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你是否聽過?
「買0050不如直接買台積電。」
理由很簡單——因為台積電在0050中的持股比重接近 60%,既然這麼高,那不如直接壓在台積電,省去其他「漲不動的公司」的拖累。
換句話說,這種高度集中於台積電的結構,讓許多人懷疑:既然如此,是不是乾脆只買台積電就好了?
但我們先想一個例子——宏達電(HTC)。曾經的智慧型手機龍頭,被視為台灣科技業的驕傲。當年如果有人「單壓宏達電」,確實在高峰期財富暴增,但隨著市場變化與競爭加劇,股價長年低迷,許多高點買進的投資人幾乎血本無歸。
這就是單一個股的風險:它可能成為下一個台積電,也可能變成下一個宏達電。
相較之下,0050雖然集中在台積電,但仍有其他大型企業分散風險;再往外走,像VT這樣的全球市場ETF,則透過持有數千家公司,把風險分散到全世界不同產業與國家。
由於個股眾多,有台積電、宏達電、台塑、輝達、Intel等,市值型股票ETF有台灣常見0050、VT、SPY等,下面舉例以台積電、宏達電、0050、VT來當教學案例說明。
接下來,我們就用長期模擬來比較:台積電、0050,以及全球分散的VT,長期下來資產表現有什麼不同。
模擬參數
- 對象:30歲投資人
- 模擬期間:20年
- 初始年收入:50萬元,20年後成長到70萬
- 初始年支出:40萬元,20年後成長到60萬
- 通膨率:1.46%(標準差 2.68%)
- 薪資成長率:1.71%(標準差 2.2%)
- 投資標的:
- 台積電
- 宏達電
- 0050 ETF(台灣前50大公司)
- VT ETF(全世界的股票ETF)
- 現金(台幣)、BND、黃金、0050、VT
- 模擬方法:蒙地卡羅模擬(次數 10,000 次)
- 模擬平台:WealthStoryLine 財富故事線
指標解讀
- 年化報酬率(Annualized Return)
- 定義:將一段時間的投資報酬換算成「每年平均成長速度」,方便比較不同投資或不同期間的表現。
- 用途:幫助你理解,如果每年都以相同速度成長,那這個速度是多少。
- 舉例:如果資金在 10 年內翻倍,等於每年的平均成長率約為 7% 多一點。
- 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
- 定義:衡量投資報酬率波動幅度的數值,數值越高代表漲跌幅度越大。
- 用途:用來判斷投資的風險程度與穩定性。
- 舉例:同樣年化報酬率 8% 的兩項投資,一個標準差很小,漲跌較溫和;另一個標準差很大,可能一年大漲,下一年就大跌。
- 最大回撤分佈圖
- 定義:顯示模擬過程中資產可能出現的最大跌幅,以及這些跌幅的發生頻率。
- 用途:幫助你了解在市場低迷時,資產可能下跌的幅度,資料分佈集中在靠右邊比較好,靠左邊就很危險。
- 舉例:有些情境下可能只小跌幾成,但也可能遇到一次大跌,讓資產腰斬甚至更多。
- 不同情境資產比較圖
- 定義:展示資產在不同市場情境(如好行情、普通行情、壞行情、最壞行情)下的長期資產變化。
- 用途:幫助你預估不同經濟環境下的最終財富差異。
- 舉例:在順風行情下,資產累積會非常快;在逆風行情下,即使長期投資,資產增長也會很有限。
模擬和分析
台積電
在過去將近 17 年裡,台積電股價的表現非常亮眼,長期年化報酬率高21.2%,但相對標準差也高達 25.6%。
對資產的影響是成長速度快,但波動也很大。由於集中在單一公司,資產價值的起伏十分劇烈,短期市場不利時,投資人的心理與資金壓力都會放大。



