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的AI野心:Siri只是冰山一角?
最近蘋果(AAPL.US)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動作引發不少討論。原本預期今年推出的Siri重大升級——能從訊息、照片、郵件中提取個人資料來完成複雜任務——竟然被悄悄延後了。這讓不少果粉直呼:「Siri你還好嗎?」
但根據內部消息,真正的技術突破其實是「App Intents」系統的改進。這套系統未來將讓Siri能夠完全語音控制第三方App,從發文、購物到修圖,全都免動手。這不只是AI升級,更可能是蘋果為智慧顯示器甚至桌面機器人鋪路的關鍵一步。
不過,對投資人來說,除了技術願景,更值得關注的是蘋果的股價策略——尤其是它的拆股歷史。蘋果拆股歷史:一股變兩百多股的魔術
蘋果公司自1987年以來共進行了五次股票拆分,每次都讓持股人數大幅增加,降低入手門檻。以下是詳細紀錄:

如果你在1987年持有1股蘋果股票,經過這五次拆分後,現在你會擁有224股。這不是魔術,是蘋果的長期成長策略。
拆股的目的:讓更多人買得起
拆股並不改變公司的市值,只是把「一塊大蛋糕」切成更多小塊,讓更多人能參與。以2020年的4:1拆股為例,股價從約440美元變成110美元,投資門檻瞬間降低。
拆股與股價:真的有影響嗎?
不少人好奇,拆股後股價會不會漲?答案是:不一定,但通常有幫助。
拆股後的蘋果股價在短期內確實有上漲趨勢,這與市場心理和流動性提升有關。但長期來看,股價表現還是取決於公司的基本面——像是Siri的AI升級、iPhone銷售、服務收入等等。
投資人該怎麼看待蘋果的拆股策略?
如果你是長期投資者,蘋果拆股歷史代表的是公司對股東友善的態度。它不只讓股票更容易入手,也展現了對未來成長的信心。
而且,蘋果的拆股通常伴隨重大產品或技術發表——像2020年拆股後推出M1晶片,2014年拆股後推出Apple Watch。這些都不是巧合,而是精心安排的節奏。
小結:Siri升級慢?蘋果的股價節奏可沒慢
雖然Siri的升級延後讓人有點失望,但蘋果在股價策略上的節奏依然穩健。從拆股歷史來看,蘋果不只是科技公司,更是一家懂得如何「讓投資人開心」的企業。
所以,下次看到蘋果宣布拆股,不妨多留意一下——它可能不只是股價調整,更是下一波創新的前奏。