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14天狂飆193億!智元機器人如何點燃「具身智能」的百億狂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哈囉,各位 Mech Muse 的讀者們,今天要帶你直擊一場科技與資本市場的雙重盛宴。

短短 14 個交易日,一家人形機器人公司就讓 A 股誕生了今年第一個「十倍股」傳奇——這不只是財富故事,更是一場 具身智能(Embodied AI) 的產業衝擊波。

網路圖片

網路圖片


🗓 關鍵時間線:從創業到資本狂潮

  • 2023.02 智元機器人成立,創辦人是前華為「天才少年」彭志輝(稚暉君)。
  • 2024.12.30 聯合多方開源大規模機器人數據集 AgiBot World。
  • 2025.01 人形機器人量產突破千台,佈局多場景應用。
  • 2025.03 完成騰訊領投 B 輪融資,估值達 150 億人民幣。
  • 2025.05.22 引入京東科技、上海國資背景基金投資。
  • 2025.07.08 上緯新材公告控股權轉讓,智元核心團隊取得 66.99% 股權。
  • 2025.07.09 復牌即開啟 11 個連續漲停板,市值飆破 180 億。
  • 2025.07.26 WAIC 2025 上發表靈犀 X2、靈渠 OS,與百事可樂推出「百事酷寶」。
  • 2025.07.27 發布行業首個動作驅動世界模型平台 Genie Envisioner。
  • 2025.07.28 上緯新材收 79.27 元,成 2025 首個「十倍股」,帳面浮盈達 193 億人民幣。
  • 2025 下半年 靈犀 X2 預計規模化出貨。
  • 2025 Q4 靈渠 OS 開始逐步開源。

🔥 狂潮開啟:14天、11個漲停板、193億浮盈

2025 年 7 月 28 日,上緯新材(688585.SH) 從停牌前的 7.78 元,一路飆升至 79.27 元,創下 連續 11 個 20% 漲停板 的 A 股紀錄。背後推手——智元機器人(Agibot)

故事起於 7 月 8 日晚間,上緯新材公告控股股東將部分股份轉讓給智元相關實體,交易金額約 21 億元。交易完成後,智元團隊直接控股 66.99% 股權,被市場視為「借殼上市」利好。結果復牌後,市值飆破 180 億元,智元團隊帳面浮盈一度高達 193 億元

雖然最新市值 319.74 億元被視為短期情緒炒作,公司也因異常波動發公告,但資本對人形機器人的熱情,已經點燃市場想像力。


👨‍🔬 從「天才少年」到具身智能領航者

智元機器人由稚暉君於 2023 年 2 月創立,主攻通用型具身機器人與應用生態。

兩年間,智元完成八輪融資,背後站著騰訊、京東科技及多家國資基金。


🤖 WAIC 2025:300㎡展台的機器人職場

在 7 月 26 日的 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 2025),智元展台簡直就是一個「未來辦公室」,旗下產品各有角色:

  • 靈犀 X2:流暢肢體動作+情緒表達,從「工具」邁向「夥伴」。
  • 遠征 A2:商業服務「氣氛擔當」,能雙語導覽還帶跳啦啦操。
  • 精靈 G1:同時能遞物品、玩冰壺、分揀包裹,打破「專機專用」。
  • 遠征 A2-W:工業拆垛能手,還會「提醒」擋路的人。
  • 四足 D1 Ultra:全地形靈動小鋼炮。
  • OmniHand 靈巧手:精密裝配與康復輔助的「手指魔術師」。

最吸睛的是與 百事可樂 聯名打造的 IP「百事酷寶」,核心同樣是靈犀 X2,能聊天、做情緒識別、植入品牌互動——把商業化玩出新高度。


🧠 技術底牌:靈渠 OS 與 Genie Envisioner

  • 靈渠 OS:業界首個具身智能 OS 參考框架,第四季起分層開源,志在成為機器人界的 Windows。
  • Genie Envisioner(GE):動作驅動世界模型平台,讓機器人從「看見」到「行動」全鏈路自主,應用場景從做三明治到汽車製造柔性生產,調試時間從數天縮到數小時。

📈 千億級市場的倒數計時

德意志銀行預測:2035 年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可達 750 億美元,2050 年或破 1 兆美元

智元的計畫很直接——2025 年出貨數千台,靈犀 X2 下半年規模化出貨,2026 年達到數千台。


💬 你怎麼看人形機器人的商業化時機?

