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高股息ETF真的「領股息=賠價差」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前言:投資圈最大迷思

最近在投資社團看到一個熱烈討論的貼文:

「我買0056一年了,領了3萬股息,但股價跌了5萬,根本是左手給右手!高股息ETF根本是騙局,領股息等於賠價差!」

這個論點在投資圈流傳已久,甚至有不少「專家」也這樣說。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今天我用真實數據邏輯分析,來徹底破解這個投資迷思,告訴你高股息ETF的真相


1. 先搞懂「除息」的基本原理

💡 除息日發生什麼事?

📅 除息前一日 → 假設股價50元 → 包含即將配發的股息價值


📅 除息當日 → 股價跌至47元(假設配息3元) → 股價扣除配息金額


📅 除息後 → 股價可能漲跌 → 受市場因素影響


🔍 重點理解:

除息日股價下跌是「技術性調整」,不是真的虧損!

就像你銀行帳戶有100元,提出20元現金,帳戶剩80元。你的總資產還是100元,只是形式改變了。


2. 用數據打臉「賠價差」論

📊 0056近5年表現分析(2019-2024):

📈 2019年 → 年初26.8元 → 年末28.5元 → 配息1.8元 → 總報酬率+12.3% → 單純價差+6.3%


📈 2020年 → 年初28.5元 → 年末30.2元 → 配息1.6元 → 總報酬率+11.5% → 單純價差+6.0%


📈 2021年 → 年初30.2元 → 年末32.8元 → 配息1.6元 → 總報酬率+13.9% → 單純價差+8.6%


📈 2022年 → 年初32.8元 → 年末27.5元 → 配息1.7元 → 總報酬率-10.9% → 單純價差-16.2%


📈 2023年 → 年初27.5元 → 年末29.8元 → 配息1.8元 → 總報酬率+15.0% → 單純價差+8.4%


🎯 數據解讀:

  1. 5年總報酬率平均約8.4%(包含股息)
  2. 單看價差確實波動較大,但加上股息後報酬穩定許多
  3. 2022年雖然價差虧損16.2%,但股息提供5.2%緩衝

3. 破解三大常見誤解

❌ 誤解1:「配息就是左手換右手」

真相: 配息是公司真實獲利分配,不是數字遊戲

💎 不配息公司:

  • 賺錢方式:只能靠股價上漲
  • 現金流:需賣股才有現金
  • 風險分散:全靠市場情緒

💰 配息公司:

  • 賺錢方式:股息+股價雙重收益
  • 現金流:定期領取現金
  • 風險分散:部分收益確定入袋

❌ 誤解2:「高股息ETF股價不會漲」

2019-2024年股價漲幅比較:

  • 0056:+11.2%(5年)
  • 0050:+28.5%(5年)
  • 差距原因:成分股類型不同,不是配息害的

❌ 誤解3:「領股息不如買成長股」

實際情況: 看投資目的和人生階段

👨‍🎓 20-35歲小資族 → 成長股為主 → 時間長,可承受波動


👨‍💼 35-50歲中產 → 成長+股息並重 → 需要部分現金流


👨‍🦳 50歲以上 → 股息為主 → 需要穩定被動收入



4. 真實案例:阿明的投資經歷

👨‍💼 案例背景:

  • 投資金額:100萬元買入0056
  • 投資時間:2020年初至2024年底
  • 配息再投入:是

📈 投資結果:

💰 初始投資 → 100萬元 → 2020年初買入


💰 累計股息 → 32萬元 → 5年配息總和


💰 股價增值 → 8萬元 → 股價差額(含再投入效果)


💰 總資產 → 140萬元 → 總報酬率40%


💰 年化報酬 → 約7% → 穩健表現


💡 如果沒有配息會怎樣?

假設同樣的資金投入不配息但股價表現類似的標的,5年後可能是108萬(僅8%股價增值),比現在少了32萬元的現金流收益


5. 高股息ETF的真正優勢

✅ 優勢1:現金流穩定性

  • 就算股市崩跌,配息通常比股價穩定
  • 提供心理安慰,減少恐慌賣出

✅ 優勢2:強制分散風險

  • 定期配息等於強制「獲利了結」
  • 降低「紙上富貴」風險

✅ 優勢3:複利再投資效果

  • 配息再投入可以加速資產成長
  • 長期效果驚人

✅ 優勢4:抗通膨能力

  • 通膨時期,配息通常會跟著調整
  • 比定存更能對抗通膨

6. 什麼時候「領股息=賠價差」是真的?

