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囉,各位 Mech Muse 的朋友們!
今天要帶你認識一間在全球機器人圈掀起話題的公司——宇樹科技(Unitree Robotics)。它從一隻隻可愛的四足「機器狗」起家,打進全球市場,接著又殺進人形機器人領域,用一個刷新市場底線的售價挑戰整個產業。這家公司到底是怎麼做到的?背後的故事,可不只是「科技新創」這麼簡單。

圖:宇樹科技
從碩士實驗室走出的創業者
宇樹科技的靈魂人物——王興興,最早在碩士時期就自研出純電動四足機器人 XDog,引起投資人注意。雖然畢業後短暫加入過 DJI,但他很快辭職創業,2016 年在杭州成立宇樹科技,專注民用機器人,特別是四足與靈巧機械臂。投資陣容不容小覷——紅杉中國、經緯創投、順為資本都是股東。2025 年營收突破人民幣 10 億元,公司已進入上市輔導階段,最快 10 月就可能遞交申請。
宇樹科技關鍵時間線
- 2016 年 8 月|公司成立於杭州,專注民用足式機器人與靈巧機械臂。
- 2017–2020 年|推出 Laikago、AlienGo、A1、B1、B2 等多代四足機器人,性能逐步領先全球。
- 2020 年|獲得 NVIDIA、Google 等國際客戶訂單。
- 2021 年|發表 Go1,成為全球明星產品,陸續登上春晚、冬奧、亞運等舞台。
- 2022 年|四足機器狗年銷量達 2.37 萬台,市佔近七成。
- 2023 年|首次進軍人形機器人,推出 H1 系列原型。
- 2024 年 4 月|發表全尺寸人形機器人 H1(65 萬人民幣),同年推出平價版 G1(9.9 萬人民幣)。
- 2025 年 7 月 28 日/29 日|發表超低價人形機器人 R1(3.99 萬人民幣)。
- 2025 年 8 月 5 日|推出新一代四足機器狗 A2,性能與續航全面升級。
- 2025 年 10 月(預計)|有望提交上市申請,邁向資本市場。
四足機器人時代的霸主
宇樹科技一開始的主戰場是四足機器人。從 Laikago 到 A1、B2,每一代都用自研馬達、減速器、控制器奠定性能優勢。
2021 年推出的 Go1,以 12 個馬達、高環境適應力、戶外全地形能力走紅,不只登上春晚和冬奧會,還讓宇樹在 2024 年拿下全球四足機器狗 近七成市佔。
從反對到全力投入的人形機器人
王興興曾是人形機器人的「堅定反對派」。直到 2023 年,AI 技術(尤其是 ChatGPT 類模型)突破,加上客戶直接下單,他才改變立場。
結果一出手,就從高端到平價全面布局:
- H1(2024 年):全尺寸人形機器人,能後空翻、抗干擾,售價 65 萬人民幣。
- G1(2024 年):1.2 公尺高,售價僅 9.9 萬人民幣,但智能仍以預訓練動作為主。
- R1(2025 年 7 月):售價 3.99 萬人民幣,重量 25 公斤,支援多模態大語言模型,能跑、能倒立,直攻大眾市場。
不只價格戰,還有技術願景
王興興坦言,目前機器人受限的核心問題,不是硬體,而是具身智能 AI 還不夠用。
他把現況比作「ChatGPT 問世前的 1~3 年」,預測真正的突破可能在未來 1~5 年發生。
他列出的未來關鍵方向包括:
- 端到端的大模型
- 更低成本、高壽命的硬體
- 超大規模量產
- 分佈式算力(解決機器人本體功耗與體積限制)
甚至,他還預言當機器人真的能大規模「幹活」後,國家可能會徵收機器人稅。
現實與夢想之間
雖然宇樹科技的產品在舞台與宣傳片上表現驚艷,但落地應用仍有限——舞蹈動作要練上數月,長跑比賽會「平地摔」,商用租賃市場也從熱絡轉向冷卻。
不過,王興興顯然不急,他相信就像早期電腦一樣,透過不斷迭代,機器人終會迎來屬於它們的「ChatGPT 時刻」。
結語
宇樹科技的故事,是一段關於理想、務實與靈活轉型的創業史。從四足機器人的全球霸主,到以低價人形機器人挑戰整個產業,它正一步步縮短實驗室與日常生活的距離。 當那一天到來,這些「鐵疙瘩」也許就會成為我們身邊真正的智慧夥伴。
那麼,你覺得宇樹科技能不能率先引爆人形機器人的普及潮?留言聊聊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