留言告訴我你的想法,或許我們正站在下一個科技浪潮的起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ech muse 人型機器人新知
1會員
67內容數
27歲的剛畢業碩士生,因為熱愛人型機器人,所以創立這個部落格分享人型機器人的最新趨勢、技術突破與未來想像,同時融入對科技與生活的想法。透過文字與照片,我希望與你們一同暢想智能時代的可能性,歡迎加入這場科技之旅!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4年7/6閉幕的上海 AI 人工智能大會,參觀人數突破30萬人次,線上流量突破19億,比上屆成長了90%,均創歷史新高,全世界對機器人的焦點持續增溫,但台股相關個股已經有過熱現象,美股目前對這議題發酵性討論性較低,因此我們將對基機器人產業及相關個股做一探討。
Thumbnail
2024年7/6閉幕的上海 AI 人工智能大會,參觀人數突破30萬人次,線上流量突破19億,比上屆成長了90%,均創歷史新高,全世界對機器人的焦點持續增溫,但台股相關個股已經有過熱現象,美股目前對這議題發酵性討論性較低,因此我們將對基機器人產業及相關個股做一探討。
Thumbnail
特斯拉展示人形機器人進展,新款Dojo晶片宣布投產,帶動市場續關注在AI晶片、模型訓練投資、機器人供應鏈、電力、鏡頭、感測、電源與電壓管理、液體冷卻技術。
Thumbnail
特斯拉展示人形機器人進展,新款Dojo晶片宣布投產,帶動市場續關注在AI晶片、模型訓練投資、機器人供應鏈、電力、鏡頭、感測、電源與電壓管理、液體冷卻技術。
Thumbnail
每個產業都一樣,就是想像期階段都可以把"本益比估值拉高" 這個過去智慧型手機 電動車 航運 鋼鐵 AI等等都表演過了 很多AI產業過去10年本益比最多就是15倍上下波動而已 例如我們有賺到高潮的廣運跟廣明還有磐儀,而2023年就拉高到30~40倍 但基本面只要沒跟上,狗(股價)跑太快
Thumbnail
每個產業都一樣,就是想像期階段都可以把"本益比估值拉高" 這個過去智慧型手機 電動車 航運 鋼鐵 AI等等都表演過了 很多AI產業過去10年本益比最多就是15倍上下波動而已 例如我們有賺到高潮的廣運跟廣明還有磐儀,而2023年就拉高到30~40倍 但基本面只要沒跟上,狗(股價)跑太快
Thumbnail
在本波開始起漲前就提過主流會是 AI + IC 族群,而2023年至今也印證了 "錢永遠比人聰明" 、 "錢只會駐足在有意義與有前景的產業與族群上",事實也證明大盤由11月初15975.91起漲至今日最高點19300.49漲幅達3357點 (+21.02%)
Thumbnail
在本波開始起漲前就提過主流會是 AI + IC 族群,而2023年至今也印證了 "錢永遠比人聰明" 、 "錢只會駐足在有意義與有前景的產業與族群上",事實也證明大盤由11月初15975.91起漲至今日最高點19300.49漲幅達3357點 (+21.02%)
Thumbnail
JASM日本熊本廠開幕,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對AI帶動的半導體需求言論有望激勵市場對半導體長線資金的布局,以及包括Nvidia在內等科技巨頭與基金注資人形機器人新創公司。
Thumbnail
JASM日本熊本廠開幕,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對AI帶動的半導體需求言論有望激勵市場對半導體長線資金的布局,以及包括Nvidia在內等科技巨頭與基金注資人形機器人新創公司。
Thumbnail
去年5/19 精英宣布斥資1.8億買股 這個時間點是在智慧城市展 之後到了股價高潮點6/30~7/10之間開始出現他的智慧能源利多,就這樣修正到去年第四季120周支撐點才反彈 目前又是一樣的節奏,只是金額高一點是40億,時間點這次在智慧城市展之前,宣布的開始計算他買的平均成本跟現在沒差多
Thumbnail
去年5/19 精英宣布斥資1.8億買股 這個時間點是在智慧城市展 之後到了股價高潮點6/30~7/10之間開始出現他的智慧能源利多,就這樣修正到去年第四季120周支撐點才反彈 目前又是一樣的節奏,只是金額高一點是40億,時間點這次在智慧城市展之前,宣布的開始計算他買的平均成本跟現在沒差多
Thumbnail
*美股聚焦大型科技股財報 標普登歷史新高 *美重量級CSP廠財報周來了!台股六大AI族群高歌 *PC代工三巨頭唱旺下半年 AI產品會是最大助力 *AI伺服器缺料Q1逐步舒緩 出貨有望季增
Thumbnail
*美股聚焦大型科技股財報 標普登歷史新高 *美重量級CSP廠財報周來了!台股六大AI族群高歌 *PC代工三巨頭唱旺下半年 AI產品會是最大助力 *AI伺服器缺料Q1逐步舒緩 出貨有望季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