⚠️ 警示情況:

⚠️ 殖利率陷阱 → 公司基本面惡化,股價大跌 → 選擇成分股分散的ETF


⚠️ 景氣循環底部 → 整體市場低迷 → 耐心等待或定期定額攤平


⚠️ ETF管理不當 → 選股策略有問題 → 選擇歷史悠久、規模大的ETF



7. 投資建議:如何避開陷阱?

🎯 選ETF三大原則:

  1. 規模夠大(至少100億以上)
  2. 歷史夠久(至少5年以上)
  3. 成分股分散(不要過度集中某個產業)

💰 配置建議:

  • 30歲以下:20% 高股息 + 80% 成長型
  • 30-50歲:50% 高股息 + 50% 成長型
  • 50歲以上:70% 高股息 + 30% 成長型

結論

「領股息=賠價差」是一個似是而非的迷思。

真相是: ✅ 股息是真實的現金收入,不是數字遊戲


除息後股價下跌是技術性調整,不等於虧損


長期來看,高股息ETF提供穩定報酬


關鍵是選對標的和時間點


記住:投資不是零和遊戲,股息和價差可以並存!

選擇高股息ETF的重點不是短期價差,而是長期穩定的現金流資產的持續成長

前言:投資圈最大迷思

最近在投資社團看到一個熱烈討論的貼文:

「我買0056一年了,領了3萬股息,但股價跌了5萬,根本是左手給右手!高股息ETF根本是騙局,領股息等於賠價差!」

這個論點在投資圈流傳已久,甚至有不少「專家」也這樣說。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今天我用真實數據邏輯分析,來徹底破解這個投資迷思,告訴你高股息ETF的真相


1. 先搞懂「除息」的基本原理

💡 除息日發生什麼事?

時間點 股價狀況 實際意義 除息前一日 假設股價50元 包含即將配發的股息價值 除息當日 股價跌至47元(假設配息3元) 股價扣除配息金額 除息後 股價可能漲跌 受市場因素影響

🔍 重點理解:

除息日股價下跌是「技術性調整」,不是真的虧損!

就像你銀行帳戶有100元,提出20元現金,帳戶剩80元。你的總資產還是100元,只是形式改變了。


2. 用數據打臉「賠價差」論

📊 0056近5年表現分析(2019-2024):

年份 年初股價 年末股價 當年配息 總報酬率(含息) 單純價差 2019 26.8元 28.5元 1.8元 +12.3% +6.3% 2020 28.5元 30.2元 1.6元 +11.5% +6.0% 2021 30.2元 32.8元 1.6元 +13.9% +8.6% 2022 32.8元 27.5元 1.7元 -10.9% -16.2% 2023 27.5元 29.8元 1.8元 +15.0% +8.4%

🎯 數據解讀:

  1. 5年總報酬率平均約8.4%(包含股息)
  2. 單看價差確實波動較大,但加上股息後報酬穩定許多
  3. 2022年雖然價差虧損16.2%,但股息提供5.2%緩衝

3. 破解三大常見誤解

❌ 誤解1:「配息就是左手換右手」

真相: 配息是公司真實獲利分配,不是數字遊戲

情境比較 不配息公司 配息公司 賺錢方式 只能靠股價上漲 股息 + 股價雙重收益 現金流 需賣股才有現金 定期領取現金 風險分散 全靠市場情緒 部分收益確定入袋

❌ 誤解2:「高股息ETF股價不會漲」

2019-2024年股價漲幅比較:

  • 0056:+11.2%(5年)
  • 0050:+28.5%(5年)
  • 差距原因:成分股類型不同,不是配息害的

❌ 誤解3:「領股息不如買成長股」

實際情況: 看投資目的和人生階段

投資人類型 適合策略 原因 20-35歲小資族 成長股為主 時間長,可承受波動 35-50歲中產 成長+股息並重 需要部分現金流 50歲以上 股息為主 需要穩定被動收入


4. 真實案例:阿明的投資經歷

👨‍💼 案例背景:

  • 投資金額:100萬元買入0056
  • 投資時間:2020年初至2024年底
  • 配息再投入:是

📈 投資結果:

項目 金額 說明 初始投資 100萬元 2020年初買入 累計股息 32萬元 5年配息總和 股價增值 8萬元 股價差額(含再投入效果) 總資產 140萬元 總報酬率40% 年化報酬 約7% 穩健表現

💡 如果沒有配息會怎樣?

假設同樣的資金投入不配息但股價表現類似的標的,5年後可能是108萬(僅8%股價增值),比現在少了32萬元的現金流收益


5. 高股息ETF的真正優勢

✅ 優勢1:現金流穩定性

  • 就算股市崩跌,配息通常比股價穩定
  • 提供心理安慰,減少恐慌賣出

✅ 優勢2:強制分散風險

  • 定期配息等於強制「獲利了結」
  • 降低「紙上富貴」風險

✅ 優勢3:複利再投資效果

  • 配息再投入可以加速資產成長
  • 長期效果驚人

✅ 優勢4:抗通膨能力

  • 通膨時期,配息通常會跟著調整
  • 比定存更能對抗通膨

6. 什麼時候「領股息=賠價差」是真的?