宏達電
宏達電的歷史走勢是一個極端的案例——高峰時市值突破兆元,但隨著競爭與市場變化,股價長期低迷。過去 17 年標準差比台積電更大,高達43.33%,而且在模擬中有5.7%的機率資產幾乎歸零,並且以中位數來看20年後資產完全沒增加,甚至還從100萬減少到71萬(包含每年投入10萬元)。
這說明單壓個股並非總能複製「下一個飆股」的奇蹟,反而有更高的機率面臨資產大幅縮水的風險。



0050
與單一個股相比,0050 的報酬率相對台積電雖然大幅降低,但標準差也明顯下降到19.3%。
這就是一籃子公司 ETF 的優勢——即使某些成分股表現不佳,其他公司仍能平衡衝擊,避免重蹈前兩種極端情況。
對於不想承受過高波動的投資人來說,0050 提供了相對平穩的資產增長路徑。



VT
持有 VT 的歷史模擬結果,年化報酬率與標準差和0050差異不會太大,但它能有效避免單一國家市場的系統性風險。
很多資訊都來自近十多年台灣或美國股市,容易讓大家認為長期投入股市就是好事,但實際上,許多國家如美國(網路泡沫)、中國(2007)、日本(1990泡沫破滅)、以及東南亞各國股市(亞洲金融風暴)都曾出現超過十年股市回不到高點的狀況。
全球分散雖然在好時期的報酬率可能略遜於單一國家投資,但能讓投資人跨越不同市場循環,降低地緣與經濟衝擊的集中風險。



進階
我們再嘗試把幾種常見資產等比例納入投資組合,包括:
- 現金(台幣)
- BND(美國總體債券 ETF)
- 黃金 (原物料)
- 0050(台灣大型股 ETF)
- VT(全球股票 ETF)
模擬結果顯示:
- 與單純持有 VT 相比,報酬率下降到6%。
- 標準差大幅下降,從約 22% 降至 8.3%。
對長期投資人而言,波動的降低意味著資產成長更加穩定,心理壓力也明顯減輕,更容易長期持有而不被市場情緒影響。



結論
集中投資在少數個股,若投資人具備高度專業能力,確實有機會帶來超額報酬,但風險往往會隨之大幅增加。
事實上,即使是集中少數標的,只要透過低相關甚至負相關的資產來平衡波動,也能在可承受波動範圍內提高整體報酬,但操作難度頗高,相關係數也會隨著時間變化等問題。所以資產配置過於集中,就必須謹慎面對集中投資帶來的風險。
然而,對大多數沒有時間或專業深入研究的投資人來說,採用市值型股票ETF往往是一種更穩健的選擇。
當進一步將不同資產類別納入投資組合時,不僅能有效降低波動,還能讓資產成長的路徑更平順,減少市場下跌對財務的衝擊。
雖然投資與理財都與「錢」相關,但兩者的目標往往不同:
- 投資 更偏向追求資產快速成長,為了更高報酬可能承擔更大的風險與波動。
- 理財 則更注重資產的穩定性與可持續性,追求平穩的現金流、適度增值,以及在不同市場環境下維持生活品質。
最理想的方式,是將投資與理財的思維結合——在不影響生活品質的前提下,為自己設計一個兼顧成長性與穩定性的資產配置,讓財富在長期中穩定累積,而不是被單一市場的波動牽著走。
透過 WealthStoryLine 財富故事線,你可以模擬不同投資標的與資產組合對個人財務的長期影響,並在決策前先用數據驗證想法,降低錯誤成本。
最後
沒有任何一種策略是「最好」的——關鍵在是否適用於你的財務狀況、理財目標、風險承受度與投資偏好。
參考資料
備註
- 過去績效或模擬結果不代表未來績效,投資有風險,可能損失本金。
- 本文僅為一般性財務教育與研究分享,非針對任何特定人士之投資建議;未提供買賣時點、目標價或投資比例之具體建議。
- 本文所涉產品範例(含股票、ETF 代碼、等投資標的物)僅作說明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