒輪箱被拆下並安裝在了龐徹號上。 1945年2月1日,沖壓者號加入了駐紮在斯卡帕灣的英國本土艦隊,隨即加入了駕駛「野貓」戰鬥機的第881海軍航空中隊和駕駛「梭魚」戰鬥機的第821海軍航空中隊。起初,沖壓者號只擔任訓練任務,一年之內,由於受損的納博號退役,沖壓者號被重新分配到空襲和護航隊空中保護(CAP)任務。沖壓者號的任務包括保護摩爾曼斯克/阿爾漢格爾斯克航線上六個不同的北極護航隊。行動還包括攻擊德佔挪威,攻擊納爾維克鋼廠等工業和航運目標。2月11日,沖壓者號的「野貓」戰鬥機加入了護航戰鬥機,執行沿挪威西海岸的布雷空襲任務。隨後,這艘護航航空母艦上的飛機為英國掃雷任務提供戰鬥機掩護,該任務負責清除挪威海岸沿線德國佈設的水雷。3月24日,「沖壓者號」的飛機參加了對特隆赫姆地區的空襲。第二次攻擊原計劃於4月3日進行,但因天氣惡劣而取消。1945年6月25日德國投降後,「沖壓者號」開始被用作運兵船,將加拿大士兵運回加拿大,她的機庫內焊接有舖位,一直使用到1945年底。 該護航航空母艦於1946年2月16日在維吉尼亞州諾福克付清了建造款項,並於當天歸還美國保管。此護航航空母艦於1946年3月12日從海軍登記冊中除名,從未在美國海軍服役。該船最初於1947年1月9日賣給了紐約市的 William B. St. John。該船隨後於1947年2月4日轉售給英國公司 J. Chambers & Co,並改裝用於商業服務。該船於1949年重新出現為Muncaster Castle,1954年更名為Bardic。1959年該船賣給 Ben Line Steamers,並更名為Ben Nevis。該船一直以該名稱航行,直到1973年6月11日被瑞鴻鋼鐵企業公司在台灣高雄作為廢鐵出售並拆解。

沖壓者號航空母艦
(部分內容參考於網路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