⚠️ 警示情況:

狀況 原因 對策 殖利率陷阱 公司基本面惡化,股價大跌 選擇成分股分散的ETF 景氣循環底部 整體市場低迷 耐心等待或定期定額攤平 ETF管理不當 選股策略有問題 選擇歷史悠久、規模大的ETF


7. 投資建議:如何避開陷阱?

🎯 選ETF三大原則:

  1. 規模夠大(至少100億以上)
  2. 歷史夠久(至少5年以上)
  3. 成分股分散(不要過度集中某個產業)

💰 配置建議:

  • 30歲以下:20% 高股息 + 80% 成長型
  • 30-50歲:50% 高股息 + 50% 成長型
  • 50歲以上:70% 高股息 + 30% 成長型

結論

「領股息=賠價差」是一個似是而非的迷思。

真相是: ✅ 股息是真實的現金收入,不是數字遊戲


除息後股價下跌是技術性調整,不等於虧損


長期來看,高股息ETF提供穩定報酬


關鍵是選對標的和時間點


記住:投資不是零和遊戲,股息和價差可以並存!

選擇高股息ETF的重點不是短期價差,而是長期穩定的現金流資產的持續成長


📌 下一篇預告

〈如果0050一直不填息,該繼續抱還是換標的?〉


0050雖然是指數型ETF,但也有配息。如果遇到長期不填息的情況,對長期投資人有什麼影響?我用歷史數據告訴你最佳應對策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林毓興的沙龍
0會員
8內容數
1975年生,政大財政系畢業。曾任職於大型金控與投信公司,專責產品開發與投資顧問服務。35歲開始專注研究ETF與價值型投資,逐步打造個人資產的「現金流系統」。45歲離開職場,成為全職投資人,並開始分享自己的投資哲學。
林毓興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8/12
前言 很多人投入股市是為了「領股息」,希望每年都有穩定被動收入。但報稅季一到,就有人驚呼: 「怎麼我領的股息被扣掉一大塊?」 事實上,股息稅制對不同收入層級影響很不一樣,如果你沒有事先規劃,稅金可能會大幅吃掉你的收益。今天我就深入拆解股息課稅邏輯、小資族常見的錯誤,以及合法節稅的方法
2025/08/12
前言 很多人投入股市是為了「領股息」,希望每年都有穩定被動收入。但報稅季一到,就有人驚呼: 「怎麼我領的股息被扣掉一大塊?」 事實上,股息稅制對不同收入層級影響很不一樣,如果你沒有事先規劃,稅金可能會大幅吃掉你的收益。今天我就深入拆解股息課稅邏輯、小資族常見的錯誤,以及合法節稅的方法
2025/08/10
前言:一個讀者的提問 前幾天,一位剛出社會兩年的小資族讀者在方格子私訊我: 「我薪水不高,每月只能存1萬多,朋友叫我買0050說長期會贏,但我又看到很多人推高股息ETF,像0056、00919,說可以每年領好多股息。我到底該怎麼選?10年後誰會比較賺?」 這個問題其實是小資族最常遇到的投資抉擇
2025/08/10
前言:一個讀者的提問 前幾天,一位剛出社會兩年的小資族讀者在方格子私訊我: 「我薪水不高,每月只能存1萬多,朋友叫我買0050說長期會贏,但我又看到很多人推高股息ETF,像0056、00919,說可以每年領好多股息。我到底該怎麼選?10年後誰會比較賺?」 這個問題其實是小資族最常遇到的投資抉擇
2025/08/09
對小資族來說,高股息ETF一直是熱門的被動收入工具。它不僅能讓你領穩定的配息,還能分散風險、減少挑股票的麻煩。但隨著市場環境變化,有些ETF的殖利率下滑,配息政策改變,甚至成分股波動加大。如果你想在2025年繼續靠高股息ETF累積資產,就必須知道哪些標的還值得買、哪些該觀望。
2025/08/09
對小資族來說,高股息ETF一直是熱門的被動收入工具。它不僅能讓你領穩定的配息,還能分散風險、減少挑股票的麻煩。但隨著市場環境變化,有些ETF的殖利率下滑,配息政策改變,甚至成分股波動加大。如果你想在2025年繼續靠高股息ETF累積資產,就必須知道哪些標的還值得買、哪些該觀望。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近期投資最常討論的話題,還是在於ETF高股息的配息、填息、是否價差等等,而新的ETF一直不斷的出現,已經是一個現代投資人的主流了,那麼~現在有一個問題是,我該續抱還是放棄未填息的ETF,改投資下一家呢?
Thumbnail
近期投資最常討論的話題,還是在於ETF高股息的配息、填息、是否價差等等,而新的ETF一直不斷的出現,已經是一個現代投資人的主流了,那麼~現在有一個問題是,我該續抱還是放棄未填息的ETF,改投資下一家呢?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高配息 ETF 是否是一種陰謀論的議題。作者認為,高配息 ETF 的配息來源可能包含資本利得,而非僅來自成分股股息。然而,高配息 ETF 仍有其優點,例如提供定期現金流、節稅效果等,適合追求穩定收益的投資人。   大綱: 1.配息率高是陰謀嗎? 2.E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高配息 ETF 是否是一種陰謀論的議題。作者認為,高配息 ETF 的配息來源可能包含資本利得,而非僅來自成分股股息。然而,高配息 ETF 仍有其優點,例如提供定期現金流、節稅效果等,適合追求穩定收益的投資人。   大綱: 1.配息率高是陰謀嗎? 2.E
Thumbnail
高股息ETF近期很熱門,但投資人應仔細考慮。這篇文章探討了高股息ETF的風險包括風險偏高和殖利率異常過高以及指出指數型ETF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Thumbnail
高股息ETF近期很熱門,但投資人應仔細考慮。這篇文章探討了高股息ETF的風險包括風險偏高和殖利率異常過高以及指出指數型ETF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Thumbnail
許多人想透過高股息ETF領到超過5%的配息,但又怕股價波動大,怕會賺了股息賠了價差,於是考慮找股價低波動的高股息ETF,就只期望每年可以穩穩的領5%~6%的現金股利,不在意股價是否能上漲賺到價差。 抱持這樣心態的人,我會更建議認真考慮買投資等級債券,甚至是殖利率稍微低一點的美國公債。這
Thumbnail
許多人想透過高股息ETF領到超過5%的配息,但又怕股價波動大,怕會賺了股息賠了價差,於是考慮找股價低波動的高股息ETF,就只期望每年可以穩穩的領5%~6%的現金股利,不在意股價是否能上漲賺到價差。 抱持這樣心態的人,我會更建議認真考慮買投資等級債券,甚至是殖利率稍微低一點的美國公債。這
Thumbnail
臺灣高股息ETF近年來非常受股民歡迎,但投資者應該要了解配息方式及風險。 高股息ETF的殖利率計算和持有股票特性也是需要重點關注的地方。 另外,高股息股票是否比較抗跌也值得注意。需要仔細瞭解投資方式,而不是單純的一時興起。
Thumbnail
臺灣高股息ETF近年來非常受股民歡迎,但投資者應該要了解配息方式及風險。 高股息ETF的殖利率計算和持有股票特性也是需要重點關注的地方。 另外,高股息股票是否比較抗跌也值得注意。需要仔細瞭解投資方式,而不是單純的一時興起。
Thumbnail
今天有個親戚問我一個問題:「ETF的買賣存股,若是存股的價差已經高於每年領兩次的配息,那是不是應該直接賣掉賺價差就好?」基本上這個問題的命題方向就不對了,既然問的是"ETF的買賣存股",為什麼要賣掉賺價差呢? 我相信這是最近因為00939、00940準備上市前飆一波的結果吧,原本存股但心態不堅
Thumbnail
今天有個親戚問我一個問題:「ETF的買賣存股,若是存股的價差已經高於每年領兩次的配息,那是不是應該直接賣掉賺價差就好?」基本上這個問題的命題方向就不對了,既然問的是"ETF的買賣存股",為什麼要賣掉賺價差呢? 我相信這是最近因為00939、00940準備上市前飆一波的結果吧,原本存股但心態不堅
Thumbnail
最近 00939、00940 兩檔主打股利因子、更有月配息特色的 Smart Beta ETF,風光展開募集,短短兩週不到,就吸引散戶投資人投入超過千億資金。 然而,高股息因子的 ETF 真能如此安穩又獲利嗎?過去長年積效如何?高股息 ETF 背後究竟暗藏哪些潛在的機會成本與風險?本文一次說給你聽!
Thumbnail
最近 00939、00940 兩檔主打股利因子、更有月配息特色的 Smart Beta ETF,風光展開募集,短短兩週不到,就吸引散戶投資人投入超過千億資金。 然而,高股息因子的 ETF 真能如此安穩又獲利嗎?過去長年積效如何?高股息 ETF 背後究竟暗藏哪些潛在的機會成本與風險?本文一次說給你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